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人話嗎?】ep17 社會並不支持讓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想聽我們聊更多,就來這邊吧~

  •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4bsgGsG
  • 🚀|spotify:https://spoti.fi/3URbhE6
  • 🚀|KKBOX Podcast:https://bit.ly/3UPKubj
  • 🚀|聲浪:https://bit.ly/4bm3plp

歡迎回到我們的頻道,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社會並不支持你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因為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在尋找自己的方向,但卻常常感到迷失。

你有沒有想過,社會其實並不會主動告訴你該追求什麼目標,或者你的夢想是什麼?如果你只是按照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像是上國高中、大學,然後出社會工作,那麼你可能會發現,這種模式根本沒有提供任何空間來討論你真正想要的生活。社會上有一種潛在的框架,告訴我們應該在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比如二三十歲結婚、生小孩,四十歲時要成為中階主管,甚至六十歲、七十歲的時候就應該開始環遊世界,享受退休生活。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教科書式的人生指南,卻讓我們忽視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渴望。

這種情況的根源,其實來自於一種社會共識,讓我們在心裡形成了一個既定的想法,好像每個年齡段都有特定的標準和期待。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感到三十歲焦慮,因為他們會想:「我三十歲了,還沒結婚怎麼辦?」這些想法並不是偶然的,而是社會環境不斷強加給我們的期待。

在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想想看,當我們在選擇科系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到一種強烈的限制。比如說,你學國文系,未來就好像注定要成為國文老師,學英文的話,可能就成為翻譯或英文老師。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觀念,讓我們的選擇變得狹隘,彷彿我們的未來已經被設定好了。

這樣的框架其實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工業時代之前,每個人都是多面手,能夠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但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工作被細分,每個人只需要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這樣的模式讓我們變成了某一個小螺絲,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權利。

當我們選擇一個科系,似乎就被迫成為那個領域中的一顆螺絲。如果這顆螺絲不合適,那麼你就可能會感到不適應,甚至需要重新尋找其他的工作。這種情況讓人感到困惑,尤其是當你發現自己對所學的專業並不感興趣時,該怎麼辦呢?或許你會想:「我當初選錯了洞。」這種選擇的錯誤,往往源於缺乏足夠的信息和了解。

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常常只是聽信他人的意見,卻沒有深入調查和了解。比如說,大家都說工程師的前景很好,但你真的知道成為工程師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嗎?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你只是根據別人的說法來做決定,那麼你可能會在未來感到後悔。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去探索自己的內心,去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社會的框架所限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是值得努力去做的。你可以透過閱讀、觀看紀錄片,甚至與他人交流,來獲取更多的資訊,幫助自己做出明智的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探索,並且不斷反思自己的選擇。這樣,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社會的期望所左右。希望你能在這條探索的路上,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並勇敢地去追求它。 社會並不支持你要知道自己要甚麼

我想和你分享一段我在大學時期的經歷。那時候,我心中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想要去讀心理系。因為我讀過很多心理勵志的書,覺得這些內容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甚至看過一些關於心理諮詢的資料,讓我感受到這個領域的魅力。然而,當我真的進入大學,選擇了社會心理系時,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對社會學的興趣更大。這一切的轉變,都是因為我沒有考上輔大的心理系,最終選擇了世心的社會心理系。

回想起來,我的學校並不算好,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即使如此,我在大學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對社會學的熱愛,這讓我感到意外。原本我以為自己想要的只是心理學,但其實我真正喜歡的卻是社會學。這樣的轉變,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並不深刻,甚至在錯誤的判斷下做出選擇。

這讓我想到,社會並不會主動支持我們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它往往只會給我們一個框架,告訴我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像我剛才提到的,社會期待我們每個人都能符合某種標準,否則就會被視為“廢品”。這樣的想法,讓我感到有些悲傷,但也讓我認識到,只有自己主動去探索,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獲取知識的途徑並不僅限於學校的課程或父母的教導。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依賴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那些不在我們視野中的資訊。比如,我們可以透過YouTube等平台,了解不同職業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曾經聽過一個觀點,認為社會的流水化作業,只需要一個“蘿蔔一個坑”,而那些沒有進入這個坑的人,則被視為不合格。這樣的思維模式,讓我們在追求自我認知的過程中,感到無比的壓力。幸運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母親的支持。她尊重我的選擇,讓我填了心理系的志願,最終我也順利進入了這個領域。這一切的安排,讓我意識到,或許我真的很幸運。

