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病人最後悔的五件事?把握光陰別再留下遺憾

臨終病人最後悔的五件事?把握光陰別再留下遺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禮儀工作的生涯中總是見證了許多悲傷和遺憾,會想要分享這個議題主要也與最近的生活狀況有關。前幾天聽到家人聊到一個客戶發生了重大的工安意外,現在正在鬼門關前與死神拔河。情況據說非常不樂觀,家人似乎已做好放棄的打算。讓人不禁感慨,那位客戶今年年初還碰過一次面,當時好手好腳的人現如今現如今卻離死亡僅有一步之遙。這件事也讓我的親友們有了反思,彼此互相告訴對方要及時行樂,畢竟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無常何時會到來。

圖 / freepik

圖 / freepik

死前最後悔的五件事?

人活一生,若能不帶愧疚、遺憾的安然離世,實乃一大樂事也。但真要做到問心無愧,毫無遺憾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舊金山一名醫生安格來德行醫數年。陪伴許多重症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他統整出了病人們的遺憾,並羅列了五大憾事,包括:

  1. 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所愛之人
  2. 將心思過度投入到工作上
  3. 被恐懼和不安左右,使自己錯失冒險的機會
  4. 面對未知和機會裹足不前,不敢踏出舒適圈
  5. 只專注於未來,忽略了當下的人生

看完之後不禁感慨,是阿,這不正是大家日常的寫照嗎?為何人總是距離死亡僅有咫尺之遙時才開始反思呢?我們總是汲汲營營於工作,試圖創造更多的財富,攀上更高的社經地位。在自認為理想的道路上,忽略了陪伴家人。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人,為了加班費,少與家人共進一次晚餐。為了更高的薪資或前途,選擇離鄉背井飛往海外。將自己的大半人生奉獻給工作,結果卻沒命花,又或是把賺來的錢用來買藥吃的大有人在。我不是要批評他們的人生觀,而是當你在馬不停蹄地狂奔時,何不偶爾停下來回望自己的親人或愛人呢?

談完了工作與愛人陪伴的話題,來聊聊恐懼、不安和冒險。曾經的我總是裹足不前,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天秤座對平衡的強迫症。總是想找到一個能全面討好的方法,大四那一年在飛美國打工四個月這件事上猶豫良久。畢竟當時家中的經濟狀況不佳,同時也考慮到美國的治安問題、槍枝氾濫以及種族歧視。這些隱憂都讓我對這次旅程感到不安與恐懼,但我的潛意識其實一直在告訴我,你應該要去,畢竟這是一生難得的一次機會。隨著簽證下來,家人帶我去找一個師姐(我已經忘記是哪間廟了)。師姐看到我時,沒有問我生辰八字,沒有要我分享縈繞在腦中的煩惱。他只告訴我,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你太顧慮別人最後只會讓自己後悔。

這段話瞬間敲醒了躊躇不前的我,是阿!我的人生中總是顧慮他人的感受,但最終忽視了自己,於是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旅程。而這趟旅程也成為這輩子最寶貴的回憶和寶藏,看到這裡的你。希望我們都能好好省思一路走來的人生,願你我都能毫無遺憾。畢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呢?


avatar-img
金麟生命的沙龍
47會員
120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麟生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人體器官在黑市的價值,特別是針對賣腎的年輕人故事作為引子,提醒人們健全的身體與健康的價值。文章分析了各種器官如腎臟、肝臟、心臟等的市場價格,並強調不應因一時衝動而輕易做出損害身體的決定。健康是無價的,應當妥善珍惜。
本篇文章探討了機器人如何進入殯葬業的領域,包括機器人的優缺點、現狀以及對於這個傳統行業的影響。隨著人力資源的匱乏和殯葬行業薪資的提升,機器人成為可行的解決方案。然而,機器人無法提供情感慰藉及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也成為了重要的考量。本篇文章深入分析機器人在殯葬業未來的潛力與挑戰。
隨著社會的變遷,日本的死後離婚逐漸成為女性在喪夫後的一種選擇。本文探討死後離婚的定義、背後的文化原因,以及日本與臺灣在相關法律上的比較。透視日本女性在面對婚姻、家庭及法律的雙重壓力下,如何透過法律途徑尋求解脫。這項現象不僅反映了個人情感的掙扎,更呈現了社會對於婚姻與死亡的深層認知。
本文探討了臺灣側室制度的歷史背景,並分析一起近期的法律爭議案件,涉及一名男子因母親身份問題而導致的無名屍處置情況。側室在歷史上雖未被合法入籍,但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基本人權便不受保障呢?
近日,中國山西發生一起驚人的盜賣屍體產業鏈案件,涉嫌非法收購和加工遺體,並製作成醫療植入物。此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因為牽涉的範圍廣泛,涉及75人和多個機構。文章探討了盜賣屍體的過程及其道德、法律意義,並質疑以形補形的傳統觀念是否仍具實際價值,呼籲社會重視生死倫理與身體價值。
本文探討臺灣的器官捐贈現況及與死刑犯相關的倫理爭議。雖然器官捐贈能幫助他人續命,但華人文化中對遺體完整性的堅持使得器官捐贈面臨挑戰。回顧過去的死刑犯器官捐贈規範,我們分析其廢止的原因,並反思未來的可能性。隨著社會對死刑的看法轉變,器官捐贈的政策或許也將隨之演變。
本文探討了人體器官在黑市的價值,特別是針對賣腎的年輕人故事作為引子,提醒人們健全的身體與健康的價值。文章分析了各種器官如腎臟、肝臟、心臟等的市場價格,並強調不應因一時衝動而輕易做出損害身體的決定。健康是無價的,應當妥善珍惜。
本篇文章探討了機器人如何進入殯葬業的領域,包括機器人的優缺點、現狀以及對於這個傳統行業的影響。隨著人力資源的匱乏和殯葬行業薪資的提升,機器人成為可行的解決方案。然而,機器人無法提供情感慰藉及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也成為了重要的考量。本篇文章深入分析機器人在殯葬業未來的潛力與挑戰。
隨著社會的變遷,日本的死後離婚逐漸成為女性在喪夫後的一種選擇。本文探討死後離婚的定義、背後的文化原因,以及日本與臺灣在相關法律上的比較。透視日本女性在面對婚姻、家庭及法律的雙重壓力下,如何透過法律途徑尋求解脫。這項現象不僅反映了個人情感的掙扎,更呈現了社會對於婚姻與死亡的深層認知。
本文探討了臺灣側室制度的歷史背景,並分析一起近期的法律爭議案件,涉及一名男子因母親身份問題而導致的無名屍處置情況。側室在歷史上雖未被合法入籍,但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基本人權便不受保障呢?
近日,中國山西發生一起驚人的盜賣屍體產業鏈案件,涉嫌非法收購和加工遺體,並製作成醫療植入物。此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因為牽涉的範圍廣泛,涉及75人和多個機構。文章探討了盜賣屍體的過程及其道德、法律意義,並質疑以形補形的傳統觀念是否仍具實際價值,呼籲社會重視生死倫理與身體價值。
本文探討臺灣的器官捐贈現況及與死刑犯相關的倫理爭議。雖然器官捐贈能幫助他人續命,但華人文化中對遺體完整性的堅持使得器官捐贈面臨挑戰。回顧過去的死刑犯器官捐贈規範,我們分析其廢止的原因,並反思未來的可能性。隨著社會對死刑的看法轉變,器官捐贈的政策或許也將隨之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