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與大自然的奇幻世界|展覽心得】不只是奇獸,還有生態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為了避免有人帶著錯誤期待去看這個展,還是要打個預防針:這個展覽不是《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電影特展,比較像是融入這部電影元素的自然生態教育展,展場並不大,認真看的話約1.5-2小時就可以逛完,如果是抱著想看到類似「東京哈利波特影城」規模設置跟展品的心態去看,大概率會失望。

  撇除票價偏貴這點(完全沒享受到任何折扣還假日跑去看的全票人在此😒),我覺得展覽本身的設計概念其實還不錯,是從生態教育跟動物行為的幾個面向引入《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的代表怪獸並連結現實世界中的動物及生態,屬寓教於樂的展覽。

raw-image

  展覽是由華納兄弟與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合作打造,除了有展出一些電影道具跟藝術作品,也有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的館藏(票價應該是貴在這啦)。

  整個展區大概分為七個主題區塊:神話生物的來源、動物的警覺性、動物的偽裝技巧、動物的蒐集天性、動物的求偶舞蹈、生物的共生系統、瀕危物種保育。區塊名稱大部分是我自己歸納命名的,因為展場內介紹牆寫的標題並沒有這麼正式。

紐特.斯卡曼德的服裝

紐特.斯卡曼德的服裝

展區

  因為沒有很認真在拍照😅,也不想暴雷太多,所以下面稍微憑印象以文字敘述每區的概況給大家做個參考(如果有記錯實屬非常抱歉)。

🦄神話生物的來源

  進展場的第一區,放一些比較吸人眼球的神話生物,此區的代表獸為《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現的龍、獨角獸、人魚

  的部分展出了一些畫作及現實世界一尊以霍格華茲命名的恐龍化石模型,也展出其餘被認為可能是創作發源或與龍類似的如蛇、鱷魚模型等。

raw-image

  獨角獸則展出一些書頁的畫作,說明古時候的西方人真的認為有獨角獸的存在,並且還會交易牠們的角,但後來據考察那些角其實是來自於現實世界的獨角鯨,現場有實際展出那根角真的有夠長!

  不過說到獨角鯨我腦海裡第一個冒出來的居然是遊戲《潛水員戴夫》裡那隻戳人爆X痛的獨角鯨...角那麼長難怪痛

raw-image

  人魚則是著重在聲音的部分,展出《哈利波特》第四集裡,那顆打開會聽到鬼哭神嚎但放到水裡瞬間變人魚美妙歌聲的金蛋,旁邊有簡單的互動式抽屜(蛤,打開不同抽屜會聽到不同海洋生物的叫聲。

《哈利波特》中級長浴室的壁畫

《哈利波特》中級長浴室的壁畫

raw-image
來自印尼的美人魚~

來自印尼的美人魚~

  在到下一區之前會經過一個小走廊,展出紐特.斯卡曼德在電影中有出現的許多小物品。

raw-image

💥動物的警覺性

  此區的代表獸為拜月獸,連結現實則是講述動物如何利用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來獵食或躲避掠食者,或遠離人類~

嗚嗚難怪麻瓜看不到奇獸

嗚嗚難怪麻瓜看不到奇獸

🌳動物的偽裝技巧

  此區的代表獸為幻影猿,著重在動物如何運用保護色、變色、擬態等偽裝手段保護自己,我認為這區算有趣,除了偽裝手段,還有額外介紹要怎麼在沒實際看到動物的情況下運用牠們的腳印足跡檢測DNA確定牠們有出現過。

  說到擬態,之前在網路上曾經滑到章魚的擬態影片,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態圈真的是一環扣一環,維持著平衡,人類活動卻打破了這樣的平衡,想想真的覺得很難過。

