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法國資本家獲利的泉源 - 法屬印度支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法屬印度支那的位置(1937年)

法屬印度支那的位置(1937年)


法屬印度支那(法語:Indochine française,寮語:ຝຣັ່ງແຫຼັມອິນດູຈີນ,高棉語:សហភាពឥណ្ឌូចិន,越南語:Liên bang Đông Dương/聯邦東洋、Đông Dương thuộc Pháp/東洋屬法/IPA: [ɗə̄wŋm jɨ̄əŋ tʰûək fǎp]、Đông Pháp/東法)是法蘭西殖民帝國在東南亞的領土,其轄境大致位於今日印度支那半島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以及中國廣東省的湛江市(廣州灣)。


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始於1862年越南割讓交趾支那地區(南圻)予法國,1867年柬埔寨淪為法國保護國,1885年中法戰爭後越南正式成為法國保護國,並成為日後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部份。1887年10月,法國在已占領的越南分為東京、安南、交趾支那三個區域的基礎上,加上已為法國保護國二十年的柬埔寨共四地拼湊成立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而寮國與廣州灣分別在1893年與1900年加入。1902年,法屬印度支那首府自交趾支那的西貢(今胡志明市)遷至東京河內,到了1939年,首府又由河內遷至安南大叻,二戰結束之後,首府再次由大叻遷回河內。法國本土在二戰期間被德國擊敗淪陷之後,之前由法國管理的印度支那,交給了維琪法國在日本的監督之下管理,不過,在1945年3月至8月期間,印度支那是由日本全權管理的。自1941年5月開始,由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會就一直在越南進行企圖推翻法國政府的叛亂,開始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1949年,法國賦予了以保大帝為首的君主立憲國家,奉行反共;維持越南國獨立地位。日內瓦會議結束之後,越盟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而越南南部的越南國則繼續維持獨立地位,之後越南一直處於戰爭狀態,至1975年戰爭才得以結束,但隨後中越兩國又因邊境爭端等原因在1979年爆發戰爭,此後邊境武裝衝突持續了12年,至1991年才結束。而在1953年獨立的柬埔寨在經歷了數年的和平後又被捲入越南戰爭,1975年紅色高棉取得柬埔寨統治權,但由於其與鄰國越南交惡導致越南在1978年入侵柬埔寨,在越南撤軍後柬埔寨又陷入了長達12年的內戰,直到1993年柬埔寨內戰才得以結束。


法屬印度支那的構成


法屬印度支那的構成如下:



安南保護國:越南人稱為中圻,位於今越南中部。1887年加入。

柬埔寨保護國:1887年加入。

寮保護國:原為琅勃拉邦王國,1889年加入。1904年占巴塞王國被廢除併入該保護國。

東京保護國:越南人稱為北圻,位於今越南北部。1887年加入。

法屬交趾支那:直轄殖民地,越南人稱為南圻。位於今越南南部。

廣州灣租借地:位於今中國廣東省湛江市,1899年取得,軍事管治一年多後名義上納入。1911年10月,法國總統正式簽署四項法令,其中首法令第一條寫到「法屬印支總督府管轄範圍包括交趾支那殖民地和安南、東京、柬埔寨和寮國等保護國,及廣州灣租借地」,1945年歸還中國。

