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法則與形而上學的神秘經典 — — 《阿維斯陀》的歷史、結構與精神教義

我們將探討被稱為《阿維斯陀》的神聖文本,並思考其中所揭示的神秘真理。
介紹
《阿維斯陀》是瑣羅亞斯德教或稱帕西人 (Parsees) 的聖典集合。這本書的名稱應該為「法則和評論」 (Avesta and Zend),因為這是其內容所涵蓋的範疇。然而,這些法典並非俗世或人為制定的法律,而是宇宙中眾神和人類都應遵守的神秘或隱藏法則。曾經閱讀過我們先前發表的「三重偉大赫爾墨斯的真正教義」探索的讀者,可能會記得我們曾討論過其中一些法法則。同樣的,「評論」一詞不應被視為對這些法則的思辨性意見,而應被視為對它們的分析、解釋和應用。
無論其來源如何,亦不論誰最先寫下,《阿維斯陀》都被認為是直接受到更高光之領域的靈感。其中所蘊含的教誨被視為神聖,因為當談及此書的某些部分時,我們將看到這些內容無人能夠想像,更別提創造。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教義在書中的許多地方都被巧妙地隱匿起來;而在其他地方,經過幾個世紀的多人修改,幾乎已被扭曲得面目全非。我們的目的並非揭開這些教義的面紗,因為那將需要無數冊書籍,也不會使大多數讀者受益。書中的啟示並非面向普通尋求者或是一般的神秘學愛好者,因為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難以理解其中的深意。此外,一個完整的教導才能夠有效地被理解;正如我們在對於斐洛 (Philo)、伊壁鳩魯(Epictetus )和普羅克勒斯(Proclus)的生活和教義,所進行的三部分探討中展示的那樣,半真半假的內容是沒有盡頭的。 因為我們面對了大量的錯誤資訊和無根據的猜測,所以我們只能選擇研究其中一小部分,並且讓各位自行判斷是否要深入探究《阿維斯陀》。你們可以利用我們多年來發布的眾多文章,作為閱讀和解釋這些神聖文本的指南。為了進一步幫助這樣的讀者,我們將在往後文章發佈簡要的詞彙表,以列出書中使用的一些術語。
《阿維斯陀》最初是用阿維斯陀語寫成的,這是一種與梵語密切相關的語言,大約在公元3世紀被翻譯成巴列維語(Pahlavi)。現今所見的書籍被視為僅存的片段,其餘部分於公元前330至327年因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活動,以及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波斯(今日之伊朗)期間遭到破壞。傳承下來的文獻被認為是由瑣羅亞斯德(Zoroaster),亦即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tra),於公元320年前後所編撰的,其中包括供祭司使用的各種禮儀,以及供信徒使用的讚美詩等。儘管《阿維斯陀》存在這些缺失,但毫不誇張地說,它是所有時代中最重要的聖典之一。稍後我們將會看到,其中蘊含的深奧形而上學真理被精心隱藏,與《聖經》中的內容相比甚至更為豐富。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將更深入地討論這本書的內容、結構、歷史和來源,解釋它是如何在流傳至今的時代間變得如此不完整和扭曲的。儘管存在這些缺陷,《阿維斯陀》仍是現存少數幾部見證了過去偉大宗教的作品之一,當時真正的智慧仍深植在人類心中。此外,作為一部偉大信仰的紀錄,它包含許多神秘的真理,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深入探究。正因如此,我們選擇與大家討論這本書;因為若忽略這本極具價值且重要的神聖文獻,任何神秘主義的教導都將不完整。當我們深入探討時,將發現這些神聖文本中蘊含著完整的神秘哲學和形而上學指引。這些內容一開始被查拉圖斯特拉小心翼翼地隱藏,後來幾乎被抄寫者、模仿者、評論者、翻譯者以及其他人所破壞;他們或自認比大師更了解原始教義,或希望以某種方式「改進」它。更常見的情況是,他們在不了解教義的情況下複製該教導,再根據自身無知進行修改或補充。我們提出這些觀點是為了提醒您保持警惕,以免在自行研究該書時,發現過去和現代不同翻譯者提供的解釋彼此矛盾,令人困惑。在我們開始這個任務之前,我們想先簡要談談該書的不同譯本。
