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4/9/26 中國時報 版A10
在社群媒體影片中,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的學術討論能收穫130萬以上的點閱、近萬的留言評論,是相當罕見的現象。但是幾天前由4位美國創投界名人製作主持的播客節目「注碼全下高峰對話」(All-In Summit),邀請到學術與政策界都極富盛名的經濟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Jeffrey Sachs)與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美國外交政策進行對話,在短短8天就創下上述傳播佳績;而這還僅是計算YouTube的部分,若加上被剪出到抖音、IG或其他平台的短影音,筆者認為這場對話觸及的收視,已經破千萬。(至10月3日,YT版點閱數為171萬。)
這場結合學術與政策對話之所以精彩,不只是由於觸及美國大選、俄烏戰爭、中美關係等熱門話題,還是因為講者分析深入、用語淺顯,雖然雙方甚至主持人都有部分意見分歧,但保持學者風度甚至幽默,非常值得關心國際局勢甚至學習英語的人收看。而且目前出現的簡中版影片和文字翻譯,極少避諱中國大陸議題禁區,雖然薩氏論點算「友中」,卻也沒有剪去米氏強烈的「中國威脅論」,現象與影響都值得玩味。
由於學術專長,兩位學者論述的基礎十分不同。米氏堅持定鼎21世紀國際政治名家鉅作《大國政治的悲劇》與《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的邏輯,充分貫徹其攻勢現實主義。薩氏也堅持其發展經濟學的思考與襄助戈巴契夫、葉爾欽「震盪療法」的主張,強調自由貿易並反對干涉主義。但從主持人開場提問如何看美國共和黨前副總統,也是新保守派成員錢尼(Dick Cheney)與其女兒眾議員錢尼(Liz Cheney)宣布支持民主黨賀錦麗開始,米氏與薩氏就不約而同批判了當前美國外交政策,尤其是對俄羅斯與中東的干預,損害了美國的利益與信譽。而且更驚人的是,兩人都將這些失誤歸咎於前總統川普曾經抱怨的「深層國家」(Deep State)問題。
「深層國家」(亦譯「深層政府」)意指美國存在著一個不受當選總統甚至黨派左右的龐大勢力,他們形成廣泛綿密的利益網絡,無論誰當選,持有什麼卓越、強勢的新政見,都會被這個勢力所溶解。所有表面上的政策差異,最後都殊途同歸。薩氏為此還特別舉從小布希的前駐北約大使、希拉蕊的發言人、歐巴馬的助國務卿、拜登的副國務卿、夫婿為希臘裔新保守派理論大師兼雷根時期國務院官員卡根(Robert Kagan)的紐蘭(Victoria Nuland)為例,說明「深層國家」如何牢不可破。
深層國家概念雖興起於歐巴馬時代共和黨新保守派對民主黨政權的批判,但政治家的怨言可以追溯到艾森豪總統批評的「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冷戰結束後,除了傳統的金融寡頭、工業鉅子、國防上層、情治部門之外,又加上矽谷的科技菁英,有時甚至包括美聯儲、財政部、國務院常任高階官僚;對川普來說可能還要加上好萊塢名流。
關於深層國家有自主利益、壓倒政治家的分析,其實超越民主和威權的分野。封建時代的科舉集團與鄉紳、社會主義政權中的「新階級」、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的「官僚制/法制型支配」,都與現代「菁英政治」有相近的邏輯。只是攻勢現實主義的米氏認為在美國,深層國家起源於20世紀的「大政府」,其成員確實崇信「進步自由主義」,認為華府享有霸權地位更應該改造他國政體;若他國奉行美式理念,美國權力與安全都能兼顧,而米氏指明這違反國際體系法則,嚴重危害美國利益。而責備紐蘭等人用北約東擴激化俄國反美的薩氏,則認為深層國家信奉自由主義只是口惠,他們四出干預他國的理由根本不接地氣,實際上卻是遵行米氏提倡的美國權力極大化。所以薩氏勸告米氏,不用為深層國家緩頰,把彼等理想主義化。
政治家遭遇挫折時會卸責給深層國家,反對全球化的共和黨右派尤其如此。但這並不表示民主黨能陰謀論地壟斷深層國家,也不等於深層國家—即使存在,有一致不變的利益。倒是薩氏認為深層國家的虛偽,會害我們掉進核大戰。米氏也認為深層國家迷信進步主義,會加速實現「大國政治的悲劇」。這些分析雖然悲觀,卻極富啟發。稍微可惜的是「注碼全下」以兩人對話為理想設定,新保守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聲音缺席。想像一下,如果加上卡根與奈伊(Joseph Nye),4人「全下」,或許才是世紀的夢幻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