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疫情爆發,醫用口罩的需求激增,口罩的品質與安全性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在台灣,醫用口罩屬於醫療器材,必須經過相關單位的查驗登記後方可合法銷售。
在台灣,並非所有口罩都列管為醫療器材。一般口罩主要用於日常防護,不以醫療效能為目的,因此不需要申請醫療器材查驗登記,且也不得宣稱具備醫療效能。另一方面,醫療口罩則需進行查驗登記,並依據使用情境及風險進行分類。
在申請查驗登記之前,廠商應先確定口罩的用途是否為醫療用途。根據台灣的分類,醫療口罩的分類與等級可參考I.4040醫療用衣物的定義:
醫用口罩的等級依據用途進行分級:
醫用口罩的生產必須符合國家標準CNS14774(T5017)「醫用面罩」,或其他具等同性的國際標準。如產品標示或宣稱具備N95效果,則應參照CNS14755(Z2125)「拋棄式防塵口罩」D2等級標準,並進行更嚴格的防護效能測試。
根據規範,醫療口罩與外科口罩需符合以下技術要求:
若標示N95效果,口罩還需符合NIOSH標準,阻擋95%直徑≥0.3微米的非油性微粒。此類口罩的性能規格需符合:
在確認口罩用途及等級後,廠商需進行以下步驟:
廠商需遵守查驗登記規定,且不得誤導消費者。如果口罩產品未經查驗登記卻宣稱具醫療效能,將面臨法律處罰,甚至刑事責任。因此,申請前務必確認產品的用途、分類及所需文件,以確保順利通過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