✨動物的蒐集天性

  此區的代表獸為人氣王玻璃獸,眾所周知玻璃獸非常喜歡任何亮晶晶的東西,有嚴重的收集癖XD,這區有個玻璃獸互動裝置擠滿了人。

raw-image

  不過這種蒐集行為連結到現實世界的生物,展出了阿德利企鵝等動物,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生物蟻牆蛛蜂(聽這名字就覺得很不得了),這種蜂類會蒐集螞蟻屍體,用屍體封住牠們的巢穴,讓蜂巢聞起來像蟻巢來躲避天敵,呃...被做成消波塊了😨。

💃動物的求偶舞蹈

  此區的代表獸為爆角怪,那個長得像犀牛,在電影裡跟紐特來了一段絕美雙人舞的奇獸,這區主要在說明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求偶舞蹈。

為愛爆炸😅

為愛爆炸😅

  展區有個投影互動裝置,按下紐特提供的賀爾蒙噴瓶(?,爆角怪就會跑過來在你面前翻滾~

♻️生物的共生系統

  此區的代表獸為木精,應該是僅次於玻璃獸的人氣獸,電影裡差點被紐特賣掉,氣噗噗的樣子超可愛XD,木精會共同保護棲息的樹木,如果需要取木材做魔杖,就要找牠們喜歡的樹蝨安撫牠們。

raw-image

  這區提到現實生物共生的例子,印象中是長頸鹿、樹木還有住在樹癭裡螞蟻的例子,樹癭裡的螞蟻可以間接保護樹木被長頸鹿啃食殆盡。

  展區有個類似東京哈利波特影城那個可以跟木精互動的投影幕,一樣可以互動,但與東京哈利波特影城比起來,精細度精美度確實輸了大大一截,只是個簡單投影而已(畢竟是短期展覽)。

raw-image

🌎瀕危物種保育

  最後一區的代表獸為紫角獸,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設定中,紐特為了拯救這個瀕危的物種,將世界僅存的兩隻紫角獸飼養在自己的皮箱內。

  我認為最後這區是整個展覽極富意義的大重點,自己也蠻喜歡這區闡述的一些保育實例,說明了現行有在進行的幾個瀕危物種保育保育方法,並搭配一些BBC紀錄影片。

保育方法

保育方法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加灣鼠海豚的保育困難,這類海豚身長約1.2~1.5公尺,相比一般海豚真的非常小,常常被困在流刺網而死亡,導致每年數量銳減,現在全世界剩不到30隻...

  保育團隊曾經嘗試用圈養的方式保護並讓牠們繁衍,但這種海豚不適合被圈養更可能因此導致死亡,故計畫並不順利,只能以追蹤野外個體的方式,並呼籲全面禁用流刺網,重新設計漁具,避免加灣鼠海豚走上絕種之路。

加灣鼠海豚近年數量銳減

加灣鼠海豚近年數量銳減

  最後出去前有一面拍照打卡牆,可以自己拼貼語句,覺得做的是偏陽春啦😅,但展覽的立意其實就是倡導保育環境及生物,愛護那些與自己身處同一世界的物種。

raw-image

結語心得

  可以感受的到官方想用大家喜歡的魔法奇獸IP,用相對輕鬆的方式勾起人們對現實世界生物的好奇與認識,也喚起大家對環境保育的重視,算是一個蠻有意義,寓教於樂的展覽,如果有帶孩子去看展的家長,不妨可以用引導的方式教小朋友認識這些與我們身處同個地球的動物們。

「我衷心希望新一代,能從書頁中獲得啟發,去愛護與我們分享魔法的神奇野獸。」-by 紐特.斯卡曼德

  但如果是對自然生態、動物沒什麼興趣,單純只衝著《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或是《哈利波特》的IP想去看的人,我覺得可以再考慮一下,畢竟票價也不是太便宜,進去後能看到的電影道具跟畫作模型等,體感大概不到一半或接近一半(另一半是大英館藏),可以考慮直接去附設的商店買東西就好XD,商店商品我覺得以這個展的規模已經算豐富,腦波弱到差點就要敗杯子跟抱枕了...。

