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於2024月9月5日在台北遠百A13百貨11樓MUVIE CINEMAS TITAN SCREEN 影廳,觀看由《無米樂》(Let It Be,2004)導演顏蘭權執導,預定2024年9月20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新作《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 的全台首映,電影由無米樂影像工作室製作,耗費8年(2016 - 2023) 拍攝出1,800小時的影像紀錄,經後製成2小時23分的紀錄片,這是導演顏蘭權繼《無米樂》又一嘔心瀝血的作品。
導演顏蘭權耗費八年長時間的紀錄追蹤,細細描摩兩位主角,一位是放棄高薪用心研究從廢棄垃圾與果蔬中,種土復育有機土壤的年輕竹科工程師,跟另一位已經有機栽種超過30年的中年果農,兩代人因共同的理想相識,成了忘年之交,兩家人同心胼手胝足辛辛苦苦的堅持,卻在收穫的過程中屢遭蟲害、鼠害、颱風天災與貿易戰外銷禁令的傷害,面對無法收成的棗子,與賣不出去只能放水流的鳳梨欲哭無淚,最後更因一紙科學園區開發土地徵收的行政命令,讓兩人多年的努力戛然而止,辛勤耕耘的成果化為泡影,那種仰天長歎問天無語,只能低頭垂淚徒歎奈何的沮喪心境,描繪地淋漓盡致,讓人忍不住掬一把同情淚,這部電影不應該只是一般的觀眾去看,更應該邀請那些當權者與掠奪農民土地的科技業者高層去觀看,想想未來在處理類似的爭端時,能否有更全面性的思考與不同產業的平衡,讓類似的遺憾的失望不要一再上演,因為大家都是生長在這土地上的子民 ,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與支持。
2024年9月20日在台上映紀錄片電影《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正式預告|9月20日 找回希望,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5tOjxmNuQ
紀錄片電影《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透過導演顏蘭權,耗盡心力地追蹤拍攝紀錄兩位主角養土種土,獨立辛勤研發改良土壤成分,提供給更多農夫在好的有機土壤上試種果物,卻在最後即將收成的一刻,因為天災與一紙不可逆的科學園區開發土地徵收行政命令,頓時之間血本無歸欲哭無淚的心路歷程。
2024年9月5日全台首映後,片商送給每位前來觀眾的伴手禮,袋中裝的就是一片鳳梨苗,與一杯裝有有機淨土的瓶罐,而這伴手禮,在看過電影中分屬兩個世代的主角阿仁(蕭昭仁)與安和哥,與其家人共同打拼的奮鬥過程,與最後遭遇果害、天災與人禍之後,會有著更深的感觸,如果當政者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這些對台灣土地真正有貢獻的農民著想,也許將來會有不同的結局發展。
而導演顏蘭權也因為多年來晨昏顛倒日夜趕工剪片的長期積累,不幸在電影首映前發現自己罹癌,短短一個月她歷經了切片檢查確定罹癌,隨即進行化療,目前正在化療中的她,雖因病無法親臨首映會現場與大家相見,卻也強忍頭髮全掉光化療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特別錄製了一段音檔,透過片商總監在現場播放,希望透過所有參加首映典禮的媒體、影評人與觀眾,能多多撰文分享,推薦這一部預定2024年9月20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發人深省的新作《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 ,並透過大家不斷轉發文章,吸引更多不同世代的觀眾進場,促使當權者能進一步去思考與改善日後的決策平衡。
透過2024年9月20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 的拍攝記錄了片中分屬兩代人的兩位主角,讓觀眾看見,在我們的身邊,是有如此熱血充滿理想,並付諸行動愛台灣的人們。兩位主角阿仁(蕭昭仁)與安和哥相差20歲,分屬兩個不同世代
第一位主角是台大畢業的高材生,從小學業名列前茅,畢業後也順利進入新竹科學園區擔任竹科工程師,薪資豐厚又有獎金,結婚育有兩子,可說是人生勝利組。在33歲時而因為看了紀錄片電影《無米樂》中主角黃崑濱(1929年—2021年2月20日),人稱崑濱伯對台灣土地的用心感召,決定回到故鄉高雄美濃,做些除了高薪之外,真正對這片土地有益的事情,長遠以下,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台灣多年下來,因為長年使用化肥與農藥,早已病入膏肓的「死土」,他從零開始,從廢棄的垃圾與果皮中,透過透過種種提煉方式,將死土蛻變成有機活土,製作有機堆肥,重新讓台灣的土壤死而復生,提供給更多農民果民好的土壤,種出對下一代更好更潔淨營養的蔬果。
