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away Ai Smoke Max木桿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4年的新款木桿有不少狠角色,就想下手一支來玩看看,以Taylormade Qi10或Callaway的Ai Smoke來選。都是訴求高容錯/high MOI,我最後買了Ai Smoke,因為我自己有Stealth木桿,用起來的經驗是;如果你的力量和速度沒有在一個等級,很難炸裂它的碳纖維桿面的“彈性”。所以還是選傳統鈦合金桿面的Ai Smoke, Callaway的木桿我熟,幾乎每一代都有,用它算挺有信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從之前的Epic Max木桿開始,對Callaway的木桿每一代都用的風聲水起,一直都還留Mavrik和Rogue ST在當備用。它們的手感和穩定性真的爆好,其他木桿取代不了。就算我用Stealth, Titleist TSR2,有時候狀況不好,一樣拿Rogue ST來擋一下,找感覺回來。而到了Paradym,我用了幾個月就被朋友給拿走了,但一樣手感是不錯。


這次Ai Smoke一樣有期待,因為它們的穩定性是和Qi10同級。也就是一點偏的球,就變直的,大偏的球就變小偏。也是一般業餘球友的救星,科技的協助是必須。遠是重要,但不直就沒鳥用。而我這次從台灣把一些私藏的桿身也帶回美國,要裝在這桿頭來試試效果和手感。這是樂趣所在,不是最新就是最好,而是找出最好的組合結果。


我選用以前Matrix的TPHDe 5的A硬度。以前用過這款,高碳布材質,A的硬度和日系桿身S一樣強。而TPHD從以前的優勢就是穩,抗側旋能力沒人可以排在它前面。所以這樣的桿身配上桿頭以打直為訴求的高MOI,最後會成為什麼結果?用了才知道答案。規格我一樣是和其他Callaway的木桿一樣,44“。配Iomic的sticky握把。把操控、手感拉滿!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裝好的隔天就拿去練習場來小試一下,感覺很有料哦!擊球感覺沒有Rogue 那樣紮實但也差不多。觸球比較脆的感覺,缺了擠壓感。可能也是桿身強度高所導致,後面需要再試看看不同桿身的擊球回饋,才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結論。打出來的彈道比較平和低,在練習場就是低平的飛行,非常有穿透力,看得很熱血。飛行距離有至少220碼,但練習球會比下場用比賽球要稍微差一點。


實際下場,打起來遠比在練習場的順手。我的tee都插低,球露出約1/3,打出來算中等彈道。如果轉肩膀多一些,彈道會衝的比較高一些,球速快是第一個優點。另外手感覺得沒有擠壓感,但很脆。沒有什麼值得提的地方,有點失望。我用的球都是三層比賽TPU或Urethane皮的球款,但沒有讓我覺比Titleist TSR2要優,也沒有之前的Paradym和Rogue ST要舒服。


不過它的大MOI對於擊球的方向性和失擊壓制力真的很讚!應該說是近10年來,用過的一號木桿中最穩的。有幾次開球都覺得,觸球桿面有稍微開掉,但球還是穩穩直直的飛到空中,到落地也都直,但落地後可以看到球一個彈跳就往右邊滾去。可以把失誤控制到這樣結果,這部分絕對是滿分。把桿頭容錯直接升級開掛了!假日球友的合格作弊神器。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對於距離,我覺得還好。沒有讓我太大驚艷,因為和之前Paradym,Rogue ST和Mavrik是差不多。以我用Callaway木桿多年的經驗,它的距離不會最遠,但也不會短。而它的穩定性一直都是我覺得比其他木桿要突出。所以我如果動作不穩或狀況不好時,Callaway木桿一定會在我的球袋裡。我用Ai Smoke就沒有出界的選項。


我也用其他桿身Grandura 590 55G R硬度來配這個桿頭,彈道可以再壓低,倒旋更低,滾動效果會更好,距離有時會出乎意料。這樣的組合太好用了,直接讓TPHDe下課。這桿頭很容易和不同桿身來配置出不同結果,就看你對結果的要求。我明年或年底打算購入新的Titleist GT木桿來比較看看和Ai Smoke的差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以我打球到現在,嘗試不同品牌球桿的經驗,我基本就鎖定Tielsit和Callaway 2個品牌產品為主,當然偶爾也會玩玩Taylormade或Ping。但主力和熟悉度就Titleist和Callaway。什麼球桿都一樣,如果規格沒有設置成你可以操控和駕馭,那就算用多好、多貴的桿身也一樣烙賽。我用Ai Smoke一次後,就完全服了。最多長草,完全不會亂飛。


它的桿頭倒旋量算低,所以配的桿身很重要。如果你的打法會產生比較多的倒旋,就要配倒旋低一些。如果你是順順打,球會很能滾。拿Ai Smoke完全信心滿格,不怕會打歪,這就是Ai smoke給你的無形優勢。看來Rogue ST可以下課了,在Titleist GT木桿到來前,Ai Smoke就是我的終極driver!


