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的遠方:《雪水消融的季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儘管真的很想活著,接下來就交給山安排了,
但即使食物不夠了,這樣一直寫一直寫我就覺得自己不會死了,
直到這時,我才覺得自己真的成了作家。(劉宸君〈回家〉)

 

 

  2017年3-4月,梁聖岳與劉宸君於尼泊爾登山受困47天,梁聖岳於4月26日被搜救隊伍發現獲救,劉宸君則不幸在那3日前罹難逝世。在這趟旅途中,導演羅苡珊原本要跟他們會合,卻因病錯過,再次得到消息已是天人永隔,身為摯友,他拿起攝影機,想要完成「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的遺願。


raw-image


 

  在觀影的過程,能很強烈的感受到導演的存在;從文字裡認識的劉宸君,也能感受到其求生意志,以及獨特的、生命的色彩,比當時的我更加鮮活強烈。前段在與梁聖岳一起執行拍片計劃時,可以察覺導演想要補上自己當時的「缺席」;梁聖岳一開始的笑容雖然一度令我困惑,但想及在鏡頭前,「紀錄片」儘管與劇情片有劇情先行與角色塑造不同,拍與被拍之間仍有選擇與意願,在鏡頭面前的「我」又有多少真實?即使真能有過同樣的經歷,又如何能判定對方的情緒是否「正確」?隨著梁聖岳的態度與意願逐漸轉變,尤其在明顯抗拒之時,梁的笑容彷彿隨時都會破碎;當導演問:你希望怎麼樣時,那句「旁觀他人之痛苦」讓我意識到自己好奇裡的殘忍。

 

  梁聖岳不願,故而殘忍。導演的願裡有著意志的延伸,觀影者隨著鏡頭與導演踏上前往尼泊爾的路程。



raw-image


 

 

談論過去和未來都是痛苦的,可能無法達到,回不去,不談又不行。

 

 

  這是一場因為缺席,所以必須到達的旅行,導演試圖到臨好友遇難離世前所見的世界,因為他不確定,那是否是好友願意告訴他,給他看見的心靈風景。倖存的梁聖岳和劉宸君已然共赴他們曾經到達之處,活下來的是與劉宸君共有的存留,以及求生的自己。或因如此,梁不願跟導演再去一趟。而導演去的,是自己循著好友給予的,以及自己的,共赴的遠方。



raw-image


 

  影像裡有劉宸君的文字與傾訴,有兩人在曉明共度的日子,有對自身的探索,那探索,像是找尋自身在這個世界的模樣,必須要先是,自己能夠認可的,還沒被形塑前盼望看見的可能,那樣的勇敢,和很常提到的電影《碧海藍天》,有著相似的、亟欲抵達的執著。最終,導演進入了山難洞穴,與自己的創傷和解,也和曾想化為一體的劉宸君道別,用自己的眼睛接受所身處的現實。這份情誼的深刻、堅執,與自己的和解,如同雪水消融,方能走出那個使他們生死相隔的岩穴,既是聚,亦是散。

 

 

「苡珊,你要做的便是去愛人。」

 

 

  這是該片的珍貴,對生命、對山、對愛的可能與寬廣,始終抱持著的愛與敬意。



raw-image


 

 

  觀影結束的時候,意識到我也在自己的心靈,去了那個想像的、但永遠缺席的,過去某個描摹的未來,然後回到自己。他們無論是誰到臨或共赴過的世界,大概都是我此生無法到達的細緻與獨一無二──即便只要慎重他人的獨特,就必能明白沒有人能到達別人──所以藉由創作,來呈現自己到達的,也使他人以想像到達自己。「一直寫一直寫就不會死了」,生命會消逝,旅程會結束,心靈卻可以無限延伸至前人曾及與未及之地。所以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可以憶及某些錯過的可能,然後回到真實的、必須誠實審視的現在,未來。

 

