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遊歷德國史

2024/03/1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1.現今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法國原是同一個國家:法蘭克王國(Regnum Francorum, 481-843)。840年國王路易一世(778-840)死後,領土由三位兒子分別繼承。長子死後,兩兄弟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並簽定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因此,法蘭克王國的歷史即是德法的共同歷史。


  2.德意志的歷史由西元843年開始,原先以國王為首的東法蘭克王國因地方封建勢力坐大,911年國王死後,因沒有能夠繼承王位的王室血統,各封建諸侯決定由各諸侯投票決定國王。919年選出了薩克森地區的封建諸侯:亨利一世(Heinrich I der Vogler, 876-936),成為了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從此,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王國不再有血緣關係。


  3.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Otto I, 912-973)因聰明勇猛而繼成了父親的王位。然而,奧托一世卻認為國王只是虛有其表,跟其他諸侯一樣平起平坐,遂聯手教會;一方面扶持教會、一方面給予教會大面積的土地與財產,教會便提供國王軍隊與地方封建諸侯對峙並。


  4.又為避免教會越來越龐大,奧托一世一方面利用教父不能結婚,其死後財產歸公,二方面掌握了決定教主繼承人的權力。「奧托大帝」便同時制衡了封建諸侯與教會。羅馬教皇還其保護、發展天主教,於962年加冕奧托一世為羅馬帝國皇帝,史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962-1806)(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


  5.德意志國王遂成與羅馬教皇並駕齊驅的歐洲最高統治者。然而,皇帝不過是有名無權,正當皇帝不關心國家事物時,封建諸侯的軍隊已悄悄增強勢力。隨著皇帝下台,1300年,德意志已分裂為300多個國家(直到1871年俾斯麥的統一)。


  6.德意志雖分裂為300多個國家,但因皆信奉天主教,甚至當時整個西歐都把天主教作為國教(英、葡、西、義、德、波、斯)。擔任羅馬帝國教皇勝過任何一國國王,教皇便利用權力干涉他國政治,要求他國捐贈金錢蓋教堂,並以「罷門」(剝奪其天主教教徒的資格)威脅德意志的各個小國。於是天主教走向腐敗之路,直到1517年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發起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使天主教分裂為舊教與新教(基督教)。


  7.1618年,分裂為舊教(天主教)與新教(基督教)的德意志展開戰爭。隨後支援天主教的奧地利、西班牙,與支持基督教的法國、丹麥、瑞典也加入了此次戰爭。德意志遂成了新教教派的戰場,戰爭由1618年打到1648年,史稱「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最終,德意志因此戰爭失去了1/3的人口。


  8.戰後新教派勝利,在德意志的明斯特(Münster)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除了承認德意志350多個聯邦國家的主權,並允許各國都使用國王稱號。信仰新教的荷蘭、瑞士也順勢從西班牙、奧地利獨立。法國則從德意志領土中割走了阿爾薩斯地區(Région Alsace)。*關於阿爾薩斯地區,因位於萊茵河旁,故一直是法國與普魯士的爭議點。1870年普法戰爭,德意志重新奪回阿爾薩斯,直到1918年一戰結束,阿爾薩斯迄今又成為法國的領土。


  9.戰後德意志成為歐洲最貧困的國家(對外350多國無法團結,對內人口因戰爭減少使農作無法正常進行)。直到北邊的普魯士崛起,一一征服鄰近的小國。遂於1709年,由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1657-1713)正式成立普魯士王國,並定都柏林,與當時南邊有著「神聖羅馬帝國」名譽的奧地利王國一同成為歐洲強國。


  10.1789年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1799)爆發,鄰國怕趕走貴族,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的浪潮蔓延到自己的國家,德意志遂與奧地利、俄國結盟與法軍交戰。然而,卻不是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的對手。拿破崙1806年占領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滅了自962年起的神聖羅馬帝國,並於同年6月占領了普魯士首都柏林。戰後,法國為減少普魯士的威脅,強迫普魯士割讓萊茵河流域的16個邦獨立,組成「萊茵邦聯」(Rheinbund, 1806-1813),成為法國所領導的藩屬國。直到1870年由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 1815-1898)領導的普魯士,在普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 1870-1871)中占領巴黎,才又將16個邦收回。