因為是工程師,他在做足功課看了國內外相關資料後,親自到高雄市內四處收來的發臭的垃圾髒水、廢棄果皮與樹葉,從中去復育對土壤有益的微生菌種,以提煉出符合好土標準的有機物質,重新復育有機土壤,即使妻子並不贊成他的理念,卻也放手讓他去試,而且全家共同陪他不分日夜與平假日,做著清理垃圾最髒最基礎的工作,從36歲到42歲整整六年的打拼,還跟耕農好友試驗土壤,但之後一連串的打擊,卻讓他消沉了意志。
而第二位果農安和哥,年輕時北上打工,在經歷做過多份工作,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後,在36歲遵循太上老君的《清靜經》自然之道的啟示,回到高雄美濃,與十分支持他理念的妻子,兩人從年輕拚到老,從無到有胼手胝足地進行有機果園栽種,從養土草生栽培開始,以徒手抓毛毛蟲,趕走果蠅,荒地放生的方式防治病蟲害,多年下來,不僅將有機果園經營的有聲有色,年收入甚至超過百萬,超越許多上班族,但兩夫婦面對的是雖育有五子女,也有兩位乖巧女兒的幫忙,但因為農事繁重耗時,一整年都要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長大的五個小孩沒有人願意接下父親多年打造的有機水果事業,顯現了不同世代親子之間的價值觀與工作觀的落差,當然也讓老父親感到無奈不解。
2024年9月20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 紀錄片中的兩人,以不同的方式用心養土種土,並採有機施肥的方式種植棗子、香蕉與鳳梨,獨立辛勤的研發修改的過程,卻在即將收成的一刻慘遭蟲害、颱風天災的破壞,與政治無法外銷出口的禁令,讓一年辛苦下來,原本用好土種植出豐收的鳳梨賣不出去,只能看得過熟腐爛的水果全付諸流水,更糟的是禍不單行,緊接而來的致命一擊,則是來自一紙不可逆的行政命令,市政府為了「橋頭科學園區」開發進行土地徵收,雖有明文補償,但杯水車薪十分有限,兩人辛苦多年的耕耘,一夜之間血本無歸,看到最後兩位主角強裝堅強,實則欲哭無淚的心路歷程轉折,全片引人深思!
觀看這部真正的庶民多年來身體力行,全家共同以行動愛台灣,卻又因為科技業是當前國家展現國力重點,科學園區開發計畫需要土地,便進行強制徵收,以為做了賠償便善盡道義上的補償,卻沒深入去考量農民果民耗費半生或多年心力從無到有,從種土養土,好不容易成功栽種出有機土壤與水果,年年都要面對果蠅、毛毛蟲與老鼠的侵害,以及無從預期的颱風天災,還有國與國之間因為政治緊張與貿易戰,突如其來的外銷禁止出口,等等不可預期的外來力量所帶來的傷害,眼看征戰多年辛苦耕耘的成果,就這樣一夜之間歸零,兩位主角的失望與心痛可想而知,但卻不曾有人真正去思考挖掘一項決策背後,可以傷及損及無辜百姓半生的努力,澆熄擁有長遠理想,並耗費人生精華歲月的青年世代,原本充積極熱情的活力。
看完預定2024年9月20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電影<種土>(Together,Soul of Soil)之後,對於導演顏蘭權花了八年的時間去追蹤這兩個世代務農種果的辛勤努力,別具深刻的意義,導演顏蘭權希望這不只是一部紀錄片,更希望能轉換成一份關注,一種理念,一份行動力,能喚醒這片土地上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夠多些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最根本農業土壤復育的重視,因為電影不只紀錄了兩代人對於有機種植,為復育台灣使用農藥多年下來造成的土地傷害,而從最根本的「種土」與「養土」的理念做起,不辭辛勞多年,眼見著兩家人的共同努力就要有所收穫,但最後卻不敵一紙來自主管機關的行政命令,為了新的科學園區開發,強行徵收土地,帶來的巨大挫折與無奈傷感。
一如紀錄片到最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勤耕耘30多年的成果,就這樣化為烏有,巨大的土地開發利益,馬上引來嗅覺敏感的建商,前來企圖收購土地,卻被主角之一安和哥一口拒絕的背後,是因為那樣椎心的刺痛與失落,絕非看似公平正義的土地用地徵收與土地作上物的賠償就能彌補得來,耗盡半生辛勤耕耘的心力,彰顯了政府為了當紅的科技產業園區的開發,犧牲傳統果菜農民一生辛勞的收成,希望更多不同世代的的朋友,屆時都能手牽手一起進戲院影城,觀看這部深具震撼力與啟發性的好片!
