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不適合散步,但走在其中,卻總有讓人微笑的瞬間

開羅不適合散步,但走在其中,卻總有讓人微笑的瞬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開羅並不是一個適合悠閒散步的城市。說起來有點好笑,但我真的很喜歡在開羅走路——只是一定要在人比較少的時候。

這裡的道路本來就不好走。髒亂、垃圾多、人行道破碎,機車與汽車橫衝直撞,尖銳的喇叭聲此起彼落,攤商佔據道路、人潮密集。身為一個外國女性,有時候光是「走路」這件事,就好像是一場身心小挑戰。

尤其在人潮多的市中心,常常會遇到有人突然跟我打招呼:「你好!」、「China!」、「Where are you from?」、「Welcome to Egypt!」

明明我在忙著用手機聯繫事情,對方卻還是站在我身旁持續喊話,久久不肯離開——甚至只是我在過馬路,對向一台右轉車的司機就探頭對我大喊:「Woman!」

一開始遇到一、兩次,我還能當作是熱情的文化特色;但當這樣的招呼來到第五次、第六次……再多幾次後,原本的親切,慢慢就變成一種疲憊與煩躁。

有時候,還遇到更讓人無語的情況:我原本抓準時機過馬路,遠方卻有一台摩托車硬是不減速,高速衝刺而來,我只好停下腳步讓它過去。結果從遠遠就開始對我咆哮、比手勢示意要我讓開,直到呼嘯而過的那一刻還對著我臉上做出挑釁的表情。對他來說,我可能是「差點衝出來的危險行人」,但對我來說,這種不願禮讓又情緒滿點的路權互動,真的讓人很疲累。

所以,我更珍惜那些「比較沒人的時候」。

像是我去市中心時,如果能在早上到下午兩點之間走走,總是覺得輕鬆許多——人少、車少、聲音也沒那麼刺耳,我可以慢慢欣賞那一棟棟歐式建築,感受開羅過往的城市風貌。 但只要下午三點一過,人車噪音開始湧現,那種節奏突然加快、壓迫感浮現的感覺,讓我巴不得快點離開。

有時候,我會從主幹道轉進小巷。

燈光變暗了,店鋪稀疏了,但空氣也靜了下來。與主幹道相比,彷彿是一個不同的城市。那種寧靜讓人難以想像,幾步之外才剛被擠得滿身煩躁。

那天轉進小路後,我走近一間雜貨攤,想把手上的空水瓶丟進垃圾桶裡,周圍可能因為停電而有些昏暗。我靠近後才發現,旁邊有三個埃及大男人圍著一張小塑膠桌子吃晚餐。桌上擺著一個插著假玫瑰花的花瓶,還點了一根小蠟燭——我猜他們只是想照個光,而不是真的想營造燭光晚餐的氣氛(笑)。

我與其中一個男人對視一瞬,互道晚安。

那一幕真的很美、很美,他們閒適自在的樣子,在喧囂城市裡格外迷人。

哪怕環境不甚完美,人們還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情調與節奏。


謝謝你讀到這裡。
🔍 想看更多埃及旅行分享與文化觀察,歡迎追蹤我的部落格:開羅小日子
📬 合作交流歡迎來信:sherry3632@gmail.com
☕ 一起喝杯咖啡:https://vocus.cc/salon/mycairomemoir/plans/content

開羅市中心的歐風建築立面

開羅市中心的歐風建築立面



avatar-img
開羅小日子
137會員
96內容數
埃及文化觀察與異國日常散文,穿插旅遊與時事,帶你發現這個混亂又迷人的國度背後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開羅小日子 的其他內容
從壽司餐桌到開羅街聲,一段關於齋戒、日常與溫柔記憶的小紀錄。
近期因故進行了人際斷捨離,最初覺得鬆了一口氣,但接著內心還是鬱悶了好一陣子。
鄰居要去紅海南部度假一周前,將金魚寄放到我們家。 魚缸裡的水非常混濁,壁上佈滿了黃綠色的青苔,依稀可以看到水中有隻橘色的金魚。不曉得當初是誰決定要養金魚?猜想是孩子一時的堅持,但顯然父母對此興趣缺缺。我訝異金魚生命力的強盛,提出為魚缸加入裝飾的請求,鄰居同意了。
從壽司餐桌到開羅街聲,一段關於齋戒、日常與溫柔記憶的小紀錄。
近期因故進行了人際斷捨離,最初覺得鬆了一口氣,但接著內心還是鬱悶了好一陣子。
鄰居要去紅海南部度假一周前,將金魚寄放到我們家。 魚缸裡的水非常混濁,壁上佈滿了黃綠色的青苔,依稀可以看到水中有隻橘色的金魚。不曉得當初是誰決定要養金魚?猜想是孩子一時的堅持,但顯然父母對此興趣缺缺。我訝異金魚生命力的強盛,提出為魚缸加入裝飾的請求,鄰居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