然而,這個社會並不總是這麼友善。很多人可能會面臨著相似的挑戰,因為他們不符合社會的期待,可能會遭遇到排擠或孤立。這讓我想起了我身邊的一位朋友,她一直以來都非常做自己,但卻因此受到社會的排斥。這讓我思考,究竟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的生存本能告訴我們,首先要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然後才能去思考更深層的問題。當我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後,心理上的生存危機就會浮現出來。我開始反思,活著到底要幹什麼?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滿足感逐漸減少。以前,購物能帶給我快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快樂的持續時間越來越短。我開始意識到,單靠物質的快樂並不能讓我真正感到滿足,反而讓我感到空虛。

這樣的思考讓我明白,活著的意義不僅僅是滿足基本需求,還需要有更深層次的探索。我們需要去尋找那些能讓我們內心真正感到充實和快樂的事物。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學習新技能、參與社區活動,甚至是旅行,因為這些經歷能夠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生活的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的支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是否有勇氣去探索、去發現。當我們開始主動思考自己的需求,並為之努力時,我們便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但我相信,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購物的慾望消失了,曾經能讓我快樂的事情,現在卻無法再給我帶來任何的愉悅感。這讓我感到驚訝,甚至有點恐慌。我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我與他人的關係,像是和家人的互動,這些都讓我開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情緒和自我認知。

我知道有些人擁有強烈的熱情,對某些事情充滿熱愛,無論是否有金錢上的回報,他們都能全心投入。但我卻感到迷失,似乎沒有任何事情能讓我感到真正的快樂。這種狀態讓我陷入了所謂的「存在危機」,我開始和朋友們聊起這些感受,這樣的討論持續了好幾個月,甚至接近一年,我都無法擺脫這種低落的情緒。

我意識到,這種情況不會有快速的解決方案。沒有人能告訴你,從今天開始去做什麼,你就能找到生活的意義,或是你的「真實使命」。但我相信,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比如開始接觸個人成長的資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甚至是與朋友進行深入的討論。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理解自己對某些事情的強烈反應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某些事情會讓你感到憤怒或悲傷?這些觸發點背後,是否隱藏著未解的童年創傷?這些問題的探討,讓我感到有些釋放,但這並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

此時,我開始思考宗教信仰的意義。我自己對於宗教的看法有些模糊,雖然我相信有神靈的存在,並會在害怕的時候進行一些儀式,但我並不真正信仰某個具體的宗教。這讓我感到有些矛盾,因為我覺得,有宗教信仰的人似乎更能找到生活的意義。他們不會太過質疑自己的存在目的,因為他們有信仰可以依循。

當你有一個信仰時,無論那個信仰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你都會為了那個信仰而活著。這讓我想起了一些宗教的教義,比如基督教的「上帝自有安排」。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心中總是有些抗拒,因為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許多可怕的事情,這樣的說法似乎無法讓我接受。

我覺得,當我們把生活中的責任都推給上帝的時候,或許我們就不會感到那麼大的壓力。對於那些有著深刻信仰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意義可能就圍繞著對上帝的奉獻,這讓他們不必過度擔心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回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時,老闆曾經告訴我,如果我有一個信仰或信念,我的表現會更好。他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並不是僅僅口頭上講述信仰,而是真正將其融入到生活中。雖然我到現在還是無法完全理解這種觀點,但我知道,信仰對於很多人來說,確實是一種支持和力量。

在這段探索的旅程中,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方向,試圖理解生命的意義。或許,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無論我們是否有宗教信仰,重要的是要學會去認識自己,去理解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在迷失中找到一絲光芒。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很多人都在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然而,社會的支持卻似乎總是缺乏。這讓我不禁思考,為什麼我們在尋找自我認知的過程中,會感到如此孤獨和困惑?