我不知道電影上映後,主其事者的行政機關首長或單位負責人,有沒有機會進戲院影城觀賞? 也不知道一位拍片拍到罹癌,現正在化療的導演顏蘭權耗費八年心血的用心之作,能掀起多大的影響力?電影中探討的許多方方面面,有機種植的研發過程困難重重,特別是垃圾中所蘊藏的塑膠,為台灣土地帶來的傷害,遠比大眾想像的還要大而沉重,台灣在塑膠減量的路上走了很久,但成果遠遠不如預期,從片中種土要先從圾垃清理的過程中可見一般。
另外,身處不同生命階段的兩位農夫,要面對來自另一半與家人的現實生活經濟壓力,以及無人接班的失落,又要不斷去克服天災、蟲害與來自國家外銷戰禁令造成的傷害,都讓人感受到原來最用心,用生命身家對待台灣土地的人們,卻是孤援無助。他們充滿挑戰與付出的辛勞,讓我想起了今年播映的電視劇「華麗計程車行」的插曲「運轉人生」中的歌詞 :
「惦在 這個世間 海海 無人會知
哪會 天大地大 找無咱未來
管待 社會無情 佳哉 有你有我
運轉人生 沿路親像 一首歌」
--- 運轉人生
《種土》這部電影影片拍攝內外,都有著感人的生命故事,導演顏蘭權1963年出生,東吳哲學系與社會系雙學士畢業,1999年入行,至今25年,只拍了四部紀錄片,每一部都耗費時間心力拍攝,因為長年的熬夜剪片後製,沒好好照顧自己,這部紀錄片拍攝前的一個月,發現罹癌,經檢查立即進行化療,頭髮全掉光,首映會中無法出席參加,但還是用著虛弱的身體錄了音檔.‧由主辦單位行銷公司的總監現常播放,讓人十分感佩。
我在看電影《種土》的過程中,也在思考為何高雄市政府主管機關單位,為何要下出這樣的行政命令,應該是成立一個科學園區,可以讓許多科技業進駐,跟繁榮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在的人就業的機會有關。
後來看完電影後,也上網去搜尋跟「高雄橋頭科學園區」開發的來龍去脈,果然是如此,高雄市政府的官網上寫著橋頭科學園區面積262公頃,地理位置串連台南科學園區、路竹科學園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及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開發後可提供設廠用地約164公頃。重點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精準健康及AI軟體服務等五大創新產業,期能發揮半導體產業鏈群聚效益,預估一旦科學園區開發完成後,可以讓20家科技大廠簽訂MOU,年產值達台幣1,800億元,並增加11,000個新增就業機會,開發案從111年9月區段徵收工程完成後正式動土興建,預計114年12月完成。所以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自然徵收土地開發科學園區獲利,與對當地人的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遠勝於犧牲少數有機果農多年辛勤耕耘的心血,來得更划算。
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行政首長與主管機構長官,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天天在高溫日曬或風吹雨打下,為生活打拼有機農夫的辛勞? 又有多少人懂得花時間,能從長遠與全視野的角度,制定出解決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競爭失衡問題的政策,以做到真正幫助到這些辛苦耕種的農家?
