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影響力|文字也需要有「產品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進入管理顧問業之前,我做過兩份在「互聯網科技公司」(包含短影音平台)的產品運營實習。雖然畢業後沒有入職科技公司,但是當時累積的「產品思維」卻意外幫助我在「寫文章、起步自媒體」的過程走的更加順利。(三個月內在threads寫出兩百萬累積瀏覽量,漲粉100倍)

這也讓我理解有些技能可以「跨領域互通」。過去任何的經歷都能變成「養分」,雖然當下不一定明白「有什麼用處?」,但將來會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反饋給你。越「專業」,反而「越狹窄」;越「跨界」,反而「越變通」。

以下是過去小半年,利用「產品思維」在文字上的心得:

​產品思維: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產品。套用在文字上,那就是寫出「讓用戶有感覺」的文字。感覺包含:有共鳴、有啟發、想反駁...等足以讓用戶產生「點贊」、「轉發」、「留言」的衝動。

閱聽習慣的改變:從「一行接一行」的順讀,變成「連結關鍵字」的跳讀

數位時代下,讀者已經越來越缺乏「耐性」了。過往文章喜歡「鋪陳」,將文章重點「擺在後頭」,期待讀者「看完全篇」。

現在的讀者已經有「太多選擇」,他們沒有耐心聽作者「慢慢鋪陳」,想開門就「遇見答案」,因此他們的眼睛是在「快速掃射找關鍵字」,連結關鍵字抓住內容大意,能理解就會繼續讀下去,無法理解就直接跳走。

因此越是「簡潔有力」的文字,越是容易有觀眾,內容不一定「最專業」,但保證一定是「最多人能夠理解的」。


從以「作者」為中心的「閱讀理解」,到以「讀者」為主的「解決問題」

以前「作者是誰?」很重要,篩入進國文課本的「作者」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閱讀理解」:「作者的這段文字表達什麼情感?」。明明不懂,但為了成績,都恨不得鑽進作者腦袋。

網上的文字,「作者是誰」不重要!除非你已深耕多年,累積足夠的粉絲量,不管發什麼都有人無條件支持,不然大部分讀者想的是,「讀你的文字,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

我總結到目前,讀者大概有3類問題,也就是3種需求:1.專業問題:找資訊 2.情緒問題:找共鳴 3.生涯問題:獲啟發。

因此,你的文字要解決什麼問題?


「文字」就是你的產品,你想透過產品傳遞什麼「品牌形象」?哪些價值觀?

上面提到「作者是誰」不重要,疊加生成式AI的出現,讓生成文字變得更加容易,文字知識越來越多,且廉價。

就像工業化產品,標準流水線作業後,標準化產品越來越多,差異越來越小,價格只能越來越低。因此許多品牌為了凸顯「差異化」,更強調的是「價值觀」和「精神含義」。比方說可口可樂強調「快樂」,無印良品強調「簡約、自然、實用」的生活理念...

你的文字傳達「什麼理念?」、代表「哪一類人的價值觀?」,越凸顯你就能活得越久,不然就容易淪為工具人。


以上是網上寫文小半年的「產品思維」心得總結,隨著經驗的累積,應該會有更多體悟,到時再來分享。

當然,以上說明是基於「想讓自己的文字能吸引更多觀眾」的寫作者。有些人寫作只是為了自己「圖個開心自在」,這類人就不適用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287會員
152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4/28
三月下旬,我開始集中發布關於「個人出版」、「自費出書」的文章。 沒想到,相關的文章瀏覽數、收藏數都大增。 這讓我得到一個市場信息——有很多人對「個人出版、自費出書」感興趣。 這篇文想分析,為什麼「書市」在過去被調侃「現代人不看書」,卻在近年反倒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個人出版」?
Thumbnail
2025/04/28
三月下旬,我開始集中發布關於「個人出版」、「自費出書」的文章。 沒想到,相關的文章瀏覽數、收藏數都大增。 這讓我得到一個市場信息——有很多人對「個人出版、自費出書」感興趣。 這篇文想分析,為什麼「書市」在過去被調侃「現代人不看書」,卻在近年反倒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個人出版」?
Thumbnail
2025/04/24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4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1
現在大家說到「自媒體」,腦袋浮現的首先是各種「影音平台」,比如YouTube、TikTok...然而,當你仔細去拆解「媒體」的本質——傳遞資訊/知識。 你就會發現,媒體不只限於「影片」,還包含報紙、書籍、雜誌、課程...等等。過去哪些東西是媒體?哪些東西就有可能利用「數位工具和平台」成為「自媒體」。
Thumbnail
2025/04/21
現在大家說到「自媒體」,腦袋浮現的首先是各種「影音平台」,比如YouTube、TikTok...然而,當你仔細去拆解「媒體」的本質——傳遞資訊/知識。 你就會發現,媒體不只限於「影片」,還包含報紙、書籍、雜誌、課程...等等。過去哪些東西是媒體?哪些東西就有可能利用「數位工具和平台」成為「自媒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專為教練以及專業知識人士而寫,探討如何透過文章、Po文、銷售頁文案吸引網路陌生客戶,並把他們轉化為付費客戶。建議在專業文章後呼籲讀者下一步的動作,講人話的準備動作可以幫助建立客戶共鳴,最後提倡實際練習用白話呼籲客戶。文中還提供訂閱策略電子報以及線上課程的連結。
Thumbnail
專為教練以及專業知識人士而寫,探討如何透過文章、Po文、銷售頁文案吸引網路陌生客戶,並把他們轉化為付費客戶。建議在專業文章後呼籲讀者下一步的動作,講人話的準備動作可以幫助建立客戶共鳴,最後提倡實際練習用白話呼籲客戶。文中還提供訂閱策略電子報以及線上課程的連結。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好的品牌視覺系統,不僅讓你每一次的行銷設計都事半功倍! 也能無形之間為你的品牌不斷行銷,來了解如何透過系統化設計完善你的品牌接觸點吧!
Thumbnail
好的品牌視覺系統,不僅讓你每一次的行銷設計都事半功倍! 也能無形之間為你的品牌不斷行銷,來了解如何透過系統化設計完善你的品牌接觸點吧!
Thumbnail
當我們用文字在跟其他人溝通時,最基本就是要暢通,不然語意不通之外,還有可能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加強文字的功力,沒有好好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對於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吧?
Thumbnail
當我們用文字在跟其他人溝通時,最基本就是要暢通,不然語意不通之外,還有可能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加強文字的功力,沒有好好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對於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吧?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領域,產品思維不僅是設計師的一項附加技能樹,而是成為塑造成功產品的核心因素。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領域,產品思維不僅是設計師的一項附加技能樹,而是成為塑造成功產品的核心因素。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訊息包圍,然而,思考資訊傳遞,發現「如何表達」比「表達什麼」更重要。每人有故事,每產品獨特,但陷入「說什麼」的困境,忽略「怎麼說」。在資訊交流中,「怎麼說的」和「怎麼呈現的」永遠是最精采的故事,無論領域,善用這門藝術成為傳遞價值的大師。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各種訊息包圍,然而,思考資訊傳遞,發現「如何表達」比「表達什麼」更重要。每人有故事,每產品獨特,但陷入「說什麼」的困境,忽略「怎麼說」。在資訊交流中,「怎麼說的」和「怎麼呈現的」永遠是最精采的故事,無論領域,善用這門藝術成為傳遞價值的大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