最後補上一張天氣有夠...好的中正紀念堂

raw-image
若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惜給予愛心或拍手^^,行有餘力者也歡迎小額贊助~
對文章有任何想法或指教歡迎於留言區與我交流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arlotte Ting-avatar-img
2024/09/15
超有條理好文!推薦逛展前必看~
奶油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5
Charlotte Ting 謝謝支持耶~🥰
苟-avatar-img
2024/08/26
好用心的文,還學到動物小知識,賺!
奶油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6
苟 感謝支持,要愛地球愛動物唷❤️
avatar-img
奶油貓的下班生活
17會員
20內容數
「影劇、遊戲、出遊、開箱」的「介紹、評價、心得、碎念」。 與你分享我的下班時光,所思所想,如能帶給你一些體悟跟啟發就再好不過了。 超佛系更新,但歡迎交流~
2023/10/15
河口湖富士山一直是世界知名的熱門觀光景點,毫無疑問,日本對河口湖的觀光資源投注了大量資源與心力,住宿的選擇當然也是多不勝數,各類型的住宿基本上在這都能找的到,諸如渡假村、溫泉飯店、普通飯店、包棟民宿、背包客棧、青年旅舍、露營場... 我將整個富士山北面的住宿概分成下圖五個區域: 接著讓我們放大河口
Thumbnail
2023/10/15
河口湖富士山一直是世界知名的熱門觀光景點,毫無疑問,日本對河口湖的觀光資源投注了大量資源與心力,住宿的選擇當然也是多不勝數,各類型的住宿基本上在這都能找的到,諸如渡假村、溫泉飯店、普通飯店、包棟民宿、背包客棧、青年旅舍、露營場... 我將整個富士山北面的住宿概分成下圖五個區域: 接著讓我們放大河口
Thumbnail
2023/09/16
一般人去東京旅遊,沒事應該不太會選擇到立川市住宿,因為立川離東京的市中心(也就是俗稱的東京23區)有點距離,就算搭JR中央線特急也需要花費半小時至1小時的時間,而到機場及近郊的交通就更為麻煩了。 所以為甚麼我會選擇到立川市住宿呢? 其實立川去河口湖相當方便,一般從東京到河口湖的電車都是從新宿車站
Thumbnail
2023/09/16
一般人去東京旅遊,沒事應該不太會選擇到立川市住宿,因為立川離東京的市中心(也就是俗稱的東京23區)有點距離,就算搭JR中央線特急也需要花費半小時至1小時的時間,而到機場及近郊的交通就更為麻煩了。 所以為甚麼我會選擇到立川市住宿呢? 其實立川去河口湖相當方便,一般從東京到河口湖的電車都是從新宿車站
Thumbnail
2023/08/06
若需寄放行李於飯店,要先跟住宿方確認過喔,且要自行承擔損壞或遺失的風險,畢竟非入住期間,飯店本來就沒義務要幫忙保管過夜行李。 下方提供我這次使用英文的email內容給有需要的讀者參考使用。 過夜的寄放,若還會再入住,連鎖飯店或大間旅館通常會願意接受;但民宿或小間旅館,有可能因為空間或無人看管而沒辦法
Thumbnail
2023/08/06
若需寄放行李於飯店,要先跟住宿方確認過喔,且要自行承擔損壞或遺失的風險,畢竟非入住期間,飯店本來就沒義務要幫忙保管過夜行李。 下方提供我這次使用英文的email內容給有需要的讀者參考使用。 過夜的寄放,若還會再入住,連鎖飯店或大間旅館通常會願意接受;但民宿或小間旅館,有可能因為空間或無人看管而沒辦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4•龍年來到~ 暢談文化•科博書屋 結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龍年尋龍趣」活動,推出恐龍主題選書特展―― 從暢談文化的出版物中挑選出《穿越地球46億年》地球歷史系列和《世界の博物館》系列,呈現中生代恐龍緣起緣滅的精采歷程,以及世界多個恐龍化石博物館。連貫古往今來,為讀者帶來更寬闊深邃的恐龍世界。
Thumbnail
2024•龍年來到~ 暢談文化•科博書屋 結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龍年尋龍趣」活動,推出恐龍主題選書特展―― 從暢談文化的出版物中挑選出《穿越地球46億年》地球歷史系列和《世界の博物館》系列,呈現中生代恐龍緣起緣滅的精采歷程,以及世界多個恐龍化石博物館。連貫古往今來,為讀者帶來更寬闊深邃的恐龍世界。