此外,河內、海防、峴港為法屬印度支那的直轄地域。


歷史


法國對印度支那的影響

因為法國耶穌會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早在17世紀,就已經進入越南傳教,所以,法國在那時開始,就已經對越南有一定影響。當時越南剛剛占領占城的前領土湄公河三角洲。歐洲在18世紀與越南的互動,僅限於進行貿易活動。1787年,法國天主教教士百多祿向法國政府發出協助安南阮氏家族的後代阮福映收復被西山朝奪取的領土的請求。百多祿最後在越南逝世,而他旗下的部隊,則繼續協助,直到1802年,法國正式援助阮福映滅西山朝,建立阮朝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國大清政府,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 法國在19世紀裡面,對越南的影響十分深遠,法國經常以保護巴黎外方傳教會教士為藉口,干預越南事務。阮朝慢慢認識到天主教傳教士對自己的政治威脅,比如說:在阮朝頗有影響力的交際花,就擔心自己的社會地位會被堅持一夫一妻制的天主教徒動搖。 1857年,法國外交官敏體尼請求越南政府停止驅逐教士出境,賦予教士宣講教義的自由,未獲成功。1858年9月,法軍在拿破崙三世的命令下,用14艘炮艦,3,000名法國士兵,300名由西班牙提供的菲律賓士兵,進攻土倫港(Tourane,今峴港),給予對方沉重打擊,成功占領了港口,但他卻在幾個月後因缺乏補給與疾病蔓延的問題撤離港口。 1859年2月18日,率領法國遠征軍的夏爾 • 里戈 • 德 • 熱諾伊利將軍(Charles Rigault de Genouilly)由峴港向南航行,攻占了防禦薄弱的西貢。熱諾伊利在1859年11月因指揮不當的問題,被弗朗西斯 • 帕熱將軍(Théogène François Page)代替。新將軍接到了命令:只要簽署保障教士權益的條約即可,並不需要簽署獲取領土的條約,但四年之後,法國改變了外交政策,恢復了對領土的要求。1861年,法國占領越南西貢。1862年強迫越南簽訂《西貢條約》,嗣德帝割讓租界予法國,當中包括三個位於安南,東京的港口與交趾支那地區東部邊和省、嘉定省和定祥省三省(1863年正式成為法國領土)。1867年,法國又佔領了安江省、河仙省與永隆省三省,占領南圻,並將其更名為交趾支那(1874年正式割讓給法國)。 1863年,柬埔寨國王諾羅敦 • 安 • 吳哥請求法國保護他的國家。這使得暹羅(今泰國)在1867年放棄了自己對柬埔寨的宗主權,在取得馬德望與暹粒兩地之後正式承認了法國保護國柬埔寨,不過,1906年法國與暹羅簽署了條約,根據條約後者交還了上述地區。 1899年11月,法國與清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麻斜海灣(今湛江港)劃為法國租借地,統稱「法屬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範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法屬印度支那總督管轄。1943年2月,為日本所占,曾建立短暫傀儡政權。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於中法交涉,9月21日中華民國收回,以廣州灣範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世界新聞畫報插圖: 第一幅為位於中國的法國哨站; 第二幅為河內碼頭; 第三幅為被水淹沒的河內街道; 第四幅為另一個河內碼頭

世界新聞畫報插圖: 第一幅為位於中國的法國哨站; 第二幅為河內碼頭; 第三幅為被水淹沒的河內街道; 第四幅為另一個河內碼頭



法屬印度支那建立過程

為獲得整個越南的宗主權,法國與大清政府爆發中法戰爭,1883—1885年占領了越南中部和北部及柬埔寨,將越南中部更名為安南,北部更名為東京。1885年,中法簽訂《天津條約》,中國正式放棄越南宗主權,法國獲取了北越的控制權。 1887年10月,法國合併安南,東京(北越),交趾支那與柬埔寨王國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1888年到1889年,法國將軍巴維率領一個探險隊對寮國進行了範圍最廣的「探險活動」,首次繪製完整的寮國地圖。 1892年1月28日法國國會以絕對多數通過了關於印度支那的法令,把印度支那定為被法國「同化」的殖民地,以「壯大法蘭西民族」,「同化而不是聯合,才是法國殖民主義的主旨。」 法國對統治寮國的暹羅提出寮國是越南屬國,要求割讓湄公河東岸,遭到暹羅拒絕。1893年春法軍開始對寮國發起猛攻,兵分三路進入寮國。1893年8月,暹羅國王朱拉隆功同意割讓寮國及部分暹羅湄公河東岸領土給法國。 1893年法暹戰爭之後,暹羅王國被迫割讓寮國予法國,寮國在1893年加入印度支那。上述地區的君主(越南皇帝、柬埔寨國王與寮國國王)在表面上恢復了自己的地位,但在實際上,卻只是三個傀儡。 印度支那聯邦總督保羅 • 杜美指出,其「任務是證明印度支那有巨大的商業利潤,印度支那是法國納稅人獲利的源泉,及向納稅人證明他們將不再需要繼續為此納稅;印度支那將給法國工業和商業開闢廣闊的市場,將迎接法國資本家的才能和智慧;印度支那將贍養法國的陸軍和海軍;從而,印度支那將為法國在遠東帶來一個堅固的經濟和政治根據地。」保羅 • 杜美實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把印度支那劃分為五個地區:南圻(交趾支那)為直轄領地、中圻(安南)為保護地、北圻(東京)為「半保護地」、柬埔寨與寮國為「保護領」,河內、海防等重要城市受總督直接管轄,其市長和行政長官由總督任命;同時管轄強租清朝的廣州灣。 1904 - 1907年(光緒三十~三十三年),暹羅王拉瑪五世為保持國家獨立,兩度割讓湄公河東岸領土及沙耶武里省給法國。 法屬印度支那聯邦一直維持到1954年才終告結束。