@peargolfcom #洋梨高爾夫 #peargolf #2024golfclubs #callawayaismokedriver #aismokedriver #aismokemaxdriver #卡拉威aismoke木桿 #aismoke一號木 #卡拉威木桿 #highmoidriver #高慣性一號木

chien,Peargolf網站洋梨高爾夫臉書chien個人臉書Pear Golf twitt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en的沙龍
41會員
238內容數
ch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Thumbnail
2025/04/13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Thumbnail
2025/03/25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Thumbnail
2025/03/25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Thumbnail
2025/03/16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Thumbnail
2025/03/16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之前我們閒聊過現在的木桿桿頭都走高容錯的風格和功能,而我最近也去試試這些新的木桿實際使用的感覺和想法,讓我可以瞭解這些桿頭的特性、回饋和如何進行客制的配置。基本上現在主流幾個品牌的木桿類都是有高容錯的產品,Callaway Ai Smoke, Taylormade Qi 10、Titleist TS
Thumbnail
之前我們閒聊過現在的木桿桿頭都走高容錯的風格和功能,而我最近也去試試這些新的木桿實際使用的感覺和想法,讓我可以瞭解這些桿頭的特性、回饋和如何進行客制的配置。基本上現在主流幾個品牌的木桿類都是有高容錯的產品,Callaway Ai Smoke, Taylormade Qi 10、Titleist TS
Thumbnail
2023年的新裝備是開始把TM Stealth桿身升級為Ventus TR blue 5S!Ventus的火到抓不住,從Ventus到Ventus TR (2022上市)就真的是很多選手的最愛,也是美巡賽裡使用率最高的桿身。當然我也不去贅述,這次我沒有買Stealth2木桿,也是覺得升級的空間很有限
Thumbnail
2023年的新裝備是開始把TM Stealth桿身升級為Ventus TR blue 5S!Ventus的火到抓不住,從Ventus到Ventus TR (2022上市)就真的是很多選手的最愛,也是美巡賽裡使用率最高的桿身。當然我也不去贅述,這次我沒有買Stealth2木桿,也是覺得升級的空間很有限
Thumbnail
目前木桿的2大陣營就是,鈦合金(金屬類)和複合式(碳纖維)2種。2023年來說,2大陣營的楚河漢界非常明顯,到底你適合什麽?還是哪一種可以得到比較遠和高容錯的結果?這些木桿的價格都差不多,但材質特性和做工質量都會影響你購買的決定。這是很多球友的問題,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問題和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首先來
Thumbnail
目前木桿的2大陣營就是,鈦合金(金屬類)和複合式(碳纖維)2種。2023年來說,2大陣營的楚河漢界非常明顯,到底你適合什麽?還是哪一種可以得到比較遠和高容錯的結果?這些木桿的價格都差不多,但材質特性和做工質量都會影響你購買的決定。這是很多球友的問題,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問題和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首先來
Thumbnail
現在動作也穩定,球桿的設定也著眼在,讓身體可以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和運行動作。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桿子就會變得異常好打,效果一點也不會打折。我逐步去跳脫現有的球桿規格框架,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這也是我不斷去嘗試不同於現有球桿框架下的原因。你會發掘到很多完全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現在動作也穩定,球桿的設定也著眼在,讓身體可以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和運行動作。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桿子就會變得異常好打,效果一點也不會打折。我逐步去跳脫現有的球桿規格框架,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這也是我不斷去嘗試不同於現有球桿框架下的原因。你會發掘到很多完全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先在練習場打,瞭解2個桿頭特性和回饋。比較容易去感受桿頭和擊球在桿面不同位置的回饋。如果第一次測試球桿不在練習場,基本很難可以清楚抓到桿頭的回饋與非甜蜜點的擊球感受。2支木桿都是先打6~10球。然後換另一支。打3輪來瞭解桿頭的特性、手感、飛行效果。這樣就可以瞭解桿頭的特性與如果下場可以如何去打。
