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經典名句】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0533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行由品‧第一〉

讀懂名句

自性本空,雖菩提樹、明鏡台亦終不可得;萬法本無實相,何處去沾染塵埃呢?

名句故事

這首偈可謂六祖惠能大師的「得法偈」,使他從一個在寺中做粗活的小人物,還被喚成是嶺南獦獠(南方未開化的蠻族)的文盲,一躍成為中國禪宗的第六代祖師。

當六祖聽到神秀寫在廊上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便知神秀未見本性。「菩提」是無形無相的覺性,「明鏡」是不垢不染的清淨本心,人的身軀不過在世間短暫停留,看似有形有相,實是虛幻假相;亦即生命是有限度的,但具有自覺的本性則完全不受此一限制,這也正是眾生可以成佛的根據。

人身肉體是由各種元素組成,人心苦樂亦是因外在環境而有的意念和感受,這些都是虛妄不長久的,唯有自性是真如不染、如實真常,但自性也同人的身心一樣絕不是物,所以六祖以「本來無一物」之「無」,直指神秀「時時勤拂拭」落入「有」的執念

這場攸關中國禪宗第六代傳人的偈頌競賽,因神秀著重在掃除虛妄外相,反而讓自己陷於「有相」的泥沼六祖著重在提指人明心見性、識得本心,對外自是通達無礙


新說名句

明朝人吳承恩《西遊記》也出現不少充滿禪機的詩作,第八十五回有一首今人耳熟能詳的詩:「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靈山,原指印度靈鷲山,是釋迦牟尼住世時說法講道的地方,後人多引申為修行處所。全詩意在表明,靈山就在自己的心中。本心即是佛,何需不辭千里,苦苦地向外去求佛、拜佛;亦即佛法的靈驗與否,只在自己是否明心見性,真正要修的也是自己的心,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清人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描寫賈寶玉看戲時為了細故,惹惱了史湘雲和林黛玉,造成兩位女孩的不諒解,存心與其嘔氣。其後,賈寶玉回到房間,想到自己努力討好兩人,卻換來一身狼狽,裡外不是人,不禁大哭,提筆寫下一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證。」意思是說,你我都想從彼此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證;只有到無須證驗之時,方談得上感情的徹底覺悟;到了萬境歸空,什麼都無可印證,才是真正的立足之境。此偈當夜輾轉傳到了林黛玉的手中。次日,史湘雲和林黛玉早忘了先前的芥蒂,拉著薛寶釵一同去找賈寶玉,還齊聲取笑他說:「這樣鈍愚,還參禪呢!」林黛玉甚至指出賈寶玉的偈詩,後面應該再續上兩句:「無立足境,是方乾淨。」意為連立足之境也沒有了,才算是真正的乾淨。薛寶釵一聽,直道賈寶玉的偈詩,好比當年神秀大師之偈,林黛玉再續的詩句,方是大徹大悟,與六祖所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境相同。賈寶玉原以為自己了悟禪理,不料眾女孩比其更具慧根知覺。

    avatar-img
    2會員
    109內容數
    希望能將善知識加以彙整, 舉凡慈心善行義舉, 生活新知, 勵志怡情詩文, 願有助善知識流通而廣為人知, 互勉見賢思齊, 希冀有助益於捨妄施福濟祥和, 迎向人間好願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l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515 生成式AI元年 對孩子的未來帶來什麼影響? 更新:2023-06-20 14:48 顏擇雅 (親子天下雜誌127期 2023-06-01出刊) 從前常聽到的答案是,注重背誦的教育教出來的技能很容易被取代,
    只有人文學科能够培養出有想像力、善解人意、情商又高的領導者——他們將會對錯綜複雜、紛爭不斷的形勢作出反應並負起責任。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ilean/post/3099292 一. 《嵌名聯》 銘心鏤骨西瀛 憶, 越海飄洋淡水行。 淇奧紂淚 濺竹綠 , 滬尾 岑風 歌榕青 。 二. 辛巳年九月廿七日徵聯應對「桃花太紅李太白」,學生試如下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2175 導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宋]張載)。作爲儒學的經典文獻之一,張載的《西銘》在傳統社會即備受讚譽而傳誦不絕,其根本原因在於,這篇銘文雖然僅有250餘字,但卻爲人們安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515 生成式AI元年 對孩子的未來帶來什麼影響? 更新:2023-06-20 14:48 顏擇雅 (親子天下雜誌127期 2023-06-01出刊) 從前常聽到的答案是,注重背誦的教育教出來的技能很容易被取代,
    只有人文學科能够培養出有想像力、善解人意、情商又高的領導者——他們將會對錯綜複雜、紛爭不斷的形勢作出反應並負起責任。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ilean/post/3099292 一. 《嵌名聯》 銘心鏤骨西瀛 憶, 越海飄洋淡水行。 淇奧紂淚 濺竹綠 , 滬尾 岑風 歌榕青 。 二. 辛巳年九月廿七日徵聯應對「桃花太紅李太白」,學生試如下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2175 導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宋]張載)。作爲儒學的經典文獻之一,張載的《西銘》在傳統社會即備受讚譽而傳誦不絕,其根本原因在於,這篇銘文雖然僅有250餘字,但卻爲人們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六祖壇經》云:「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讀誦那麼久的《六祖壇經》,功德與福德分辨不清,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德;自修性是功..............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
    一個提倡無用之用的心學,也可以實際用來建設新世界,而其中的層次與角度,還可以容納得下世間萬物。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六祖壇經》云:「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讀誦那麼久的《六祖壇經》,功德與福德分辨不清,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德;自修性是功..............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 少衣少食不計較,只求心內有寶藏。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行》 No money, no opportunity- let it be, cultivate merit and wisdom to reach nirvana. Little cloth
    六波羅蜜為: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又名六度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菩提心不離開六度。 六度前面說布施,布施就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腳步,千經萬論,佛陀不是對我們說過,要啟發慈悲心嗎?所以生在人間,人人都要求福,我們能讓大家幸福,我們就快樂,這叫做「與樂」。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
    一個提倡無用之用的心學,也可以實際用來建設新世界,而其中的層次與角度,還可以容納得下世間萬物。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