勤王運動

法國人在1858年登陸越南後,逐步發展自己在越南的勢力,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已經牢固控制了越南北部。潘廷逢在1885年至1895年之間,領導越南人,發起叛亂,對抗法國人,越南人在一戰期間和一戰之後,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不過法國人對民族主義者所發起的叛亂,所作出的努力不為所動。


1893年,在寮國的暹羅軍隊

1893年,在寮國的暹羅軍隊

法暹戰爭

法國在印度支那半島進行的領土擴張,引發了法暹戰爭。1893年,法國政府利用邊界糾紛,挑起北欖事件。法軍炮艦在事件發生之後,航行到曼谷附近水域,要求暹羅割讓湄公河以東的所有地區,暹王拉瑪五世請求英國政府出面調停,但後者卻要求前者,應允法國政府的一切要求,英國政府後來在暹王的極力要求之下,出面和法國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協定:暹羅只需要割讓寮國,並不需要割讓其他領土,而英國則得到了緬甸東北的撣,作為和法國談判的報酬。

暹羅割讓更多領土

法國人在此之後,並未收斂對暹羅的野心,1906年,他們又製造了另一個事件,迫使暹羅承認他們對湄公河以西,琅勃拉對岸的領土的控制權,除此之外,暹羅還承認了法國人對占巴塞和西柬埔寨的控制權,而且,法國人還取得了尖竹汶西部的控制權。在此之前的1904年,暹羅為取回尖竹汶,割讓了桐艾予法國,兩年之後,桐艾又回到了暹羅人手裡,不過他們因此割讓了很多位於東南邊境的領土,如馬德望、暹那空和班迭棉吉。 20世紀30年代末期泰國與法國開展了一系列談判,試圖取回此前失去的領土,1940年法國淪陷之後,泰國入侵了有爭議寮國和柬埔寨領土。1941年1月泰法戰爭爆發,在日本的強力調停之下,效忠於維希政權的法屬印度支那政府被迫同意歸還洞里薩湖以東、北緯14度以北的吳哥城,暹粒、馬德望和寮國兩處位湄公河西岸的地區予泰國,兩國代表前往東京簽署了有關條約,在此之後,泰國取回了上述地區的控制權。

越南國民黨發動叛亂

1930年2月10日,駐守安沛的越南士兵,在越南國民黨的援助之下,發起了叛亂。這次叛亂是越南在勤王運動平息以後,最大規模的動亂,叛亂者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公眾的注意,最後引發更大規模的叛亂,推翻殖民地政府。越南國民黨在此之前,就已經進行過不少秘密活動,他們原本要對紅河三角洲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不過這個計劃最後因為風險太大而流產。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簽署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定,德軍佔領法國北部,並在南部成立了傀儡政權維琪法國(法蘭西國)。日本趁法國戰敗的6月22日,日本向維琪法國政府表示要關閉滇越公路及進入廣州灣(廣東湛江市)法租界,7月3日日本增加要求允許日本帝國軍隊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和使用殖民地的機場。8月30日維希法國向德國政府求助,但德國沒有理會,由於法國當局對日本在9月18日的最後通牒一拖再拖,最後演變成日軍在9月22日入侵法屬印度支那。此舉為日軍對抗中國國民革命軍創造了有利因素,同時間,這也是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步驟之一。 泰國趁機在1940年10月發動第二次泰法戰爭,奪回了之前所失去的領土。 1945年3月9日,日本在法國已被解放,美國在太平洋占有優勢的情況下,決定完全控制印度支那,發動三九政變日本扶持保大帝登基,建立傀儡政權,一直控制這一地區,直到同年8月投降為止。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二戰結束後,法國收回在泰法戰爭中失去的領土,準備恢復殖民地統治,卻與越盟發生了衝突。這個由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組成的組織,是由受過法國教育的胡志明所領導的,美國在二戰期間曾向越盟提供援助,支持這一組織反抗日本統治。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 • 羅斯福和中緬印戰區參謀長約瑟夫 • 史迪威在戰時曾私下表示過,法國在戰後絕對不能取回印度支那,羅斯福提出讓蔣介石接管印度支那卻遭到拒絕。據說他的回應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這樣做!」戰爭結束後,英軍進入印度支那地區南部,為法國收復土地。而蔣介石則派出盧漢將軍,率領200,000大軍進入印度支那地區北部接受日軍投降,中國政府支持剛剛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並且利用越南國民黨,增加自己在新政府當中的影響力,並且對法國施加壓力。法國在蔣介石的協調之下,與越盟達成和平協定,並且放棄了自己在華的一切特權、利益和租界。1946年3月,印度支那開始逐步重回法國統治。

