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週被演算法推薦公視五個月前拍的專訪,有興趣歡迎點擊:
這個專訪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販售娃娃的老闆的老婆擔心自己被取代,老闆所說的一句話:「我分得清楚真人和娃娃!」然而,其中被採訪的一位購買者卻說:「以前的女朋友都要車要房,這個不會。」
讓我想起當初看到《雲端情人》的震撼。
今天就想來探討這個現在進行式,加上未來可能會持續擴大的市場,尤其當AI延伸產品發展和結合,可能會帶給我們的生活什麼優劣。
在現代社會中,也許我不知道,可能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矽膠娃娃來代替伴侶角色。這一現象不僅僅是一種科技的進步,也揭示了人們在面對情感、社交和性需求上的新方式。這一趨勢帶來了諸多好處,但也伴隨著不少隱憂。
1. 滿足性需求與情感陪伴:
對於一些單身人士或無法與真實伴侶發生性行為的人來說,矽膠娃娃提供了一個合乎需求的解決方案。這些娃娃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同時給予情感上的寄託,幫助他們減輕孤獨感。使用者可以將這些娃娃視作穩定的陪伴對象,甚至構建一種不會背叛或拒絕的「關係」。
2. 自我探索與安全感:
矽膠娃娃允許人們以一種安全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性幻想和偏好,避免了傳統情感關係中的諸多壓力與矛盾。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探索可以為個人提供更多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接受,甚至幫助他們處理內心的壓抑情感。
3. 降低性侵犯風險:
一些研究顯示,擁有矽膠娃娃的人性侵犯傾向較低。這些娃娃能夠提供一個出口,使得一些人的性衝動得以發洩,從而避免了潛在的犯罪行為。
隨著矽膠娃娃在現代社會中的流行,許多潛在問題也逐漸浮現:
1. 社交技能退化:
過度依賴矽膠娃娃可能導致人際交往能力的退化。真人伴侶關係需要互相理解、溝通、妥協,而矽膠娃娃的使用省去了這些過程,使得使用者無需面對人際關係中的挑戰,從而失去了一部分與人相處的能力。
2. 現實期待扭曲:
長期依賴矽膠娃娃會讓一些人對現實中的伴侶形成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們可能開始期望現實伴侶如同矽膠娃娃一樣,順從、不反抗,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可能會影響真實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維持。
3. 物化女性與道德爭議:
矽膠娃娃,特別是性娃娃,經常被設計成理想化的女性形象,這可能強化對女性的物化觀念。這樣的產品促使一些人將女性簡單化為性對象,忽視其情感和思想的複雜性,進而加深了對性別角色的錯誤認知。此外,這種對於女性的物化也引發了廣泛的道德爭議。
4. 心理健康與性自尊問題:
矽膠娃娃的擁有者中,也許部分人面臨著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那些過度沉迷於這種虛擬關係中的人。擁有性娃娃的人群中,也許無法在現實中與伴侶建立健康的性關係,從而尋求一種虛擬的滿足感。也就更難尋求專業的幫助,如性諮商或心理諮商。
電影《雲端情人》描繪了一個未來世界,主角西奧多與一個人工智慧操作系統薩曼莎展開了一段情感關係。這段關係起初讓西奧多感到充實與滿足,因為薩曼莎可以滿足他所有的需求,無論是情感上的支持還是思想上的交流。然而,隨著情感的發展,西奧多開始意識到他對薩曼莎的依賴並非真正的愛,而是一種佔有慾和控制欲的體現。
與這與矽膠娃娃的使用極為相似。人們可以通過控制這些娃娃,建立一種「安全」的情感關係,但這種關係往往是單向的,缺乏真實的情感互動。這種對於控制和支配的需求,最終可能讓我們遠離了真實的親密關係。
《雲端情人》的結局提醒我們,無論虛擬世界多麼真實,它終究無法代替現實中的人際關係。電影的結尾,薩曼莎告別了西奧多,選擇追求屬於她自己的「進化」和「自由」,這讓西奧多不得不重新面對現實世界中的孤獨與痛苦。
這正是我們在依賴矽膠娃娃或其他虛擬替代品時需要考慮的問題。雖然這些技術能夠暫時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最終,我們仍需要回到現實世界中,與真實的人建立聯繫。只有真實的互動,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成長,並在情感上獲得支持與陪伴。
來得恰好的矽膠娃娃專題,感謝公視讓議題不斷被看見。科技不斷進步,為現代人提供了情感和性需求上的暫時解決方案。然而,我們要知道,它們無法代替真實的人際關係,且其使用可能伴隨著一系列的隱憂。正如《雲端情人》所展示的,虛擬關係或許能夠提供一種短暫的安慰,但唯有回到現實世界中,與他人建立真實的聯繫,才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成長。
這些聽起來像老掉牙的話,在接下來的AI世代會更為重要。希望我們在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擺脫控制和支配,迎接真正的幸福。
我認為,真正的愛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與成長之上的,而這只能通過現實中的互動和經歷來實現。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