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信仰或信念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以賈伯斯為例,他的成功不僅僅來自於他的才華,還有他對於產品和理念的堅定信念。他的信仰並不是宗教上的,而是一種對於創新和美的追求。這種信念讓他能夠在逆境中持續前進,創造出像iPhone這樣的產品。

然而,當我們在工作中面對不理解的老闆或同事時,常常會感到迷失。或許我們也希望能夠像賈伯斯一樣,擁有一個強烈的信念,來指引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但現實是,我們有時候只是見招拆招,對於工作缺乏長期的規劃和信念。

我認為,這樣的狀況並不罕見。許多人在工作中都會感到彈性與靈活是必要的,但這種靈活性有時候卻讓我們無法找到真正的方向。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能夠從中學習,並尊重那些我們敬重的老闆或同事,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信仰的建立往往需要時間和經歷一些重大事件。就像我們不會隨意決定要信仰某個宗教,這需要深刻的體驗和思考。或許,我們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來,期待著某個啟發能讓我們找到自己的信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許會感到社會的框架限制了我們的探索。可是,我們不必因此而氣餒。其實,探索自我和尋找信念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多嘗試不同的事物,或許能讓我們意外地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

例如,如果你對某個領域並不熟悉,為什麼不試著去了解一下呢?你可以觀看YouTube上的職業介紹,或是參加一些工作坊,這些都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職業和生活方式。這樣的探索不僅能增進你的知識,還能讓你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當然,這些嘗試不必是極端的。你不需要立刻決定要環遊世界,或是做出巨大的改變。其實,只要你願意走出舒適區,去嘗試一些以前未曾接觸的事物,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無論是品嚐新的料理,還是走一條你從未走過的路,這些小小的嘗試都能為你帶來新的體驗。

在這樣的探索中,我們會逐漸開拓思維,獲得更多的機會。或許,社會並不會主動告訴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我們可以主動去尋找,去探索。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框架時,改變自己的行動軌跡就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所以,當你感到迷茫時,不妨試著去嘗試新的事物,去接觸不同的領域。這樣的探索不僅能幫助你找到自己的興趣,還能在不經意間帶給你新的啟發。記住,信仰和信念的建立需要時間,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段值得珍惜的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以說人話嗎?的沙龍
5會員
44內容數
2025/04/26
探討逆思維如何幫助我們更新思維模式,並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文章從手機更新的頻繁性出發,引申至大腦思維的更新必要性,並結合《逆思維》一書,深入分析如何透過接受衝突、挑戰自我認知,來促進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4/26
探討逆思維如何幫助我們更新思維模式,並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文章從手機更新的頻繁性出發,引申至大腦思維的更新必要性,並結合《逆思維》一書,深入分析如何透過接受衝突、挑戰自我認知,來促進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4/09
我們的童年經歷和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大相徑庭。想想看,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父母和我們的互動是怎樣的?而現在的孩子又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呢...
Thumbnail
2025/04/09
我們的童年經歷和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大相徑庭。想想看,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父母和我們的互動是怎樣的?而現在的孩子又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呢...
Thumbnail
2025/03/26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非常有趣(也可以說是驚悚)的話題,就是小孩的大腦是怎麼壞掉的。這個話題靈感來自一本書,叫做《失控的焦慮世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裡不禁想,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角度。想想看,我們這一代人,手機的普及剛剛開始,我們是從智障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的轉變中成長起來的...
Thumbnail
2025/03/26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非常有趣(也可以說是驚悚)的話題,就是小孩的大腦是怎麼壞掉的。這個話題靈感來自一本書,叫做《失控的焦慮世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裡不禁想,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角度。想想看,我們這一代人,手機的普及剛剛開始,我們是從智障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的轉變中成長起來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只是想要說出來,從工作開始聊到生活,突然切換到宗教,一切都源起於夢
Thumbnail
只是想要說出來,從工作開始聊到生活,突然切換到宗教,一切都源起於夢
Thumbnail
近年來Podcast快速發展,有許多用心經營的節目,不僅增長見聞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也有許多風趣幽默的節目,為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在Podcast的選擇上,我偏好:職場發展、女性議題、心理學、簡單生活和一些休閒聊天的節目,以下推薦幾個我的口袋名單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近年來Podcast快速發展,有許多用心經營的節目,不僅增長見聞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也有許多風趣幽默的節目,為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在Podcast的選擇上,我偏好:職場發展、女性議題、心理學、簡單生活和一些休閒聊天的節目,以下推薦幾個我的口袋名單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Thumbnail
大家好!每周三我會在Podcast上更新自我成長相關的收聽內容。 內容和方格子上的經營內容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兩邊都追蹤哦! 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可以一起透過故事來體悟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