Thumbnail
先在練習場打,瞭解2個桿頭特性和回饋。比較容易去感受桿頭和擊球在桿面不同位置的回饋。如果第一次測試球桿不在練習場,基本很難可以清楚抓到桿頭的回饋與非甜蜜點的擊球感受。2支木桿都是先打6~10球。然後換另一支。打3輪來瞭解桿頭的特性、手感、飛行效果。這樣就可以瞭解桿頭的特性與如果下場可以如何去打。
Thumbnail
這個問題導致最後的距離效果比其他木桿要短個5~10碼!我目前聽到的反饋是短,只是短多少問題。當然我也想來試看看,要如何去調整Stealth桿子設定,可以減低倒旋問題。所以我這次購入的桿頭角度都是9度。我可能會先用我手邊的桿身來試看看,比較我的M6木桿的數據。同時也可以和Rogue ST數據比較。
Thumbnail
這個問題導致最後的距離效果比其他木桿要短個5~10碼!我目前聽到的反饋是短,只是短多少問題。當然我也想來試看看,要如何去調整Stealth桿子設定,可以減低倒旋問題。所以我這次購入的桿頭角度都是9度。我可能會先用我手邊的桿身來試看看,比較我的M6木桿的數據。同時也可以和Rogue ST數據比較。
Thumbnail
2022年開始就被Taylormade的新木桿Stealth給炒火起來。因為它又是領先對手,率先把碳纖維材質桿面給利用在木桿的桿面上。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做法至少已經產生一定的效果和話題性。在高爾夫上,已經有不少球友對這個新技術和新材質有關注。當然我也不例外,開始對這個東西進行一些研究和瞭解。
Thumbnail
2022年開始就被Taylormade的新木桿Stealth給炒火起來。因為它又是領先對手,率先把碳纖維材質桿面給利用在木桿的桿面上。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做法至少已經產生一定的效果和話題性。在高爾夫上,已經有不少球友對這個新技術和新材質有關注。當然我也不例外,開始對這個東西進行一些研究和瞭解。
Thumbnail
最近測試一些2021年的新款球,也是以2層surlyn球皮的球為主,因為我覺得好的2層球不會比現在流行的3層或4層urethane球皮的要差。反而如果你選對球,一樣荷包也省了,同時打出來的效果讓你裡子也一樣抬頭挺胸。而之前我測試Taylormade Distance + 和Srixon Soft f
Thumbnail
最近測試一些2021年的新款球,也是以2層surlyn球皮的球為主,因為我覺得好的2層球不會比現在流行的3層或4層urethane球皮的要差。反而如果你選對球,一樣荷包也省了,同時打出來的效果讓你裡子也一樣抬頭挺胸。而之前我測試Taylormade Distance + 和Srixon Soft f
Thumbnail
最近測試不同球款時,也同時測試不同的球桿。尤其是球道木。球道木對我來說最重要,因為我的木桿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有很多的桿子可以去調整、依據球場的特性和狀況去使用不同木桿。但球道木下場還是有點一擺一擺。而最近2年都沒有測試新的球道木,這次都是以Taylormade今年和去年款的鈦合金球道木來進行測試分
Thumbnail
最近測試不同球款時,也同時測試不同的球桿。尤其是球道木。球道木對我來說最重要,因為我的木桿基本沒有什麼大問題,有很多的桿子可以去調整、依據球場的特性和狀況去使用不同木桿。但球道木下場還是有點一擺一擺。而最近2年都沒有測試新的球道木,這次都是以Taylormade今年和去年款的鈦合金球道木來進行測試分
Thumbnail
目前台灣很多球友討論的一款桿身就是訴求auto flex的特性,我自己是叫無差別硬度。就是適用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聽起來很屌,但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也配置這類的產品給球友來用。我不是用現在大家討論的品牌產品,而是市面上桿身材質以40噸或以上的產品,以美系為主的桿身就其實是無差別硬度。 以前的桿身軟
Thumbnail
目前台灣很多球友討論的一款桿身就是訴求auto flex的特性,我自己是叫無差別硬度。就是適用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聽起來很屌,但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也配置這類的產品給球友來用。我不是用現在大家討論的品牌產品,而是市面上桿身材質以40噸或以上的產品,以美系為主的桿身就其實是無差別硬度。 以前的桿身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