《慧能的柴刀》是靈術師偵探系列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突破普羅大眾對推理小說的想像,令人驚艷。夾帶濃厚怪談風格,延續推理小說講求客觀證據、理性分析為主的傳統推理手法,又從邪魅妖異之說,佐以古典中醫與各地文化對鬼怪的考究,對人心陰影抽絲剝繭。隨著書中人物的辯論與劇情推移,讀者跟著作者行文脈絡思辨、結構、分析,純粹理性科學的現實與魔魅鬼怪的界限開始模糊,視野跟著被展開來,為故事謎底讚嘆。
故事從兩個小孩突生怪病,總在夜間發燒開始,一步一步揭密一起多年懸案,這是本書的主軸。
可這本書的架構又有些另類。除了主線劇情之外,每個篇章都還會額外穿插以第二人稱撰寫的零碎片段,這些片段獨立抽出來看可能還會以為這是本鬼怪小說。這樣的安排遊走在推理小說傳統定義框架的邊緣,但著實高明,不僅在劇情鋪排上得以呈現懸案全貌,又能合乎作者意欲模糊人鬼分界的企圖。
是的,這本推理小說論鬼,內容還相當有意思。
主角宋劍軒論鬼十分精采,不僅引用日本有形的鬼,也從中國傳統的「氣學說」,討論道教中的「魂魄」概念,最後導引出古典醫書所記載的「鬼疰侯」,「由鬼引發的病」此一主題由此確立。
要先確定孩子夜間發燒是祟病,就得先論證鬼祟存在,劍軒在這一長串看似冗贅卻又精彩的資訊轟炸之下,揭開的其實是陳年懸案的續章序幕──所謂的「鬼」,在邱明彰回顧一家悲劇時,也化身為「過去經歷的產物」(p.277)。
簡而言之,「鬼」是「執念」的鬼、是「我執」的鬼。
邱明彰深陷於無法保護妹妹、沒能阻止父母做出傻事的愧疚之中,這份對過往的執著,便是陰魂不散的「鬼」。自殺身亡的妹妹促使悲憤的雙親殺人分屍尋仇,其父運屍途中車禍身亡,其母走上自殺一途,邱家一整家子的鬼魂壓在倖存的邱明彰心上,當他再次與妹妹生前的前男友相遇,失去家人的悲憤、克服痛苦努力活下來的孤獨,與無法讓往生者安息的執念交雜在一塊,化作鬼魂,附身其上。
這些鬼來自邱明彰的過去,只有他能看見、能感受,也只對他產生影響,對他來說「鬼」的存在雖局限於他的精神世界之中,卻無比真實。榮格說了:「存在只有被意識到的時候才是真實的。」(《人的形象與神的形象》桂冠出版p.240)是邱明彰與鬼共生的最好註釋。
但對極端崇拜科學的婉霖來說,「撞鬼」是超乎理性的經驗,理性所不能闡述的,都不是真實。婉霖與劍軒針對理性與非理性的辯論,不僅側面加強了「鬼」的概念,也道出了靈術師這系列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的眼裡沒有理性與非理性的分別。它們兩者都是面對萬物現象的見解,亦即針對某個特定時空背景下的態度和見解。換言之,部分人認為是陰影的範圍,在另一群人的火炬照耀下卻是通明之處。事實上,只要挪動光線的角度,你眼見的物體面貌——甚至是世界的面貌——便會跟著全然改觀。」(p.158)
這一段話讓我想起榮格在《心理類型》提出的東西。
榮格指出心理的四種主要功能可分為兩組,一組是以「判斷」為主的「思維」功能與「感覺」功能,只要涉及判斷的、邏輯思考的、情感偏好的,都屬「理性」;而「知覺」與「直覺」兩種功能偏重「感知」,則被歸類為「非理性」。
這裡所提的非理性,並不是一般所指的「不理性」,而是指「理性功能之外」。比如我們看見一朵花的顏色與形狀、聞到花香、撫觸花萼的絨毛,這些感知便屬於「非理性」。一個正常人的心理,這四種功能都能夠運作,只是會有一項功能較為發達,一項特別不擅長的差異。
婉霖一腳踩進了一個大眾很容易犯的誤區:她否定理性以外的東西,包含基本的感知功能。她所說的「非理性」與劍軒的「非理性」是不同的,也因此劍軒拿「你如何眼見為憑」反駁婉霖的純理性論,後者會顯得異常窘迫,因為她否定了她自身理性以外,認識世界的另外兩種心理功能。
更有甚者,她竭力宣告鬼的不科學,但她過分執著於科學文獻與過度自信,讓她成了兒子的鬼──她拿來補身體的黑蔘,竟誘發了「人蔘濫用症候群」,使孩子天天入夜就發高燒。
綜合上述兩段辯論場景所帶來的結果,證明《慧能的柴刀》剖析人心的方法雖古老,卻精準且效果非凡。
雖然視角穿插轉換,打散了篇章之間的連結度;或是柏然麗萍線所占篇幅不小,卻與邱家一案無關,使得篇幅比重傾向於「鬼」是否存在的那兩場辯論,而非案件本身,使得本書推理的成分被削弱,但從中拋出的概念與禪思,卻是值得一再回味與反覆咀嚼。
就算是晶茵目擊穿橋而過的老漢未獲解釋,起初我站在閱讀傳統推理小說角度的立場,一直無法釋懷這個謎題懸而未解,或許這確實也是一個缺憾,但細思之後,世界未解之謎何其之多,在找到合理解釋與驗證方法之前,先將之視作純粹的現象而不加以論斷,保持開放的眼界,才能看見世界最完整的樣貌。
《慧能的柴刀》全書從鬼疰到「過去經歷的產物」驗明鬼的真身,那把劈竹也劈砍執念的柴刀,彷彿是一盞全角度的明燈,照亮每個人視野的死角──而宋劍軒這位靈術師偵探,宛如手持柴刀的慧能,替被妖物纏身的人們斬除執念,再次找回人生重心,重拾再活一次的機會。
✨邀請對我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的沙龍跟我互動。
✨或是關注我的噗浪!我會在那裡分享我的日常、讀書與觀影心得,與一些零碎無法寫成正式文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