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13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3.1 也

八﹕總結 - 5

至此為止,可以辨別的有三個部份﹕

raw-image

一般來說,函子和論元之間可有這樣的一個關係﹕函子給出的是一個尋找該函子的論元的條件。

Ya17.3 為例,我們可以視「故[堯]益封之 (后稷) 百里」為「堯知后稷子孫之後王也」的條件,即如堯益封后稷百里,那是因為堯知后稷子孫之後會貴為天子,其它原因都會使「故[堯]益封之(后稷)百里」的輸出為假。因此我們有如下的一階成份﹕

raw-image

既然「堯知后稷子孫之後王也」是一個 ,二階成份自然地有

raw-image

__________

待續

avatar-img
sen的沙龍
9會員
383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5 Ya17.1 不是正式的成份劃分,這點必須注意。 按照我們的前後項倒置原則,「也」字句可有標準解析,所以我們可以輕鬆地先把它處理掉,再將焦點放在其它複雜的結構上。先看一下 我們面對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4 本節的最後一個例子 (Ya17) 在語構上相當複雜。 這些句式之所以複雜,皆因漢語語言學家從來都忽略了成份分析一環,從來沒有對諸如 Ya17 一類的句式進行成份分析,致使我們對漢語缺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3 讓我們分析餘下的例句以結束有關「也」字語構功能的探討。 讀者留意﹕上古漢語每一階的成份,如非終端符則必然可以劃分出兩個成份。 Ya16 的一階成份有兩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2 以 2.3.1_43 為例,「虞人」和「百里奚」是無法串聯的。在尊重「虞人」的原來語構型 —— 即 n —— 的情況下,「也」字作出了其在上古漢語語構上的貢獻。它的作用幾乎類似古希臘語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1 關於「也」字的語構功能,如有語言學家接受王力的觀點,即認為「也」字用作煞句,這對我們的函子/論元解析是完全沒有影嚮的,而且更易於進行推導。 但本節提出的觀點揭示了一個從來不為語言學家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七﹕再幾個例句 - 2 下例同樣印證了上古漢語的語序具有非常規則化的語構結構。 Ya12 可以合符漢語句讀慣例地劃分為四組字符串﹕ 我們代之以「ABCD」,其中 A = 「秩官之吏」﹑B = 「隱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5 Ya17.1 不是正式的成份劃分,這點必須注意。 按照我們的前後項倒置原則,「也」字句可有標準解析,所以我們可以輕鬆地先把它處理掉,再將焦點放在其它複雜的結構上。先看一下 我們面對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4 本節的最後一個例子 (Ya17) 在語構上相當複雜。 這些句式之所以複雜,皆因漢語語言學家從來都忽略了成份分析一環,從來沒有對諸如 Ya17 一類的句式進行成份分析,致使我們對漢語缺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3 讓我們分析餘下的例句以結束有關「也」字語構功能的探討。 讀者留意﹕上古漢語每一階的成份,如非終端符則必然可以劃分出兩個成份。 Ya16 的一階成份有兩個﹕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2 以 2.3.1_43 為例,「虞人」和「百里奚」是無法串聯的。在尊重「虞人」的原來語構型 —— 即 n —— 的情況下,「也」字作出了其在上古漢語語構上的貢獻。它的作用幾乎類似古希臘語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八﹕總結 - 1 關於「也」字的語構功能,如有語言學家接受王力的觀點,即認為「也」字用作煞句,這對我們的函子/論元解析是完全沒有影嚮的,而且更易於進行推導。 但本節提出的觀點揭示了一個從來不為語言學家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七﹕再幾個例句 - 2 下例同樣印證了上古漢語的語序具有非常規則化的語構結構。 Ya12 可以合符漢語句讀慣例地劃分為四組字符串﹕ 我們代之以「ABCD」,其中 A = 「秩官之吏」﹑B = 「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