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紀錄片】:Fyre:國王的豪華音樂節(Fyre: The Greatest Party That Never Happened)

【Netflix 紀錄片】:Fyre:國王的豪華音樂節
引言:企圖心、聰明與崩塌的序曲
- 比利・麥克法蘭(Billy McFarland)的特質是如此極端:第一次舉辦音樂節門票就賣光,這企圖心要嘛是個不切實際的瘋子,要嘛是個聰明過人的行銷天才。
- 網紅力量的極致: 他深知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是用錢也買不到的。透過邀請名模與網紅在社群上發布「橘色方塊」,利用群眾「害怕錯過」(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理,這場尚未實現的音樂節,已經在萬眾矚目下成了一場被嚮往的生活典範。
泡沫的破滅:後勤的全面崩潰
- 這場活動的災難,始於後勤的全面崩潰。
- 地點的騙局: 一開始承諾的「私人海島天堂」,卻因比利違反與業主的約定,被迫退出原先宣傳的島嶼。最終舉辦地甚至不是一座島嶼,而是某個渡假村的北側空地。
- 崩潰的元素: 超賣的門票、承諾網紅的免費豪華住宿、極度貧乏的人力資源,以及嚴重缺乏的公共設施(水、電、食物)。這些後勤問題,每一項都將這場活動推向全面崩潰,讓「豪華別墅」變成了「受潮的救災帳篷」。
- 被犧牲的員工與當地人: 紀錄片中,許多底層員工被積欠帳款,更有現場的巴哈馬當地居民(如提供餐飲的廚師)傾盡積蓄提供服務,卻慘遭詐欺。他們才是這場「國王的豪華音樂節」背後,被佔了最大便宜的無辜受害者。
網紅的界線與責任的灰色地帶
- 紀錄片尾聲,探討了那些參與宣傳的名人與網紅是否知情。但如果比利是真的有心要執行世紀詐欺,他當然有辦法瞞過大部分只參與宣傳環節的藝人與網紅。
- 公眾人物的警惕: 然而,這也提醒我們,藝人與公眾人物在進行任何工商服務或宣傳時,都需要對界線與風險多加注意。在「網紅當道」的時代,我們必須警惕自己不因盲目追求流量和報酬,而淪為虛假宣傳甚至詐欺行為的幫兇。
結語:嚮往與同情心的錯位
- 比利透過 Fyre 節幫大家實現了夢想中的「富人生活」,讓許多人趨之若鶩。然而,紀錄片也點出了一個殘酷的社會現象:很多人對於這些被詐騙的「有錢人」缺乏同情心。
「既然你有錢參加這個活動,被詐騙這些應該也沒什麼吧?」
這份「有錢被騙活該」的冷漠,反映了社會中階級不平等所導致的憤怒和嫉妒。
但無論受害者財富如何,詐欺行為的本質都不該被合理化。
Fyre 節的鬧劇,不僅是比利的失敗,也是社群媒體、虛榮心與同情心缺失的集體失敗。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