譯本
《阿維斯陀》的主要文本是由詹姆斯-達梅斯特(James Darmesteter)翻譯的,分成三卷在名為《東方聖書》(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的50卷叢書中出版(第4、23和31卷),由馬克斯-穆勒(Max Müller)編輯,於1879年至1910年間由牛津大學出版社發行。現在這些書籍已經變得十分罕見。幸運的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現在可以在線閱讀《東方聖典》。(更多閱讀資訊請參見側欄。)
我們將根據斯皮格爾(Spiegel)教授的德文翻譯來討論這本書,這是他於1864年根據手頭上的原始文稿所做的翻譯。這個德文版本又是基於帕西人擁有的最佳版本,即古吉拉特語(Gujarati)手稿。這兩個版本在所有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已盡最大努力接近原文。然而,在引用這本書的內容時,你會發現我們對其進行了重新編排。這就是為什麼與出版的書籍和網上翻譯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我們長期的讀者將明白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新讀者可以參考我們關於《神秘學語言》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探討並解釋了我們需要哪些關鍵來揭示神聖文本的真正含義。在這個背景介紹之後,讓我們現在開始我們的任務,揭示並闡明這些書中隱藏的神秘真理。
瑣羅亞斯德的使命
《阿維斯陀》的核心包含光明與黑暗這兩個對立的原則;善與惡,在該書的部分章節中由善神「奧馬茲德」(Ormuzd)和惡神「阿里曼」(Ahriman) 來擬人化。瑣羅亞斯德,就像所有從神到人的信使一樣,致力於改變人們的生活。他來是為了那些準備好迎接光明、渴望從重生中獲得解脫的人;但這不包括所有人類,因為每位信使都明白,想要觸及每一個人是一種幻想與謬誤。我們在許多文章中已討論過這些原因,最近的一篇文章是關於心靈感應和靈性之間差異的探討。但他仍然以大眾利益為先,教導眾人要熱情款待他人、樂於助人,對每一個人都展現仁慈,正如許多世紀後的耶穌所做的一樣。。他的教義基本上是一神論的,反對突雷尼人(Turanians) 的多神論,以及他們的強盜行為、偶像崇拜和放蕩,這些罪惡適用於當時整個原始民族。我們可以說,同樣的惡行仍適用今日,盡管穿上所謂「文明行為」的膚淺外衣。索羅亞斯德的行為更多是說服性的,甚至可以說是被動的,而非積極宣傳。與某些人的看法不同,他其實並不是一名「拜火者」。他所知道和唯一崇敬的火,是布拉瓦茨基夫人在《秘密教義》所描述的那種,『遍一火焰在天上和塵世最完美的映像,不摻雜任何雜質。它是生命和死亡,是每個物質和精神事物的起源和結束。它是「神聖本質」。』瑣羅亞斯德還知道,火熱的太陽是神的象征,同時也代表著燦爛的精神境界,正如《金黃星》中如此美麗而真實的描述。如果這使他成為拜火者,那麽作者和所有研究神秘學的人也是拜火者。
瑣羅亞斯德對神的讚美詩
我們的討論從瑣羅亞斯德的祈禱開始,這段文字出自《偈陀-阿胡娜薇塔》(Gatha Ahunavaita) 的前幾節,在詹姆斯-達梅斯特的譯本中編號為第28章。這段話無需多加解釋,因為該信使的高尚情感不言而喻。
『我舉手祈禱,願這喜悅使我性情和善,心境平和,好讓我在神的面前蒙受恩寵。
『哦,阿胡拉-瑪茲達 (Ahura-Mazda),你是至高的主宰,統領著偉大的天君和天使,以及所有與你同在的眾生;我如此親近你,為了配得上物質和精神的世界,從你那裡接受生命、光明和純潔的喜悅禮物,而敬拜你的人也將如此。