但民主社裡裡,看一件事本來就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與討論,導演顏蘭權在紀錄片電影《種土》中,試著從另一個人文與大自然的滋養,而非僅僅從科技經濟成長的角度,引領人們去思考,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如果依照市府公告的現行開發進度,顯然已經無從去阻止,但丟出這樣的社會弱勢觀察,如果能因此讓全台各地行政首長在未來,能有更全面思考,去調整土地開發一切以利益掛帥的思考角度,從而讓更多無辜卻耗費一生心血去耕耘的果農,別再遭受類似的傷害,或許就是對這部電影最大的反響與回應。
衷心希望每一位看到這篇文章,特別是生長在高雄的觀眾,都能轉發這部即將於 9月20日在台上映的深度紀錄片《種土》,讓更多人透過這部電影了解,真正用行動而不是用口號愛台灣的平民百姓的辛苦打拼經歷,是怎樣的人生況味?
更希望台灣的年輕世代,不只會「吃土」,更會理解懂得紀錄片電影《種土》人的辛酸的挫折,9月20日呼朋引友進戲院影城,一起用行動支持觀賞這部充滿人性溫度的記錄片,這部娓娓道來兩位不同世代的有機農夫,同為台灣土地打拼的奮戰用心與遭遇天災人禍打擊的心路歷程。
<電影本事>
種下土壤,究竟是希望,還是憨人的夢想?
20年後,導演花費八年製作紀錄電影《種土》,呈現台灣土地因為長年的化肥與農藥,漸漸成為「死土」的殘酷現況。
拍攝下農人「阿仁」和「安和哥」努力復育土壤的理念、長年辛勤努力復育的過程,到頭來卻因為一紙來自開發「橋頭科學園區」的行政徵收命令,「安和哥」在美濃奮鬥以有機培育棗子與香蕉的果園半生的成果,與從竹科工程師返鄉努力實踐「種土」的熱血青年「阿仁」六年不分日夜的努力,瞬間煙灰雲滅。
<電影本事>
種下土壤,究竟是希望,還是憨人的夢想?
20年後,導演花費八年製作紀錄電影《種土》,呈現台灣土地因為長年的化肥與農藥,漸漸成為「死土」的殘酷現況。
拍攝下農人「阿仁」和「安和哥」努力復育土壤的理念、長年辛勤努力復育的過程,到頭來卻因為一紙來自開發「橋頭科學園區」的行政徵收命令,「安和哥」在美濃奮鬥以有機培育棗子與香蕉的果園半生的成果,與從竹科工程師返鄉努力實踐「種土」的熱血青年「阿仁」六年不分日夜的努力,瞬間煙灰雲滅。
種土 Together,Soul of Soil
電影類型 : 紀錄片
出品國家 : 中華民國
電影級別 : 普遍級
台灣上映 : 2024年9月20日
電影片長 : 2小時23分
製作公司 : 無米樂影像工作室
行銷發行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影導演 : 《無米樂》顏蘭權
電影音樂 : 陳明章、楊亞歷與翁士凡
電影主題曲:滅火器樂團楊大正
領銜主演:蕭昭仁(阿仁)與安和哥
FB粉絲頁 : 種土 Together, Soul of Soil.
(註)
一、本文中介紹的電影海報與劇照係引用自電影 《種土 Together, Soul of Soil. 》FB粉絲專頁相片 ,圖片僅作為推薦好電影之目的,無任何商業利益之考量,版權歸屬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與無米樂電影工作室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另移作商業使用。
二、本文介紹電影《種土 》(Together, Soul of Soil. )正式預告 ,係引用自Youtube 影音頻道,版權歸屬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與無米樂電影工作室所有。
三、本文觀影心得文字,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