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不公

含有「司法不公」共 6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影片中約 4 分 10 秒的部分,前 KGB 成員尤里.貝斯曼諾夫 (Yuri Bezmenov) 的授課紀錄片,完全說到我的心坎裡去。無論民進黨的用意為何,其近年來種種的司法雙標、大罷免、綠能利益輸送、歧視陸配等,已經導致越來越多——甚至可能已是多數——的台灣人,開始有「被顛覆」的思維。
Thumbnail
「認罪與否要完全取決於事實。你司法院不是要這樣講嗎?不然你的公平正義要怎麼實現?——那這樣講好了,我來問個比較假設性的問題:如果不認罪,就有高度可能要接受羈押處分,那被告會傾向認罪還是不認罪?」
Thumbnail
本文探討司法不公的議題,作者分享自身遭遇,質疑司法程序的合理性,並呼籲大眾共同追求更公正的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司法評鑑制度的缺失,指出「不付評鑑」機制常被用來迴避處理法官態度不佳、程序失當等問題,導致人民的申訴聲音被忽視。作者呼籲司法改革應重視程序正義,並傾聽人民的聲音,而非僅僅注重審判結果。
Thumbnail
前拳擊手袴田巖是金氏世界紀錄被關押最久的死囚,如今高齡80多歲的他,總共坐了長達47年又7個月的牢,自1980年被宣判死刑以來,歷經幾次抗告上訴,終於在2014年出獄,但他的官司其實還沒結束,2023年檢方再度以四十幾年前的血衣證物繼續提起上訴。
Thumbnail
「你不驗真?你自己最高法院自己講,你不用驗真?然後就直接給他看下去了?這樣,那我怎麼知道裡面東西有沒有被變動?」
Thumbnail
在法庭直播成為全民關注話題的當下,我們該問的不是「法官怕不怕直播」,而是「誰最怕真相曝光」?當審判的過程被壟斷、當證據掌握在權力者手中,正義也就淪為工具。本文主張:透過直播打開審判現場,是推動司法改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亦是弱勢對抗強權、揭露審判偏誤的現代手段。
Thumbnail
當正義無法公開,連法官也是受害者,本文探討透過直播法庭,讓人民監督司法,避免司法不公,並保護正直法官的倡議。
Thumbnail
韓國電視劇《延遲的正義》是「以小博大」的經典之作,由貧窮的前公設律師朴泰龍與前記者朴森洙聯手揭發司法不公不義的冤獄事件,讓「真相」反擊權力者濫用權力與營私舞弊的群體行為,替社會弱勢族群發聲並討回公道。
Thumbnail
辦公室的小團體,在一場關於「誰該做事、誰不該做」的內鬨中徹底崩解。那位最愛使喚人買泡芙的「小組長」,長期擺爛工作卻還四處抱怨,聲音傳到高層耳裡,結果主管為了自保,直接切割她當替死鬼。面對高層質問,小組長拍桌離職,她的跟班們也接連離職,說是「不堪司法不公」。原以為鬧劇落幕,下一個,居然輪到了主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