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法律廉政 刑法解題(第一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甲欲殺乙男,於夜間打算潛入乙男住處,但因光線昏暗,誤入丙女住宅。 甲進入臥室後,便抽刀砍向床上的丙女,丙女被砍了一刀後驚醒並大聲呼救,甲立即發現自己砍錯人,慌忙逃離現場,丙女受的刀傷經醫治後則無大礙。刑法上應如何評價甲之行為?

難度:2星(滿分5顆)

難度2星理由:常見考點

主要爭點:等價客體錯誤、中止犯

為了節省各位的閱讀時間,以下擬答比較無爭議的部分就只列大綱不詳述。當然在真正作答時要完整寫出來喔!

基礎解答大綱參考

(一)甲入丙女住宅,成立刑法(下同)第306條侵入住居罪

1.行為人主觀上欲侵害之客體與實際侵害客體不一致,兩者客體於法律評價上一致時,為「等價客體錯誤」,是否能阻卻故意,容有疑義:

(1)具體符合說:倘主觀想像與實際侵害客體不一致即阻卻故意。

(2)法定符合說:倘兩者客體於法律評價上一致即不阻卻故意。

(3)本文以為,倘行為人主觀想像與實際侵害的客體於法律評價上一致,則其與法敵對意識之程度並無二致,應為相同之評價,宜採後說為宜。

2.準此,客觀上甲有未經丙女同意侵入丙之住宅。主觀上,甲欲侵害之客體與實際侵害客體雖不一致,惟其於法律上評價相同,不阻卻故意。

3.甲違法有責,成立本罪。

(二)甲砍丙女,成立刑法(下同)第271條殺人未遂罪

1.甲砍人行為並未發生死亡結果,不該當既遂,惟本罪有處罰未遂規定。

2.主觀上,甲欲侵害之客體為乙,實際侵害客體為丙,為「等價客體錯誤」,依前揭法定符合說,兩者於法律評價上一致,不阻卻殺人故意。

3.甲違法有責,成立本罪。

4.甲無中止犯適用

(1)甲雖在發現砍錯人後中止犯行,惟該中止係因客體錯誤此一外界事實障礙,導致甲不得不中止犯行,為失敗未遂,因無可供中止之客體,無成立中止犯之餘地。

(三)競合

1.甲涉犯第306、271條之罪,犯意同一,以一行為觸犯數法益,依想像競合,從第271條未遂罪處斷。

進階作答寫法

討論等價客體錯誤可以帶出對應理論,增加作答深度


有需要問刑法相關問題、免費批改申論的歡迎加入賴群

會成立這個群主要是因為我以前補習班的申論批改比較敷衍,沒辦法真的知道錯在哪。加上看到有蠻多考四等的經濟比較弱勢,考國考的資源少,希望能透過成立這群幫助更多人上岸。

賴群連結:

https://line.me/ti/g2/6ZmW-Ktn49MH3ZZ92X7WgSFTpFrSEU9LDIFrh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康旭刑法小教室的沙龍
4會員
8內容數
提供淺白的刑法申論解題(以四等為主),希望幫助更多國考生能上榜
2024/09/05
最近阿伯(柯文哲)被羈押鬧得沸沸揚揚,鑒於記者跟大眾對羈押不甚了解,在此幫大家簡介一下 羈押機制簡介 Q: 什麼是羈押? A: 羈押是一種在判決前拘束人身自由的強制處分。(把你先關起來不讓你隨便亂跑的意思) Q: 羈押的目的為何? A: 防止被告逃亡、滅證,就是讓檢調在蒐證上比較順利...
Thumbnail
2024/09/05
最近阿伯(柯文哲)被羈押鬧得沸沸揚揚,鑒於記者跟大眾對羈押不甚了解,在此幫大家簡介一下 羈押機制簡介 Q: 什麼是羈押? A: 羈押是一種在判決前拘束人身自由的強制處分。(把你先關起來不讓你隨便亂跑的意思) Q: 羈押的目的為何? A: 防止被告逃亡、滅證,就是讓檢調在蒐證上比較順利...
Thumbnail
2024/08/27
甲無故侵入鄰居乙家,向乙討債,一言不合,甲竟持棍棒毆打乙的頭部要害後逃逸,乙之母親 A 剛從外返家見狀,詢問乙為何人所傷,乙乃將其被甲傷害的經過詳細告知 A,嗣乙因傷重氣絕身亡;甲逃亡在外,某日約其好友 B 喝酒,酒後詳細告知 B 其如何殺害乙之經過。嗣經檢察官偵查終結,起訴甲犯有殺人罪嫌,在法院審
Thumbnail
2024/08/27
甲無故侵入鄰居乙家,向乙討債,一言不合,甲竟持棍棒毆打乙的頭部要害後逃逸,乙之母親 A 剛從外返家見狀,詢問乙為何人所傷,乙乃將其被甲傷害的經過詳細告知 A,嗣乙因傷重氣絕身亡;甲逃亡在外,某日約其好友 B 喝酒,酒後詳細告知 B 其如何殺害乙之經過。嗣經檢察官偵查終結,起訴甲犯有殺人罪嫌,在法院審
Thumbnail
2024/08/26
甲與朋友飲酒作樂數小時後開車離去,但因酒後精神恍惚導致車輛失控撞毀停在路邊 A 的機車,甲心虛逃離。隔天 A 報警,警察乙調閱監視器畫面過濾出可能是甲肇事,乃通知甲至警局約談,甲在警詢中坦承係其酒駕撞毀 A 車,警察乙誤以為甲既然認罪,即屬公共危險罪之「現行犯」, 乃當場將甲依現行犯予以逮捕...
Thumbnail
2024/08/26
甲與朋友飲酒作樂數小時後開車離去,但因酒後精神恍惚導致車輛失控撞毀停在路邊 A 的機車,甲心虛逃離。隔天 A 報警,警察乙調閱監視器畫面過濾出可能是甲肇事,乃通知甲至警局約談,甲在警詢中坦承係其酒駕撞毀 A 車,警察乙誤以為甲既然認罪,即屬公共危險罪之「現行犯」, 乃當場將甲依現行犯予以逮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案例事實 甲因轉讓大麻受有罪判決,然其上訴主張「原判決未於理由內說明如何認定上訴人轉讓大麻時明知其為禁藥」。其主張是否有理? 二、學說見解 學說上有「禁止錯誤說」及「構成要件錯誤說」二見解。 (一)禁止錯誤說 本說認為,故意的認知內容僅及於行為客體是否認識,如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
Thumbnail
一、案例事實 甲因轉讓大麻受有罪判決,然其上訴主張「原判決未於理由內說明如何認定上訴人轉讓大麻時明知其為禁藥」。其主張是否有理? 二、學說見解 學說上有「禁止錯誤說」及「構成要件錯誤說」二見解。 (一)禁止錯誤說 本說認為,故意的認知內容僅及於行為客體是否認識,如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
Thumbnail
法律是用來保護壞人的!這句話在當今的社會中時常聽人說起,用來抗議司法不公,但其實真正的意涵並非如此。 法律本身就是保護那些將法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在他們高喊著公平與正義的面容之下,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將被害人推入地獄,無止境的地獄。 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漢摩拉比法典中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那才是
Thumbnail
法律是用來保護壞人的!這句話在當今的社會中時常聽人說起,用來抗議司法不公,但其實真正的意涵並非如此。 法律本身就是保護那些將法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在他們高喊著公平與正義的面容之下,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將被害人推入地獄,無止境的地獄。 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漢摩拉比法典中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那才是
Thumbnail
甲於夢遊中,右手持鋒利匕首刺向A之頸部及胸口,B見A已陷入昏迷倒臥血泊之中,隨即對夢遊中之甲連開數槍,惟A因傷勢過重仍回天乏術,甲亦因子彈貫穿腦部及心臟而當場死亡。
Thumbnail
甲於夢遊中,右手持鋒利匕首刺向A之頸部及胸口,B見A已陷入昏迷倒臥血泊之中,隨即對夢遊中之甲連開數槍,惟A因傷勢過重仍回天乏術,甲亦因子彈貫穿腦部及心臟而當場死亡。
Thumbnail
房間裡剩下沉默以對、語言還不通的兩個人。 安靜了半响,男人冷著臉打了手勢,示意她睡進內側。 蘇期依「言」躺下,心裡是七上八下的忐忑……但男人並沒有進一步動作,他跟著躺下之後,呼吸漸趨勻稱……似乎睡熟了……才怪。 按照小說的慣有套路,男主肯定是警覺敏銳異於常人,說不定還有傳說中的「內力」或「武功」……
Thumbnail
房間裡剩下沉默以對、語言還不通的兩個人。 安靜了半响,男人冷著臉打了手勢,示意她睡進內側。 蘇期依「言」躺下,心裡是七上八下的忐忑……但男人並沒有進一步動作,他跟著躺下之後,呼吸漸趨勻稱……似乎睡熟了……才怪。 按照小說的慣有套路,男主肯定是警覺敏銳異於常人,說不定還有傳說中的「內力」或「武功」……
Thumbnail
『按著這個邏輯,只要小偷不明確說自己是小偷,就不能給他定罪唄?』🥺
Thumbnail
『按著這個邏輯,只要小偷不明確說自己是小偷,就不能給他定罪唄?』🥺
Thumbnail
3 那一夜,我像生了一場大病。 正書電話聯絡不到我後,旋即北上返家,進門便發現我昏倒在廁所,打了119求救。我在救護車裡緩緩甦醒,過度驚嚇和疲勞讓我言語含糊不清,他根本聽不懂我說甚麼,接著在醫院裡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但結果皆正常,查不出異狀後醫生便要求我出院。原本我堅持不肯回到惡夢的發源地,但正書說
Thumbnail
3 那一夜,我像生了一場大病。 正書電話聯絡不到我後,旋即北上返家,進門便發現我昏倒在廁所,打了119求救。我在救護車裡緩緩甦醒,過度驚嚇和疲勞讓我言語含糊不清,他根本聽不懂我說甚麼,接著在醫院裡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但結果皆正常,查不出異狀後醫生便要求我出院。原本我堅持不肯回到惡夢的發源地,但正書說
Thumbnail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到「客觀歸責理論的判斷步驟二」的部分,今天我們就接著介紹判斷步驟中的最後一步,就快完成囉!
Thumbnail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到「客觀歸責理論的判斷步驟二」的部分,今天我們就接著介紹判斷步驟中的最後一步,就快完成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