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每一個空間好像都不會被輕易閒置,就算是離岸的沙洲,也有菜園和農人棲息。仔細想想,台北好像沒有到不了的地方,這大概是城市的魔力,就算是在河中央的臺北島,也有橋和大小路連接,有谷歌地圖指引你到達。不過,冒險搭檔石田是那種不相信Google地圖的人,放著推薦路線不顧,硬要走自己相信的那條路,即使最後多走了半小時也無怨悔,重點是相信自己。所以我們稱自己是暴走族,而這是暴走族日記的第一頁。
我們從西門町側前往,看著谷歌地圖,想著不可能要繞這麼遠吧~~所以在武昌街二段過馬路後,看到第一個天橋便義無反顧走了上去,沒想到就這樣直通到淡水河濱自行車道,錯過上中興橋的機會。九月的下午四點,陽光炎熱又刺眼,長褲已經被汗水浸濕,幸好暴走族在錯的橋上靜靜欣賞橋下的景致也很滿足。(二十歲時還享受走錯路這件事,到了二十三歲就會覺得有些累人)
☆★☆★☆豪景大酒店對面才是可以上中興橋的正確階梯!☆★☆★☆
從西門町走來,環河南路不乏一些都市邊緣的元素,看起來不那麼符合秩序,引發微微的不安心感,同時卻也覺得這些元素巧妙得有趣,意識到原來這個城市還允許小差錯的發生,例如漏水的冷氣機、時有時無的人行道。而進到臺北島後,這樣的感受更加擴大。
上橋後,走不到十分鐘,台北島就在右手邊。我們沿著樓梯走下去,迫不急待一窺島的真實樣貌,而在尚未踏上台北島土地之際,沒有縫隙地吵鬧的鳥叫聲便率先傳進耳中,接著「好像回到鄉下了」的想法迸出腦海,然後是不著水泥邊際的小路迎接我們。
雖然在果樹間隙仍可見淡水河兩岸的高樓大廈,但台北島的綠意咻地就竄進呼吸節奏裡。想像中的臺北島可能雜草叢生、廢棄物橫生,可能有奇妙的野生動物(?),實際上,相較遠眺台北島所感受到的野性,走在島上反而更注意那些被妥善照料著的菜園、完美間隔的灑水器,以及把堪用主義精神一展無疑的農舍或者休憩空間。看著這些物找到新的棲息地(即使組合起來好像有點搞笑),讓我也隱隱相信自己的漂流或許有一天會靠岸。
週日下午四點,有零星的人在島上,或是照顧著菜園,或是單純在鐵皮屋簷下休憩,島外的紛紛擾擾穿過淡水河變成「菜長大了嗎?香蕉成熟了嗎?」,我們看著整齊擺放的一圈椅子,想像三五好友聚集在這個秘密基地。當然這是夢幻的想像,我想不論在哪裡,都有為生活奔波辛苦的人們,即使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大概也得考慮生存。
都市裡的綠地,例如公園、花圃、菜園,一方面體現某種價值,展現居民/政府對健康的重視、對環境的關懷,同時達到提供休閒場域、淨化美觀的效果,另一方面,這樣的綠地需要符合一定的規範想像,否則便是雜亂地景、落後且待開發的土地。秩序的固守和偏離,好像和都市性緊密連結,貼合規範才是想像中的都市樣貌。那麼臺北島是誰的世外桃源呢?如果帶著大冒險的心情前來,可能會對整齊種植又乾淨清爽的田園感到失望;但若是渴望遠離鼎沸人聲/喇叭聲,或汽機車排氣之類的都市臭味,又喜愛菜園的篷勃生機,臺北島會帶來不少的鮮活生命力。
都市的秩序既讓人著迷也讓人緊繃,緊張的是得時時守著秩序的界線,但又著迷能放心遵照著秩序前行。從上橋前的探索,一直到漫步臺北島,這些都市邊緣地帶展現都市的模糊秩序,既跟隨並謹守法規的作物限制,卻也有「雖然不能住人,但種菜總行吧」的韌性,搭配複合感強烈的物品組合,結合成非典型都市的多元樣態,深深刻印在我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