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第二季財報公佈後,秋哥就沒更新過這圖了,EXCEL很好用,模型建立好,最新的資料輸進去,馬上看得到結果。本圖資料以歐線集團指數,推算次月CCFI,再用CCFI,推算長榮次月的營收。基本上,這個邏輯自紅海危機以來,在長榮營收的驗證上,都呈現高度正相關,秋哥預測的準度,你們也都看到了。只不過長榮營收與獲利間的關係,不是等差級數(固定毛利),而是等比級數(毛利率隨著營收而增加),秋哥又是個數學白痴,那怎麼辦呢?只好用歐線之前對照CCFI的價格來推估,抓之前接近的數字套進來了。
從圖中可以看到22年第三季到23年第二季,長榮本益比都在1.5以下,本淨比都在0.6以下(23年第二季含息不計),本淨比最低點落在23年第三季,也就是除息後,這就是秋哥為什麼叫大家一定要參加除息的原因。數字不會騙人,就算長榮沒有再遇到紅海危機,以後都是損益兩平,85元股價買170元淨值的股票,仍然便宜到靠北,便宜到全世界找不到第二支。更何況就算沒有紅海危機,長榮也根本不可能損益兩平。
事實證明,23年長榮光業外就294億,秋哥知道一定會有人要靠北都是賣長榮航的,但光利息就143.8億,相當於EPS6.69元,長榮有史以來虧最多是2009年的-3.22元,秋哥還真不知道以後的長榮要怎麼虧損。
有朋友說,降息之後利息沒那麼好了,長榮以後不就沒辦法賺那麼多利息了?秋哥說過很多次,這是代理理論在講的問題。企業一定比我們更會賺錢,不然幹嘛投資它,我自己去做生意不就好了?利息降了,長榮自然會把錢,轉投資其他可以產生更高獲利的標的。秋哥說過很多次,除了金融股,秋哥最討厭的,就是只想靠利息過日子的企業,那叫不長進。以三熊中最不長進的陽明為例,23年的利息收入122.6億,幾乎等同於整個業外,等於還大於稅前淨利113億,和稅後淨利47.74億。
不過換個角度想,至少人家還有可以不長進的本錢啊!其他類股有沒有?某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號稱接獲大量訂單,媒體大肆宣揚,分析師用力喊進,結果財報一開出來,整個笑死,根本虧爆,留下一堆聽信老師明牌的追高俠,縮在山頂上瑟瑟發抖。這種套路不是特例,年年都有,天天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