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

含有「科技發展」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文章描述了作者夫婦在臺北的旅行經歷,從機場抵達、入住飯店到西門町遊覽,並分享了作者在旅行中感受到的臺灣文化和社會氛圍,以及對臺灣的印象。
Thumbnail
如意-avatar-img
2025/08/01
今年我回台灣,抵達機場的時間是早上六點。搭機場捷運到達台北的第一餐是吃「永和豆漿」的鹹豆漿。雖然已經睏的張不開眼睛,但豆漿的味道讓我有種回到家, 回到古早的時代的感覺。上一次吃鹹豆漿是兩年前在美國吃到的。再上一次的話,可能得回溯到上世紀... 在國外住久了,好多家鄉食物, 因吃不到,就慢慢的淡忘掉;等到再重嚐到老滋味時,所有的記憶又活現起來。想起高中時代,最常吃的早餐是鹹豆漿。然後想起從住家走到豆漿店的路線;以及吃完後到對面等公車的情景。
蘿娜自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2
如意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我們廣東人早餐是吃粥和油條,而豆漿多數是甜吃,所以沒有如意的一樣思鄉之情,不過臭豆腐就不同,當我在台北聞到那氣味,立即就想去買來吃,那是童年的味道啊!
src
琉球人-avatar-img
2025/03/28
就目前來說,想必首當其衝的大概還是以資訊業為主,初階的軟體工程師和初階的介面設計師感覺岌岌可危。
煉筆成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8
琉球人 確實,AI 的發展讓初階職位的挑戰變大,也讓更多人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波變革確實讓人有壓力,但同時也是個讓人快速成長的機會,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新的職業!
  聊天型AI也存在著相同的邏輯。而且,AI的用戶往往會更主動地嘗試讓AI理解自己。我們巴不得AI對我們的想法瞭如指掌,這樣它才可以快速且充分地為我們服務。然而,我們根本無法避免這些數據被人拿去「破解我們」。就算山姆.奧特曼的團隊不會這麼做,馬斯克或祖克伯的團隊會、威權國家的政府部門也一定會這麼做。
Thumbnail
事實上,AI 並非是「資訊時代」(約 1950 年代至今)的產物,整體的發展可追溯至 1500 年代的「管理時代」有著密切的關係。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12/31
說得很好,AI其實還是來自許許多多資料彙集,分類、檢索、判斷、篩選、提供的過程,以前這些都是分段做的,現在整合為一體,所以覺得變快,好像會自動反應一樣。而其結果就是中庸化。漸漸沒有自我。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31
普普文創 真的~其實人類的隱藏勞動,在 AI 的生成一直是長期被忽略的一塊
在未來的世界裡,AI能夠治療所有已知的疾病,從身體到心理的問題都不再是威脅。然而,隨著這種技術的普及,出現了對其長遠影響的質疑。
Thumbnail
本書為在修習政治系課程時,大學教授所推薦的一本,從過往歷史出發,試圖為全球找到一些持續發展的解方,讀後有感而發,遂寫下這篇心得。
Thumbnail
前幾週被演算法推薦公視五個月前拍的專訪,有興趣歡迎點擊。 這個專訪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販售娃娃的老闆的老婆擔心自己被取代,老闆所說的一句話:「我分得清楚真人和娃娃!」然而,其中被採訪的一位購買者卻說:「以前的女朋友都要車要房......
Thumbnail
1986 年,人工智慧的崛起,神經網路的出現。人工神經網路發展遭遇挑戰,直到 2006 年由Hinton提出限制玻爾茲曼機與深度信念網絡,重新點燃熱情。2018年,Hinton獲得圖靈獎。近年,Hinton持續關注AI帶來的危險,力促人們關注。
Thumbnail
雖然是影集出了才開始看書, 但書中所包含的概念卻比影集更具啟發性, 相當吸引人的第一集。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5/5三體
彭建新-avatar-img
2024/10/02
還記得第一次閱讀三體,第一幕的開場讓我大受震撼~
知名中國科幻小說改編作品, 雖然這個開場看似華麗豐富, 但對於兩位編劇與影集未來還是懷有隱憂。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4/5Netflix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