『我首先要讚美你們,阿莎 (Asha) 和沃胡·瑪諾 (Vohu-mano),你們是那些擁有完美正義、智慧和仁慈思想的偉大天君和原則。我讚美阿胡拉-馬茲達,眾天上層面裡的最高神,他的王國存在於萬古,永恆不滅。願阿邁提(Armaiti)聽我祈禱並應允我,以他完全的智慧看守這個塵世。
『我是一位信使,我的靈魂居住在天上層面,我知曉最高主阿胡拉-馬茲達的法則,。在源自高處的保護和啟發下,我將在塵世上傳授法則給所有心靈純潔且追求真理和光明話語的人。
『哦,神聖的阿莎 (Asha) 女士,請讓正義的光輝降臨我身,也賜予你的信使豐盛歲月,讓他能向願意傾聽的人傳遞光明和真理的言語。最高主啊,真理的法則如同光的旋律,當你的信使在心靈中聆聽到甜美的響應時,他的心將充滿無法言喻的喜悅。哦,阿胡拉,最高主啊,也請賜予我們力量摧毀這個世界上的邪惡之行,因為它們存在於這個塵世。對於所有真心渴望你的光明和智慧的人,他們將獲得應有的回報。
『阿邁提 (Armaiti) 啊,請你將公正統治的力量賜予這位世俗統治者;將智慧賜予你的信使查拉圖斯特拉;並賜予聽他話語之人以理解。我祈求於你,當我以你的名義踏入塵世的使命時,求你以慈悲眷顧所有支持我的人,以及那些代代相傳真理火炬的人,直至地球長存。
『求你賜予我們,使我們永遵你的旨意和你在塵世總督的旨意,使我們在你和他面前蒙恩,而他居於天上;願凡聆聽你言語的人,皆得你的祝福,居於公義之中,歌唱你的讚美之歌,正如你的使者查拉圖斯特拉所啟示;因為你是意志、力量和智慧,統御著你的宇宙,拯救所有轉向你的人。
『請聆聽沃胡·瑪諾的創造物的祈禱,他們居住在真理和光明中哦,神聖的女士,若這是您的旨意,請賜予他們所願。因為我心知道,您居住在豐盛之地,所有美好的恩賜都出自您之手,您超越一切的讚美。
『我祈求藉著您的啟示,能擁有一顆清澈善良的心靈;因此,請教導我您所有的智慧,我願成為您的使者;正是依據您所說的話語,在起初創造了宇宙及其中一切存在的一切。』
這是多麼奇妙的誦讀啊 !這是每一位真正信使的祈禱,無論這個人是最謙卑的天之僕人,還是偉大聖人如瑣羅亞斯德、喬達摩佛陀或三重偉大赫爾墨斯那樣。因為若沒有「偉大者」在上方的幫助,神的僕人在塵世間將一事無成。這些經文告訴我們,瑣羅亞斯德清楚地認識到在天堂和地獄體系中,塵世所處的位置,就像米紹等人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他也了解在神聖宇宙中,掌管這裡與其他領域的生命的偉大法則是什麼,其中一些我們在有關赫爾墨斯的文章中有所探討。回到我們之前提到的觀點,達梅斯特等人翻譯的《阿維斯陀》的每一篇作品都以某種程度上的模糊風格撰寫,如果這種寫法可以稱之為風格的話。談到琐羅亞斯德的祈禱,我們將引用達梅斯特的翻譯版本來闡述我們的意思。
『馬茲達啊,我對這份恩惠(禮物)懷著崇敬的(渴望),並(向你)伸出雙手祈求(你)豐盛精神的最初(祝福);(也就是說,我懇求你可以讓我在(神聖的)正義中, ( 執行 ) 對於所有人的行為。為此,我懇請您能夠以仁慈的心去理解,以便我可以向「牧群」(Kine,我們的羊群和人民向你發出如此痛苦的呼喊)的靈魂求情。』
括弧中的文字是譯者加上的,而非原文。親愛的讀者,你對這個翻譯有何看法?若你尚未閱讀我們的重新編排,這對你是否有所啟發?提到的「牧群」指的是什麼?有些翻譯將其稱為「牛魂」?這些動物比喻不同類型的人,有博學者和無知者,有有教養者和無教養者,後者是教師必須教導的對象;若沒有我們的解說,你會更有所領悟嗎?聖經中提到的豬、「綿羊和山羊」也是如此。這些術語不能僅從字面意義理解。我們之前的象徵主義文章中是否提及過這一點呢?然而,這值得再次強調。對於這本書的任何譯者來說,除非他們恰好是受過訓練的神秘主義者,否則怎麼可能理解這些昔日輝煌教誨的內在含義呢?強調了這一觀點後,我們將繼續進行重新整理,接下來將探索《偈陀-阿胡娜薇塔》第30章的一些經文。
下一篇 : 《阿維斯陀》:揭開瑣羅亞斯德教的神聖法則與隱藏真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