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影響力|我的人生因寫作而改變,你也可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讀到大陸作家李笑來2025年的新書《專注的真相》,

解析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是如何將現代人的注意力切碎,最終影響人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共情能力,

導致這些人最後除了「點贊」和「轉發」,無法做任何思考和創造,本質上與「行走的殭屍」無異。

raw-image



為什麼成為殭屍?

書中提到因為智慧型手機,人的專注力已經從20年前的「20分鐘」,急速降低到如今的「2分鐘」。

20分鐘的專注力,大腦還可以寫一篇短文,進行一些深度思考。

2分鐘的專注力,別說思考了,能看懂內容就不錯了。

大腦的「思考」需要時間。

因為缺乏專注力,這些人難以進入「思考狀態」,他們無法做需要長時間專注,才能達到的事情,比如反思、創作...

也沒有時間理解自己與周遭人事物的關係,導致共情能力下滑。

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人會「思考和書寫」,將人類的智慧不斷傳承。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文盲社會」階段。

有大批的人,因為「專注力」缺乏,逐步喪失思考和書寫能力,成為殭屍——能走能動,但無法思考,但有著強烈從他人身上「吸血」的渴望。

我為作者犀利的點評,倒抽了一口氣。


曾經的我,也差點成為「殭屍」

我的注意力也曾經被「社群媒體」切的稀碎。

稍微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有強烈的渴望,打開社群媒體,不斷刷新貼文,尋求新的刺激。

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新貼文」,看到前一兩秒鐘看不懂的,我就立馬滑走。

我的思考能力逐漸下滑。

又因為思考能力下降,吸引我的是更簡短、缺乏深度的貼文,導致思維能力進一步減弱,進入惡性循環。

我也曾掙扎地抱回書,想鍛鍊自己的長篇閱讀能力。

沒想到看了兩行字,急躁和分心的情緒,就讓我忍不住合上書。

我不知道該怎麼拯救自己,唯有的方式就是先讓自己遠離「社群媒體」一段時間。

這也是我在我的書《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提到的「為什麼我建議戒斷社群媒體一段時間?」的原因。

但是社群媒體造成的「大腦損傷」,不是靠單單遠離社群媒體就能修復的。

我需要有意識的重新培養「長時間的專注力」,才能讓我的思考能力回歸水平。


「寫作習慣」將我從殭屍狀態中,拯救出來

意外的,2023下半年,一個要出版自己的一本書的決定,開啟我「每日寫作」的習慣,將我從「殭屍」的狀態中,拯救了回來。

raw-image

1.「雷射般」的專注力

為了在我預期的時間內(6個月)完成出版,我規定自己每天都要書寫至少兩個小時的文字。

你絕對不敢相信,一開始兩個小時,我只能勉強寫出300-500字。長期在海外生活導致中文寫作的生疏,以及喪失的高度專注力,讓我寫作的步履蹣跚。

但是,我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就是沒有「知難而退」,而是「迎難而上」。

我依然規定自己每天寫作兩小時。

漸漸地,寫作這件事開始變得沒那麼困難,

我從兩個小時300-500字,變成800-1000字,到了最近的1500-1800字。

除了對於「寫作」這個技能的手感回來了,更重要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在一個時間段只做一件事,重新鍛鍊了「雷射般」的專注力,讓我得以用更少的時間,達成更多的工作。

我原先以為「高度專注力」只對提升「工作效率」有幫助,沒想到,它還正面影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2.毫無阻力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連結相似的人

我越來越能「毫不費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個過程又讓我連接到「與我有相似想法」的陌生人。

我不知道過去有多少次,我想表達我看到某個電影,閱讀某本書,產生的內心的感悟。

我心中有千頭萬緒,有豐沛的情感,但都無法用準確的詞彙和語句,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為什麼我會有這些感動?