Thumbnail
「哇,有恐龍哩」、「咦,犀牛會動哎」、「呀,熊貓會叫啊」
Thumbnail
「哇,有恐龍哩」、「咦,犀牛會動哎」、「呀,熊貓會叫啊」
Thumbnail
因為這些模型,讓我們對恐龍多了一層真實的想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精緻的模型,讓我們無法再想像「模型以外」的恐龍會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因為這些模型,讓我們對恐龍多了一層真實的想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精緻的模型,讓我們無法再想像「模型以外」的恐龍會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若要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當然是從生命的誕生開始談起,才能從遠古的生命之源一路連接到如今發達的人類文明。 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常設展分成三大展區──生命科學廳、人類文明廳,以及地球環境廳,另外在博物館對面,也有占地4.5公頃的植物園,藉由不同的面向提供民眾認識自然與科學的途徑。
Thumbnail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海洋,若要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當然是從生命的誕生開始談起,才能從遠古的生命之源一路連接到如今發達的人類文明。 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常設展分成三大展區──生命科學廳、人類文明廳,以及地球環境廳,另外在博物館對面,也有占地4.5公頃的植物園,藉由不同的面向提供民眾認識自然與科學的途徑。
Thumbnail
超愛恐龍的我,在知道今年要上映《侏羅紀世界3:統霸天下》的時候,就默默記下上映時間了,然後還特地去找那種不會劇透又必知事項的影片來看,例如會出現什麼恐龍之類的,然後去找恐龍資料。 裡面有很多致敬前作的懷舊情壞,但我必須說,在我的個人觀看心得上,這是一部只有爽度卻放棄高度的電影。 以下有雷,慎入。
Thumbnail
超愛恐龍的我,在知道今年要上映《侏羅紀世界3:統霸天下》的時候,就默默記下上映時間了,然後還特地去找那種不會劇透又必知事項的影片來看,例如會出現什麼恐龍之類的,然後去找恐龍資料。 裡面有很多致敬前作的懷舊情壞,但我必須說,在我的個人觀看心得上,這是一部只有爽度卻放棄高度的電影。 以下有雷,慎入。
Thumbnail
每每談到《侏羅紀公園》總有各式各樣的懷舊文,字裡行間的每雙眼神都閃閃發亮,想起在電影裡初見恐龍的悸動—當然,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Thumbnail
每每談到《侏羅紀公園》總有各式各樣的懷舊文,字裡行間的每雙眼神都閃閃發亮,想起在電影裡初見恐龍的悸動—當然,我也是這樣長大的。⠀
Thumbnail
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帶孩子去恐龍展踩點,趁著展期結束之前也來朝聖一下XD 一走進去有被震懾到的感覺,恐龍真的好大!!! (一整個超像小朋友超興奮XDD) 難怪孩子們來到這邊都會瘋掉~~~ 展區有設計幾個互動區,這裡是用感應槍打翼手龍,然後車子上會有記分板,可以看看打下了幾隻恐龍。
Thumbnail
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帶孩子去恐龍展踩點,趁著展期結束之前也來朝聖一下XD 一走進去有被震懾到的感覺,恐龍真的好大!!! (一整個超像小朋友超興奮XDD) 難怪孩子們來到這邊都會瘋掉~~~ 展區有設計幾個互動區,這裡是用感應槍打翼手龍,然後車子上會有記分板,可以看看打下了幾隻恐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