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總案例#1|【夢遊致死案】|筆者自擬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題目

甲於夢遊中,右手持鋒利匕首刺向A之頸部及胸口,B見A已陷入昏迷倒臥血泊之中,隨即對夢遊中之甲連開數槍,惟A因傷勢過重仍回天乏術,甲亦因子彈貫穿腦部及心臟而當場死亡。問:
(一)甲是否成立殺人罪? 本題不討論因甲死亡而不起訴或不受理之問題(刑訴§252、303)
(二)B是否成立殺人罪?
(三)若B為特種部隊退役之神槍手,開槍時係瞄準甲持刀之手,其雖未死亡,然右手粉碎性骨折而壞死,必須截肢,則B成立何罪?

爭點:

(一)行為理論

(二)阻卻違法事由

1. 正當防衛:侵害行為之認定

2. 緊急避難:利益衡量(比例原則)

(三)重傷定義、緊急避難


擬答:

(一)甲於夢遊中殺A之行為不成立刑法第271條之殺人罪

1. 刑法上之行為認定標準

(1) 按犯罪判斷之對象乃刑法上行為,因此僅有行為人之行為屬於刑法上行為時,方進入犯罪判斷。惟,學理上對於刑法上行為之認定,有不同見解,茲分述如下:

A. 因果行為論,係認為行為人之內在意思支配其外在舉動所為之行為,即為刑法上行為。惟不作為犯及未遂犯,可能無外界之變動,此說難以解釋此二概念。

B. 社會行為論者主張,行為人所為具有刑法上意義之行為,除須由其內心意思支配,且須具有社會重要性。然社會重要性乃浮動之概念,其認定實屬不易,造成此說難有固定之標準。

C. 目的行為論者主張,刑法上之行為係出於特定目的所為之行為。有論者認為,此說之核心「人的目的意志」,即屬對結果有預見,易言之此說並非行為之認定,實屬主觀故意之認定。

(2) 本文以為,行為理論之功能在於過濾進入犯罪構成要件階層之行為,提早將刑法所不欲責難之行為排除,縱無行為理論之存在,非屬刑法所欲處罰之行為仍得於階層審查中而排除之。故對於行為之判斷,應以簡要為佳,盡可能包括所有犯罪型態,故「社會行為論」。

2. 甲之行為非刑法上之行為

經查,甲於夢遊之狀態中持刀刺死A,按夢遊狀態並非人類大腦意識得以支配,故其行為非甲於清醒之自由意識狀態下所為的行為,是以假之行為非刑法上之行為,而不成立刑法第271條之殺人罪。

(二)B開槍射甲之行為不成立刑法第271條第一項之殺人罪

1. 構成要件該當性

客觀上,B對甲連開數槍,並發生甲死亡之結果,且B之開槍行為係致甲死亡結果所不可想像其不存在之原因,具條件因果關係,且開槍行為亦為法所不容許之行為,有客觀可歸責性。主觀上,B對其開槍行為致甲於死構成殺人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故具有殺人之直接故意。準此,B之開槍行為該當殺人罪之構成要件。

2. 違法性

(1) B不成立正當防衛

按刑法第23條本文,客觀上,所謂侵害行為,依通說之主張,必須是刑法上之行為,使得對之主張正當防衛,然甲殺A之行為,係於其夢遊時所為,並非甲的意思支配所為的外在舉動,故非刑法上行為。縱B主觀上乃為A防衛其所受之侵害,因欠缺侵害行為,亦不得主張正當防衛。

(2) B亦不成立緊急避難

A. 按刑法第24條第一項本文,客觀上A係處於生命法益被侵害之危難,若不立即採取避難措施,可能喪失救助其生命法益之機會,屬緊急之危難情狀。

B. 於手段上,B對甲開槍致甲死亡而無法繼續攻擊A,對A之生命法益之保護乃有效且終局排除侵害,符合適當性;惟參酌B當時可資運用或採行之防護措施,對甲連開數槍致其死亡並非最小侵害之手段,期仍可以透對射擊甲之腿部或肩部等方法,使甲停止攻擊A,達到避難之目的。故B之開槍行為難認最小侵害手段,非屬必要之避難行為,不得依據第24條緊急避難阻卻違法。

