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樣無法帶毛孩移居國外的你

致:同樣無法帶毛孩移居國外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得知未來要移居埃及的那一刻起,我開始查詢帶貓咪去埃及的方式。每家有飛開羅的航空公司都問了一遍,也先把寵物出國檢疫的流程資料都整理好,雖然還無法確定是否能帶寵物上飛機,仍先訂製了可以符合所有航空公司要求的客艙寵物軟籠。

最後,可行的航空公司限縮到阿聯酋航空與土耳其航空,然而土耳其航空不確定性太高,起飛的前兩日才能得知寵物是否能上飛機、當天也可能臨時拒載,適逢疫情時代,航空公司一再強調他們很可能隨時取消寵物運載服務

由於家人無法收留動物,當時厚著臉皮把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都問了一遍,一無所獲,因此放棄使用土耳其航空的可能性。試想:起飛前兩天收到拒絕通知(或更慘,當日在機場被拒絕),房子都退租了、寵物要往哪去.....光想就背脊發涼,我跟貓咪都承受不起這個風險。

至於阿聯酋航空,桃園-開羅航線不開放寵物進客艙,且總飛行時數(含起飛前後共2hr+中轉時間)超過阿聯酋航空的寵物旅行時數上限,無法以旅客貨艙行李的方式輸送,必須改向「阿聯酋貨運」聯繫,將寵物作為活體貨物出口。

前面提到,桃園-開羅航線超過寵物旅行時數上限,因此寵物飛到杜拜後,必須住宿一日,再搭隔天的轉機;粗略的計算,貓咪從離開家的那一刻(旅行動物要提早到機場檢疫),一直到抵達埃及,總共要關籠至少50小時。

當時收到的報價是兩隻貓咪10萬元台幣(還未含杜拜機場的寵物照顧費用),但說老實話,兩隻貓咪當時快10歲,兩隻老貓處在高壓緊迫的移動近50個小時後的健康狀況,我認為不樂觀,而我也不想冒這個險...如果貓咪有個三長兩短,我應該一輩子都無法原諒自己。

當然,如果最後沒有選擇,我還是會賭一把、讓牠們上貨運,但我決定以「讓牠們在台灣養老善終」為優先目標,開始上網尋求可能性。

當時開的條件,類似「半送養」,每月提供3000元生活費、未來醫療費用由我支付,也註明如有收養意願,將會說明送養原由、並且討論費用細節。

同時間,也跟接受長期住宿(以年為單位)的寵物旅館談好住宿費用,當作最後的備案。

Anyway,雖然有心理預期「送養10歲貓咪」一定會被批判的很慘,但實際收到批判時(不論是直接的、或隱晦的),仍不好受。有些人沒頭沒尾的批判之後,得知半送養的條件,仍補上一句:「就算是這樣,我還是覺得這太沒責任感了。」

也有些一看到「10歲貓咪」就驚呼要我解釋,而當我解釋完所有原因與考量後,對方也只回:「不管有什麼原因,你這樣還是太過分了。」

最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那些開頭就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他們從沒有意願、也永遠不會認真聆聽,遑論同理。

如果沒責任感,我怎麼會此時此刻在這裡「尋找合適的收養人」呢?

「如果貓咪無法一起去埃及、也找不到人照顧,我會繼續待在台灣,你可能要自己回埃及定居,我們再看未來如何處理.....」心灰意冷的我,如此對伴侶說。


兩隻貓咪現在的生活過得很爽、很開心,整個生活品質大升級那種。

領養時7個月大,送養時10歲,養寵物的責任重大且長遠,當年領養兩隻貓的我,未曾想過10年後要搬到埃及,而兩地的寵物運輸選擇如此侷限。

從開始查詢運送方式,改為四處詢問寄養、收養可能性,直到貓咪找到最棒的歸宿,總共歷經了2~3年的光陰。

我想,很多事情看似走到絕境時,還是要繼續保持信念,因為,上天總是有最好的安排的,可能只是時機還沒到

共勉之。

領養時7個月大,兩隻呆頭呆腦的小朋友們

領養時7個月大,兩隻呆頭呆腦的小朋友們


☕️請雪莉喝杯咖啡
https://vocus.cc/salon/65a3d437fd89780001dfb774/plans/content

如果你喜歡我在這裡分享的埃及故事,感受到一些溫暖或啟發,不妨一起喝杯咖啡吧☕️

你的每一份支持,就像是一杯溫暖的咖啡,讓我有更多能量繼續寫下去,並帶給你更多精彩的故事和文化觀察。無論是一杯小小的咖啡,還是大大的支持,都是我繼續分享這片神奇土地的動力來源。

avatar-img
開羅小日子
137會員
96內容數
埃及文化觀察與異國日常散文,穿插旅遊與時事,帶你發現這個混亂又迷人的國度背後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開羅小日子 的其他內容
開羅不是一個適合悠閒散步的城市,卻又讓人忍不住在某些時刻愛上走路。從市中心的人潮與噪音,到轉進小巷裡的靜謐與意外溫柔,本篇文章記錄了我在街頭走路時的觀察與情緒變化——那些不斷被搭話的疲憊、突如其來的挑釁互動,也有意外邂逅的燭光晚餐般的日常風景。在這座喧囂城市裡,尋找屬於自己的散步節奏。
從壽司餐桌到開羅街聲,一段關於齋戒、日常與溫柔記憶的小紀錄。
近期因故進行了人際斷捨離,最初覺得鬆了一口氣,但接著內心還是鬱悶了好一陣子。
開羅不是一個適合悠閒散步的城市,卻又讓人忍不住在某些時刻愛上走路。從市中心的人潮與噪音,到轉進小巷裡的靜謐與意外溫柔,本篇文章記錄了我在街頭走路時的觀察與情緒變化——那些不斷被搭話的疲憊、突如其來的挑釁互動,也有意外邂逅的燭光晚餐般的日常風景。在這座喧囂城市裡,尋找屬於自己的散步節奏。
從壽司餐桌到開羅街聲,一段關於齋戒、日常與溫柔記憶的小紀錄。
近期因故進行了人際斷捨離,最初覺得鬆了一口氣,但接著內心還是鬱悶了好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