日內瓦協定

1954年4月27日,日內瓦會議召開會上各國制定了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方案。會議結果支持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並且要求法國賦予越南獨立地位,禁止各國干涉地區內政,而且將北越和南越之間的地區劃為非軍事區。最後,協定規定,南北越在1956年7月舉行公投,解決統一問題。法國在會上放棄對印度支那的所有領土主張,美國和南越都沒有簽署協定,只有法國和北越簽署了這一協定,北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而南越則留給了受到美國支持的保大政權。 美國開始深入越南事務,最終使得越南戰爭爆發,在1954年獨立的柬埔寨和寮國也捲入了這一場戰爭之中,越南戰爭至1975年結束,以美國撤出且北越擊敗南越告終,1976年越南統一。而柬埔寨則在經歷了三年紅色高棉統治後再次陷入同越南長達10年的戰爭中,而在1989年越南撤軍後柬埔寨又陷入與紅色高棉的內戰,直至1991年方才得以實現停火併於1993年舉行了大選,但紅色高棉直到1998年才向柬埔寨政府投降。


殖民地時期的河內

殖民地時期的河內

人口

京族老族高棉人是殖民地的主要族群。芒族、岱依族、占族嘉萊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區,通稱為山地居民(Degar)。華人大多居住在南部的大城市,不少人進行貿易和商業活動,印度支那在法國管治時期的城市化進展並不迅速,有學者估計,95%的印度支那居民,到了1913年,還在鄉間居住。 印度支那的主要宗教是佛教。越南地區的佛教派系,是受到儒教影響的漢傳佛教,而寮國和柬埔寨地區的佛教派系,則是上座部佛教。除此之外,因為天主教傳教士遍布印度支那,所以在殖民統治結束時,越南北部大約已有10%居民為天主教徒,高台教也在法國管治時期出現。 與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移民規模相比,印度支那的移民規模相對較小,印度支那到了1940年,也只有34,000名法國居民以及少量軍人、官員,出現這一現象的第一個原因是,印度支那是一個商業型殖民地(Colonie de exploitation économique),而非拓殖型殖民地(Colonie de peuplement),第二個原因是,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相比,離法國本土較遠。 法語是印度支那在教育、政治、貿易及媒體等各個方面的首要語言。法語在城市地區廣泛流傳,成為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的主要語言,法國文化對交趾支那和東京地區的影響,最為深遠,而柬埔寨、寮國和安南地區所受到的影響,則較為短淺,不過,大部分土著,在殖民地時期仍然使用土著語言。殖民地時期結束之後,南越政府還在使用法語,即使是到了今日,當地的知識分子和長者仍然會使用法語。現今的柬埔寨、寮國政府,有時也會使用法語。


法屬印度支那硬幣

法屬印度支那硬幣


經濟



印度支那為「商業型殖民地」。殖民地政府主要依靠土著所繳交的稅收運作,同時間,政府壟斷了鴉片、鹽、米酒的貿易,用所得來維持自身運作,上述商品的貿易,在1920年,支撐了殖民地政府44%的預算,但是,到了1930年,這個比例已經降到了20%,因為是當地經濟已經開始多元化。殖民地的主要銀行是建於1875年的東方匯理銀行,負責鑄造殖民地的貨幣印度支那元,印度支那在1940年接受的法國投資十分之多,僅次於阿爾及利亞,高達67,000,000法郎。 進入20世紀30年代後,法國開始發展這一地區的自然資源,也開始增加地區的經濟多元性。交趾支那、安南和東京地區生產茶、米、咖啡、辣椒、煤、鋅和錫,柬埔寨也生產米和辣椒,只有寮國被法國視為不可發展經濟的殖民地,當地只有小規模的木材砍伐場。 20世紀初,法國汽車產業開始發展,市場對橡膠需求量的大幅增加。投資者在安南和交趾支那地區興建了多座橡膠種植園,法國迅速成為主要橡膠出產國,而印度支那出產的橡膠也開始享譽世界。這一商業成功吸引了多間與汽車產業相關的商業機構,如米其林公司投資印度支那。隨著外界對煤礦、橡膠、茶葉、咖啡種植園的投資不斷增長,印度支那開始工業化,建立工廠生產紡織品、菸草製品、酒精飲品和建築材料,並遠銷至各個殖民地。