3. 罪責

(1) B主觀上為避免A之危難,侵害不合乎正當防衛情況之侵害者法益,具有,係出於防衛意識;客觀上B之行為,雖合乎避難情狀且具有適當性,然因其開槍致甲發生死亡結果,非屬最小侵害手段,而不具備亦要性。僅可依第24條第一項但書之避難過當,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2) 另有認為,B對於A倒臥血泊之急迫危難情狀中,因過於慌亂而無法謹慎思考,應可認為欠缺期待可能性,而得阻卻罪責不成立本罪,並此敘明。

4. 綜上所述,B雖因避難過當仍無法阻卻殺人罪之違法性,但因其欠缺期待可能性而阻卻罪責,不成立殺人罪。故B之開槍致甲於死之行為,不成立刑法第271條第一項之殺人罪。

(三)B不成立刑法第278條第一項之重傷罪

1. 構成要件該當性

客觀上,B朝甲右手開槍,致其右手必須截肢,係使其右手機能完全而永久的喪失,符合刑法第10條第四項之重傷,而B之開槍行為與甲之重傷結果間具有條件因果關係及客觀可歸責性。主觀上,B僅朝向甲之首部而非生命中樞之頭部或心臟,係認B無殺人之故意,而B對其開槍行為致甲重傷構成重傷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故有重傷之直接故意。準此,B之行為該當重傷罪之構成要件。

2. 違法性

(1) 承上所述,因甲刺A之行為非屬刑法上之行為,不符合正當防衛之侵害行為要件,從而B不得對其主張正當防衛。其仍可能符合緊急避難而阻卻違法。

(2) 按刑法第24條第一項本文,客觀上A係處於生命法益被甲侵害之情狀,若不及時採取避難措施,A法益被侵害將會繼續擴大,可能喪失救助其生命法益之機會,屬緊急之危難情狀。

(3) 又B射擊甲持槍之手,使其無法繼續侵害A,對於法益之保護具實效性,係有效並終局排除甲之侵害具適當性,而參酌B當時可運用之資源或採行之防衛措施,可認僅有開槍對甲之手臂射擊係最小侵害手段,其無法優先迴避,符合必要性。且B開槍之行為所欲保護之利益係A之生命法益,顯然高於所犧牲之利益,即甲之身體法益,故其避難行為非屬過當。