我不得已,只能上網搜索其他人的「心得」。透過轉發,借助他人之力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人的東西,始終不是自己的東西。

他人的感悟,也不完全等於自己的感受。

表達能力,不只是「行銷自己」,也是讓他人能夠理解你的「橋樑」。

現在,我能自己搭建這個橋樑。不知不覺間,我得以吸引到「與我有相同想法」的人,他們看了我的文字,因為認同而追蹤。

現在大家都在說「建立個人品牌」。但是品牌不只是有好看的LOGO、精緻的網站,還要有「深度的內涵」。

你的內涵是什麼?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別人可以從你這裡收穫什麼?

這都需要你自己去表達出來。(就算使用AI,你也要指揮AI你想要什麼?這都需要表達能力)。

只有你精準表達自己了,你才能成功連結別人。
能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人,都特別有魅力(因為很少有人能做到!)


3.生活品質和創造力的大幅提升

也由於更高的專注力,我在單位時間內,吸收到的資訊,比過去多很多

我也因此,越來越能「注意到生活的細節」。

感官上,我的記憶力比之前更好了。

因為記憶力的提升,我也越來越能「覆述」我所見到的、我所閱讀到的東西,進一步加強我的表達能力。

因為我記得的東西變多了,等於是我擁有更多的「知識量」。

「大量的新知識」進一步刺激我的大腦,讓我的大腦產生更多「創意」,正向反饋給我的工作能力,讓我有更多新點子,面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更快。

歸根結底,一切「巨大轉變」的源頭,就在於「寫作」幫助我找回我的「專注力」。


科技可以摧毀人,也可以成就人

科技的進步,不一定全是「好事」。

馬斯克曾經預估,「AI的發展,只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我認為這個差距,是「專注力」的差距。

有人誤用了AI的效率,而徹底放棄了曾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比如:寫作、思考,變成近似「文盲」的狀態。

有人利用AI的對話能力,將AI視為最佳的「思辨和頭腦風暴」助手,進一步加快創意的生成和執行效率,成為超強新人類。

也就是,想駕馭AI,你需要有「專注力」,接著才有「思辨能力」,才有「表達能力」,你才能夠駕馭這個高級工具。

你想成為「殭屍」,還是「超強新人類」?



如果你也害怕成為「殭屍」,

想找回你的「專注力」,成為「超強新人類」,

我的「寫作陪跑」服務正在限量開放中,詳情請看:

想了解完整出版流程,有哪些數位工具可以幫忙?歡迎下載我的免費數位商品《出版你的第一本書:這是我親自用過的數位工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hu朱-avatar-img
2025/04/24
喜歡妳的結論,昨日也才發了一篇文有講到類似的東西。 專注力真的是現代社會越來越被消耗掉的東西。偏偏專注力卻又很難恢復。 而AI的出現,在會使用的人手中的確能夠發揮他真正的價值。 在這快速變動的社會,要怎麼讓日新月異的科技幫助自己,而不是取代自己,我想這是我們這世代的人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4
Jhu朱 很開心能與妳有共鳴!
Joker-avatar-img
2025/04/24
我現在的寫作兩小時也差不多是 1200~1500 個字 !!!! 但是加上來回修正的時間其實不止!!!!! 陳立飛說寫作就是最好的投資~ 而我自己感受到的是~我比較能把我的靈感給記得了!!! 並且我還更能將思考好好地傳達給人家~ 人家說寫作的最大影響力就是說服~ 但我想說我先有影響力~在談後面說服~~ 因為我主要的初心還是紀錄以及分享~
劉懿璇 Eve Li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4
Joker 很棒欸,記錄靈感就是寫作最開始的目的!cheers😃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4/24
引人深思的勵志好文👍
avatar-img
Eve's Salon: 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
242會員
139內容數
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格主!
2025/04/28
三月下旬,我開始集中發布關於「個人出版」、「自費出書」的文章。 沒想到,相關的文章瀏覽數、收藏數都大增。 這讓我得到一個市場信息——有很多人對「個人出版、自費出書」感興趣。 這篇文想分析,為什麼「書市」在過去被調侃「現代人不看書」,卻在近年反倒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個人出版」?
Thumbnail
2025/04/28
三月下旬,我開始集中發布關於「個人出版」、「自費出書」的文章。 沒想到,相關的文章瀏覽數、收藏數都大增。 這讓我得到一個市場信息——有很多人對「個人出版、自費出書」感興趣。 這篇文想分析,為什麼「書市」在過去被調侃「現代人不看書」,卻在近年反倒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個人出版」?
Thumbnail
2025/04/21
現在大家說到「自媒體」,腦袋浮現的首先是各種「影音平台」,比如YouTube、TikTok...然而,當你仔細去拆解「媒體」的本質——傳遞資訊/知識。 你就會發現,媒體不只限於「影片」,還包含報紙、書籍、雜誌、課程...等等。過去哪些東西是媒體?哪些東西就有可能利用「數位工具和平台」成為「自媒體」。
Thumbnail
2025/04/21
現在大家說到「自媒體」,腦袋浮現的首先是各種「影音平台」,比如YouTube、TikTok...然而,當你仔細去拆解「媒體」的本質——傳遞資訊/知識。 你就會發現,媒體不只限於「影片」,還包含報紙、書籍、雜誌、課程...等等。過去哪些東西是媒體?哪些東西就有可能利用「數位工具和平台」成為「自媒體」。
Thumbnail
2025/04/17
在2024年,我自費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 當時我把它視為一種「自我投資」。因為是投資,我並無指望它能夠回本。 一直到它成功出版,開始被動銷售之後,我才驚覺,原來「個人出書」也能成為被動收入來源。 我才深入研究,發現這是一種「既能實現理想,又能幫助他人,自己同時能賺取被動收入」的絕佳方式。
Thumbnail
2025/04/17
在2024年,我自費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 當時我把它視為一種「自我投資」。因為是投資,我並無指望它能夠回本。 一直到它成功出版,開始被動銷售之後,我才驚覺,原來「個人出書」也能成為被動收入來源。 我才深入研究,發現這是一種「既能實現理想,又能幫助他人,自己同時能賺取被動收入」的絕佳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得知有人居然受到我的影響才開始寫作,實在是令我受寵若驚。但我也是從這時察覺到:啊,原來我是有讀者的。 寫作真的能讓我們學到很多事,也讓我們明白自己真的有能力影響他人、改變他人。 心懷讀者、為讀者而寫,後來成了我寫作時的本能意識。
Thumbnail
得知有人居然受到我的影響才開始寫作,實在是令我受寵若驚。但我也是從這時察覺到:啊,原來我是有讀者的。 寫作真的能讓我們學到很多事,也讓我們明白自己真的有能力影響他人、改變他人。 心懷讀者、為讀者而寫,後來成了我寫作時的本能意識。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文字若是引發心像的能量,聲音則是改變人類意識的途徑。』
Thumbnail
『文字若是引發心像的能量,聲音則是改變人類意識的途徑。』
Thumbnail
寫作,已經變成我的日常(興趣?),以往最愛看的小說,已經排在它的後面去。曾經每天登錄的手遊,自從我寫文章的時間都不夠用時,就被我捨棄了。
Thumbnail
寫作,已經變成我的日常(興趣?),以往最愛看的小說,已經排在它的後面去。曾經每天登錄的手遊,自從我寫文章的時間都不夠用時,就被我捨棄了。
Thumbnail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2023 (新創的粉專,如果對微讀的書評與相關閱讀貼文感興趣,麻煩幫我點讚關注喔!)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IG:https://www.instagram.com/wedo0501/
Thumbnail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weread2023 (新創的粉專,如果對微讀的書評與相關閱讀貼文感興趣,麻煩幫我點讚關注喔!) 微讀高效閱讀寫作IG:https://www.instagram.com/wedo0501/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遠離分心、提高專注力?這篇文章探討寫筆記和日記如何幫助記錄、管理想法、學習和工作,當面臨過量資訊、多巴胺成癮、FOMO錯失恐懼症時,如何用筆記過濾資訊量,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以及寫日記如何幫助掌控情緒、瞭解自己。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遠離分心、提高專注力?這篇文章探討寫筆記和日記如何幫助記錄、管理想法、學習和工作,當面臨過量資訊、多巴胺成癮、FOMO錯失恐懼症時,如何用筆記過濾資訊量,提高專注力和學習效率,以及寫日記如何幫助掌控情緒、瞭解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