河內大劇院

河內大劇院

基礎建設

法國政府訂立了多個目標,以改進商業型殖民地印度支那的運輸和通訊網絡,西貢成為了東南亞的重要港口,可以與地區最為繁忙的商業港口,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匹敵。西貢在1937年,是法蘭西殖民帝國當中,第六個最為繁忙的港口,連接河內和西貢的鐵路也在1936年投入使用。上述改進措施令印度支那的交通更加快捷,到了1939年,遊客在馬賽登船,只要一個月就能抵達西貢,而在巴黎登機,更是只要五日就能飛抵西貢,水下電報線路也在1921年鋪設完成。 法國殖民者在印度支那興建了不少布雜藝術風格建築物,如河內大劇院和西貢聖母聖殿主教座堂,出於貿易和度假的需要,殖民者也在印度支那興建了不少城鎮,如交趾支那的大叻和寮國的巴色。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8.0K會員
969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8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Thumbnail
2025/04/28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Thumbnail
2025/04/27
蘇維埃白俄羅斯號,也叫蘇維埃貝拉羅斯號,於1939年12月21日奠基。402號船艦最初建造於莫洛托夫斯克,但由於發現其船體板中使用的70,000個鉚釘質量較差,因此在1940年中期停止了建造。這影響了1940年10月19日取消該艦的決定,原本用來建造該艦的材料被用來建造一座保衛列寧格勒的浮動砲台。
Thumbnail
2025/04/27
蘇維埃白俄羅斯號,也叫蘇維埃貝拉羅斯號,於1939年12月21日奠基。402號船艦最初建造於莫洛托夫斯克,但由於發現其船體板中使用的70,000個鉚釘質量較差,因此在1940年中期停止了建造。這影響了1940年10月19日取消該艦的決定,原本用來建造該艦的材料被用來建造一座保衛列寧格勒的浮動砲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維琪法國(法語:Régime de Vichy;1940年7月10日-1944年8月20日),正式國名為法蘭西國(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利普.貝當領導的國家政權,以其事實首都維琪為名。該國屬於獨立的武裝中立國,但由於與德國嚴苛的停戰協議,有一半的本土領土被軍事佔領。
Thumbnail
維琪法國(法語:Régime de Vichy;1940年7月10日-1944年8月20日),正式國名為法蘭西國(État frança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利普.貝當領導的國家政權,以其事實首都維琪為名。該國屬於獨立的武裝中立國,但由於與德國嚴苛的停戰協議,有一半的本土領土被軍事佔領。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法國已經進入大混戰狀態 隨著的斷頭台送走了路易十六後,事情必未落幕,緊接著羅波斯比爾上台,此時法國已成也血流成河,斷頭台一天未停歇的狀態 由於法國的自由、和平、平等這些聲音也順片傳染的歐洲各國,各國貴族也對這樣如瘟疫可怕的理念對本國居民洗腦, 心想「挖!靠要是這樣的事情發生,輕則錢與房子沒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印度洋,是葡萄牙和鄂圖曼的競技場,兩大強權在此爭霸一甲子。今天先從1509第烏海戰拉開序幕...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印度洋,是葡萄牙和鄂圖曼的競技場,兩大強權在此爭霸一甲子。今天先從1509第烏海戰拉開序幕...
Thumbnail
今天來介紹葡萄牙在麻六甲的殖民歷史。
Thumbnail
今天來介紹葡萄牙在麻六甲的殖民歷史。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泰国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战争初期,泰国宣布中立,这在当时让英国和法国比较苦恼。因为这两个欧洲国家在泰国周围都有殖民地,希望泰国能够为盟军服务,阻止日本侵犯他们的殖民地。泰国自然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泰国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战争初期,泰国宣布中立,这在当时让英国和法国比较苦恼。因为这两个欧洲国家在泰国周围都有殖民地,希望泰国能够为盟军服务,阻止日本侵犯他们的殖民地。泰国自然
Thumbnail
和法國擁有最長邊界的鄰國不在歐洲,而是在南美洲的巴西。因為巴西接壤「法屬圭亞那」,兩國邊界長達730公里。法屬圭亞那面積8.3萬平方公里,有30萬人口。
Thumbnail
和法國擁有最長邊界的鄰國不在歐洲,而是在南美洲的巴西。因為巴西接壤「法屬圭亞那」,兩國邊界長達730公里。法屬圭亞那面積8.3萬平方公里,有30萬人口。
Thumbnail
戰況危急時的救火隊,爭奪失地時的先鋒,救援圍困中友軍時的清道夫與補給車,反制炮火時的移動碉堡。它們是M24霞飛輕戰車,奠邊府的鋼鐵蠻牛。
Thumbnail
戰況危急時的救火隊,爭奪失地時的先鋒,救援圍困中友軍時的清道夫與補給車,反制炮火時的移動碉堡。它們是M24霞飛輕戰車,奠邊府的鋼鐵蠻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