(4) 主觀上B係出於避免A之生命法益受侵害之意思,故具有避難意思。準此,B向甲開槍致其又手重傷之行為,屬刑法第24條之緊急避難,得阻卻違法,而不成立刑法第278條第一項之重傷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ason Cha的沙龍
5會員
4內容數
法律、案例、擬答、練習、考古題、自擬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法律是用來保護壞人的!這句話在當今的社會中時常聽人說起,用來抗議司法不公,但其實真正的意涵並非如此。 法律本身就是保護那些將法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在他們高喊著公平與正義的面容之下,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將被害人推入地獄,無止境的地獄。 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漢摩拉比法典中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那才是
Thumbnail
法律是用來保護壞人的!這句話在當今的社會中時常聽人說起,用來抗議司法不公,但其實真正的意涵並非如此。 法律本身就是保護那些將法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人,在他們高喊著公平與正義的面容之下,卻是一次又一次地將被害人推入地獄,無止境的地獄。 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漢摩拉比法典中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那才是
Thumbnail
甲於夢遊中,右手持鋒利匕首刺向A之頸部及胸口,B見A已陷入昏迷倒臥血泊之中,隨即對夢遊中之甲連開數槍,惟A因傷勢過重仍回天乏術,甲亦因子彈貫穿腦部及心臟而當場死亡。
Thumbnail
甲於夢遊中,右手持鋒利匕首刺向A之頸部及胸口,B見A已陷入昏迷倒臥血泊之中,隨即對夢遊中之甲連開數槍,惟A因傷勢過重仍回天乏術,甲亦因子彈貫穿腦部及心臟而當場死亡。
Thumbnail
害者與加害人,局外人與局內人,一般人與惡魔,天使與一般人……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該死的阿修羅》邀請觀眾從一起夜市槍擊案,一起走入一群人的生活,一起看到人有多麼變幻莫測,並一起發現有時候或許只需要一個偶然,就走向天差地別的想像……
Thumbnail
害者與加害人,局外人與局內人,一般人與惡魔,天使與一般人……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該死的阿修羅》邀請觀眾從一起夜市槍擊案,一起走入一群人的生活,一起看到人有多麼變幻莫測,並一起發現有時候或許只需要一個偶然,就走向天差地別的想像……
Thumbnail
我做了一個惡夢,夢裡,民國初年的台灣鄉下,有一個中青年男子,他有殺人的隱癖,殺起人來神情堅毅冷靜,但他從不讓人知道他有這種邪惡嗜好,因此他常挑陌生人下手,隨機秘密殺人。那中青年男子的臉,長得跟我的好友Tz一模一樣,我一度以為我夢到的是Tz。
Thumbnail
我做了一個惡夢,夢裡,民國初年的台灣鄉下,有一個中青年男子,他有殺人的隱癖,殺起人來神情堅毅冷靜,但他從不讓人知道他有這種邪惡嗜好,因此他常挑陌生人下手,隨機秘密殺人。那中青年男子的臉,長得跟我的好友Tz一模一樣,我一度以為我夢到的是Tz。
Thumbnail
死囚因為一點意外而存活下來,同時也成為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的父親。得到也是自己岳丈的獄長恩准之下,死囚可以在每一個週末與妻子相聚。然而,因為之前有另一個死囚被處決,令死囚審視自己的處景及日後的打算;卻沒有想到妻子醒來...兩人開始促膝展談...
Thumbnail
死囚因為一點意外而存活下來,同時也成為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的父親。得到也是自己岳丈的獄長恩准之下,死囚可以在每一個週末與妻子相聚。然而,因為之前有另一個死囚被處決,令死囚審視自己的處景及日後的打算;卻沒有想到妻子醒來...兩人開始促膝展談...
Thumbnail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到「客觀歸責理論的判斷步驟二」的部分,今天我們就接著介紹判斷步驟中的最後一步,就快完成囉!
Thumbnail
在上一篇我們介紹到「客觀歸責理論的判斷步驟二」的部分,今天我們就接著介紹判斷步驟中的最後一步,就快完成囉!
Thumbnail
在前面我們介紹了「行為」及「結果」的內容,在犯罪過程中,有了行為與結果,就必然會成立犯罪嗎?不一定!只有在行為與結果間是有因果關係存在的時候,才會成立犯罪!例如,鷹眼今天射箭(行為)射中壞人,壞人也確實死了(結果),但壞人是因為被浩克踩死的,鷹眼根本就沒有射到壞人的要害。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
Thumbnail
在前面我們介紹了「行為」及「結果」的內容,在犯罪過程中,有了行為與結果,就必然會成立犯罪嗎?不一定!只有在行為與結果間是有因果關係存在的時候,才會成立犯罪!例如,鷹眼今天射箭(行為)射中壞人,壞人也確實死了(結果),但壞人是因為被浩克踩死的,鷹眼根本就沒有射到壞人的要害。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
Thumbnail
導言 「在1914年的大戰之前不久,一名罪行格外令人髮指的殺手,在阿爾及爾被判處死刑(一戶農家被他滅門,連幾個孩子也未能倖免)。犯人原本是農場的雇工,他在殺人時就因為見血而亢奮,將被害人的財物洗劫一空則更顯出他的惡行重大。此案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大家普遍認為,就算是判他殺頭,都還太便宜這
Thumbnail
導言 「在1914年的大戰之前不久,一名罪行格外令人髮指的殺手,在阿爾及爾被判處死刑(一戶農家被他滅門,連幾個孩子也未能倖免)。犯人原本是農場的雇工,他在殺人時就因為見血而亢奮,將被害人的財物洗劫一空則更顯出他的惡行重大。此案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大家普遍認為,就算是判他殺頭,都還太便宜這
Thumbnail
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文學作品。描述學過法律的屠宰場工人,大白天闖入屋內殺死富商,還神色自若坐在桌前,不料被送外燴的女孩目睹案發現場。女孩沒有檢舉他,反倒希望他自首,甚至對他產生莫名好感,卻始終無法貼近他的心。
Thumbnail
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文學作品。描述學過法律的屠宰場工人,大白天闖入屋內殺死富商,還神色自若坐在桌前,不料被送外燴的女孩目睹案發現場。女孩沒有檢舉他,反倒希望他自首,甚至對他產生莫名好感,卻始終無法貼近他的心。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有罪, 但可以完全改過嗎? 犯罪後承諾改變, 最後卻重蹈覆轍, 一直重複落去, 形成一個永不磨滅嘅循環…… 人,就是這樣的…… ――――――――――――――
Thumbnail
每個人其實都有罪, 但可以完全改過嗎? 犯罪後承諾改變, 最後卻重蹈覆轍, 一直重複落去, 形成一個永不磨滅嘅循環…… 人,就是這樣的……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