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我們都需要眼淚,又或者應該說,我們再也藏不住淚水。大概是聽夠了勵志的説話,這時代,我們似乎更需要療癒系歌曲為心靈保溫,當然,還有最要緊的釋放情緒的一道門。
上月尾,Janice衛蘭推岀新專輯《It’s ok to be sad》,同名單曲成為她本年度的第二首派台歌。近年,Janice明顯較以往多唱非情歌作品,從2017年的《I don't know, I don’t care》、2018年的《生涯規劃》、2019年的大碟《In his name》,再到去年的《低半度》,這次則為樂迷帶來一首治癒系作品。
我們都習慣了吝嗇眼涙,大概是不想留下一絲軟弱的證明。在愛情裡,為了展示分開後活得比他/她好,不惜偽裝瀟灑,但曾經愛過的,最後走散自然心碎,又怎能笑著面對?在生活裡,各種的不快、意難平的,又有多少在聽過「別難過了,不值得的」,就能一下子好過來?的確,內在的傷口,「從未因包上紗布/能自欺/好了吧」?
我們總是希望傷心的時間盡快過去,更多時候是因為不想再停留、面對那些如浩劫般痛苦的記憶,讓自己傷上加傷,於是寧願欺騙內心,哪怕活得壓抑,但往往逃避卻又會醖釀你下一次更歇斯底裏的崩潰。從未癒合的切口,每每輕輕觸碰都足以痛徹心扉,因為你並沒有走完一個完整的康復期,獨欠了釋放。
有時候,難過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唯有流下眼淚,好像才能把心中的鬱悶除除缷下了一些。「不必裝作退燒/不必裝作放低了/儘管哭到破曉/不必裝作看開了」,從小到大,我們練就了忍眼淚的好本領,連帶我們安慰別人的口吻都是在引導他們抑壓情緒的「別傷心了」、「不要哭了」、「這樣不開心下去也不能改變甚麼」。但要真正痊癒,就必須坦承內心的感受,不論是徬徨、憤怒,還是忐忑,然後好好的哭過、傷心一場,學會和傷痛共存,自然「生長/熱情又滿了」。
正如《給十年後的我》「區區幾場成敗裡/應該不致/麻木了吧」,我們首先不要麻木感官,好嗎?
The Music Tunn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musictunnel/
https://www.instagram.com/lammiu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