  旁觀、觀影如我,珍貴在於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藍的沙龍
117會員
225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海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31
  《獵人兄弟》的原住民身份與父子關係令人聯想到《八尺門的辯護人》的佟寶駒父子,肖與不肖成為彼此的對影。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3/01
日本荻上直子導演第十部電影《圓圈(まる)》,敘述畫家澤田(堂本剛 飾)在意外受傷、遭到解僱之後,偶然所畫的「◯」不知不覺於社群網路瘋傳,更意外受到賞識,認為詮釋了「圓相」,變成了來歷不明的藝術家「澤田」──他卻再也畫不出同樣被賞識的◯,也漸漸開始受到了「圓」的束縛。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4/12/24
 在電影《去唱卡拉OK吧!》裡,讓成田狂兒成功拜託岡聰實成為歌唱老師的動機,在於前者必須度過變成爛歌王的危機,和後者在比賽失利。但推進兩人關係更加緊密的關鍵,卻是兩個角色:和田與玉井。 (本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17年3-4月,梁聖岳與劉宸君於尼泊爾登山受困47天,梁聖岳於4月26日被搜救隊伍發現獲救,劉宸君則不幸在那3日前罹難逝世。在這趟旅途中,導演羅苡珊原本要跟他們會合,卻因病錯過,再次得到消息已是天人永隔,身為摯友,他拿起攝影機,想要完成「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的遺願。
Thumbnail
2017年3-4月,梁聖岳與劉宸君於尼泊爾登山受困47天,梁聖岳於4月26日被搜救隊伍發現獲救,劉宸君則不幸在那3日前罹難逝世。在這趟旅途中,導演羅苡珊原本要跟他們會合,卻因病錯過,再次得到消息已是天人永隔,身為摯友,他拿起攝影機,想要完成「活下來的人要說出這個故事」的遺願。
Thumbnail
2017 年 ,梁聖岳與劉宸君於尼泊爾登山受困 47 天,梁聖岳獲救,劉宸君卻不幸罹難過世。2024 年,兩人至交羅苡珊執導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以影像處理對兩人的情感,也細觀這起不幸事故與生命共鳴之深遠影響;
Thumbnail
2017 年 ,梁聖岳與劉宸君於尼泊爾登山受困 47 天,梁聖岳獲救,劉宸君卻不幸罹難過世。2024 年,兩人至交羅苡珊執導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以影像處理對兩人的情感,也細觀這起不幸事故與生命共鳴之深遠影響;
Thumbnail
短短幾天裏,不能說我們與嚮導和腳夫們建立了深厚友誼,但在閒聊之中,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純樸,每一個嚮導的過去,都經過無數次以腳夫身分上落山,他們與林賈尼火山的關係密不可分,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大地大山的熟悉,依賴和愛護。每一次看到他們對大自然畏懼又真摯的眼神,都提醒我要時刻保持謙卑。
Thumbnail
短短幾天裏,不能說我們與嚮導和腳夫們建立了深厚友誼,但在閒聊之中,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純樸,每一個嚮導的過去,都經過無數次以腳夫身分上落山,他們與林賈尼火山的關係密不可分,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大地大山的熟悉,依賴和愛護。每一次看到他們對大自然畏懼又真摯的眼神,都提醒我要時刻保持謙卑。
Thumbnail
據光頭所述,這次的路線不是難在山有多陡、路有多長,而是要越溪17次,然後爬上兩座山。 網路在此已經消失,留下給我們的除了凱旋而歸的兩人,或是兩具冰冷的遺體。
Thumbnail
據光頭所述,這次的路線不是難在山有多陡、路有多長,而是要越溪17次,然後爬上兩座山。 網路在此已經消失,留下給我們的除了凱旋而歸的兩人,或是兩具冰冷的遺體。
Thumbnail
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述說主角(韓國著名登山家)嚴弘吉,在登上海拔8,84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峰前所發生的一點一滴,故事中有著他與他帶領的登山隊隊員們的驚險與感人故事。 最近看了金針菇登頂玉山,突然想到這部非常感動人心的真實改編電影,於是寫下此篇。
Thumbnail
故事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述說主角(韓國著名登山家)嚴弘吉,在登上海拔8,84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頂峰前所發生的一點一滴,故事中有著他與他帶領的登山隊隊員們的驚險與感人故事。 最近看了金針菇登頂玉山,突然想到這部非常感動人心的真實改編電影,於是寫下此篇。
Thumbnail
接近死亡是極貴重的禮物,但很多人都未曾打開。 2017年5月22日,行走時墜落,發生山難。 每次感受眾人無窮的幫助,總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Thumbnail
接近死亡是極貴重的禮物,但很多人都未曾打開。 2017年5月22日,行走時墜落,發生山難。 每次感受眾人無窮的幫助,總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Thumbnail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唯有從前人失敗的教訓中學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趨吉避凶,由生還一書八個生還的山難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山上一個小小的不留意,就可能導致災難的降臨。如不幸迷途時,必須保持冷靜,試著回到原來走失的叉路,並沿途留下記號,如確認無法自行脫困,應該留在原地待援,才有生還機會。
Thumbnail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唯有從前人失敗的教訓中學習,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趨吉避凶,由生還一書八個生還的山難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山上一個小小的不留意,就可能導致災難的降臨。如不幸迷途時,必須保持冷靜,試著回到原來走失的叉路,並沿途留下記號,如確認無法自行脫困,應該留在原地待援,才有生還機會。
Thumbnail
老七佳沒有常住人口了,不管是靈媒、頭目、部落乃至於語言等文化都在流失當中,在強勢文明、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浪潮面前,本土與多元正在死亡中。
Thumbnail
老七佳沒有常住人口了,不管是靈媒、頭目、部落乃至於語言等文化都在流失當中,在強勢文明、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浪潮面前,本土與多元正在死亡中。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2019年的春天,兩位台灣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以及一群設計及創作團隊,發起了K2 Project,透過群眾募資、舉辦系列講座等活動,支持他們出發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藉機讓更多的人認識高海拔登山運動。2021年2月,當時跟著元植跟阿果入山的隨行報導者陳德政,帶給了我們這本書。
Thumbnail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Thumbnail
中央山脈深處,唯一的隊友就這樣從我眼前消失,彷彿過了一年,我才被巨大的「碰」驚醒,懸崖下方等待著我的,可能是血肉模糊的肉塊。 幸好不是,但也岌岌可危——開放性骨折。那天,整個山區只有我們兩人,我必須扛下急救、求援與維生的全責,在零下結冰的夜裡,陪他一起撐過去、等待外援,誓言一起平安回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