  11.俾斯麥記取拿破崙的欺辱,將分裂的德意志完成統一,以軍國主義培養出強大的軍隊。並於1866年的普奧戰爭戰勝奧地利(又稱:德意志內戰,因奧地利帝國與普魯士為爭奪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及1870年的普法戰爭戰勝法國。1871年普魯士改名為德意志王國(又稱第二帝國,第一帝國為神聖羅馬帝國),完成德意志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因此,德意志成為統一的國家其歷史不過近150年不到。故迄今仍保持著地方自治的傳統,南北文化也大相逕庭(因為是北部併吞南部,故南部的巴伐利亞人通常不會自稱是德意志人而是巴伐利亞人Bayern)。


  12.統一後的德意志,將眼光放向世界,這才發現世界已被英、法、美、葡等國殖民完了,德意志為了拓展勢力遂與奧匈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結盟。並統制了許多周邊的鄰國,英、法、俄則結盟由東西於以夾擊。其中因塞爾維亞與俄羅斯結盟,及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 1863-1914)及其妻子遭到塞拉耶佛刺客六人組槍殺,史稱「塞拉耶佛事件」(Attentat von Sarajevo)。奧地利遂向塞爾維亞開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 1914-1918)。


  13.原先保持中立的美國因向英法聯軍運輸物資,而遭德軍無條件擊毀,遂於1917年向德意志宣戰。1918年一戰結束,德意志第二帝國滅亡,1919年簽訂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全稱: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要求德意志:1. 將阿爾薩斯歸還法國、2.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3.限制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0萬人、4.賠償1320億馬克。


  14.為避免戰敗國(德、奧、土)再次強盛,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遂喊出「民族自決主義」(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奧匈帝國便分裂為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則分裂為土耳其、希臘、黎巴嫩、賽普勒斯、約旦、敘利亞等國。但因德意志只有一個德意志民族,遂倖免再次分裂,並保有完整的領土。


  15.一戰後的德意志,在巨額的賠償金及政治不穩定之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如理一次髮200億馬克),與龐大的失業人口(1千多萬人)。1919年威瑪共和國建立(Weimarer Republik, 1919-1933),隨著生產的擴大,物價趨於穩定。此時,1929年卻爆發了經濟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 1929-1933),因戰後美國大量的美軍回國造成失業潮、以及戰爭時大量生產武器導致庫存堆積如山,產生物價持續下跌→公司虧損倒閉→失業人口增加→沒錢消費→商品過剩→價格下跌的惡性循環。因德意志沒有海外殖民地,無法將過剩的商品運往殖民地出售,軍國主義逐漸壓過民主主義,遂於1934年由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成立了「德意志帝國」(Das Deutsche Reich, 1933-1945)(又稱納粹德國、第三帝國)。


  16.用武力奪取政權的希特勒,開始了獨裁政權。於1935年宣布廢除凡爾賽條約,並持續擴張軍隊、生產戰爭物資、及興建高速公路等。1939年,為了奪回一戰前曾為德意志領土的波蘭但澤市(Freie Stadt Danzig),遂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 1939-1945)的序幕,並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以便將兵力集中在西邊對付英法等國。


  17.隨著德意志占領了除了英國之外的西歐,希特勒開始想往東侵略,於1941年向蘇聯發動巴巴羅薩作戰(Unternehmen Barbarossa ),至同年12月德軍在莫斯科被蘇軍打退。希特勒遂於隔年(1942)再發動史達林格勒戰役(Schlacht von Stalingrad),此戰役以德蘇雙方皆不考慮軍隊傷亡數量著稱,甚至波及未參戰的平民。最終德軍被包圍而投降,成了德軍二戰的轉捩點。


  18.東邊無法突破,西邊又有美國於1941年參戰。並於1944年美、英、法聯軍登陸法國諾曼第,在雙邊夾及之下,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同年5月7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戰後德國被分為四塊,分別由美、英、法、蘇站領。以資本主義為主的美、英、法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國」史稱西德,以共產主義為主的蘇聯則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史稱東德。為防止共產主義向西擴張,美國遂提出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投入資金協助西歐戰後重建。


  20.1985年蘇聯領導戈巴契夫上台,改走改革開放路線,東歐的共產國家(匈牙利、捷克等)相繼建立市場經濟。1989年戈巴契夫訪問西德,發表共同宣言,承認西方國家的權利、政治及社會制度,不再干涉他國內政。1989年10月5日剛紀念完東德成立40周年,萊比錫便逐漸聚集示威民眾,10月23日已有30萬人聚集並高喊統一,11月4日近百萬人聚集東柏林高喊民主化。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的「2+4」會議(兩德政府+美、英、法、蘇4國)兩德完成統一。

2019/10/14

3會員
522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