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滾滾」方格子專欄致力於知識與資訊的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付費群組。
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請記得追蹤「雪球滾滾」臉書、IG、以及Threads,雪大將不定期分享更多觀點與資訊。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音樂節事件,我認為當時就已經悄悄拉開了第六次中東戰爭的序幕。
歷次中東戰爭通常指的是從1948年到今天,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武裝衝突。
這些戰爭背後有宗教、領土、民族以及大國干預等多重因素,影響了現代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
以防有讀者還不知道歷史,先幫你們複習一下:
又稱以色列獨立戰爭或1948年阿以戰爭,這場戰爭爆發於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後。隨即,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及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進攻以色列。儘管以色列當時兵力有限,最終以色列不僅成功防禦,還擴大了其在聯合國分配的土地之外的領土。這場戰爭導致約70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成為後來巴以衝突的導火線。
又稱蘇伊士運河危機或1956年蘇伊士戰爭。埃及總統納賽爾國有化了蘇伊士運河,這引起了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不滿。三國聯手攻擊埃及,以色列進入西奈半島。這場戰爭導致英法兩國的影響力在中東減弱,而美國和蘇聯在調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表明冷戰兩大陣營對中東地區的干涉正在加深。
又稱六日戰爭,是1967年6月5日到10日之間的戰爭。以色列因擔心鄰國(特別是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的軍事威脅,發動了先發制人的打擊。這場戰爭結果是以色列在短短六天內取得壓倒性勝利,佔領了西奈半島、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這場戰爭深刻改變了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並且加深了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敵對情緒。
又稱贖罪日戰爭或齋月戰爭。1973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聯合發動對以色列的攻擊,試圖收復六日戰爭中失去的領土。戰爭初期,阿拉伯聯軍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最終以色列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逆轉戰局,維持了其領土控制。這場戰爭促成了美蘇兩國加強在中東地區的介入,也為後來的埃及與以色列的和平協議奠定了基礎。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主要目的是打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在黎巴嫩的基地。這場衝突是黎巴嫩內戰的一部分,以色列的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譴責。以色列在黎巴嫩長期駐軍,直到2000年才完全撤出。
回顧完前五次中東戰爭之後,把時間拉到2024年。
我很意外的是中東地區的近況,在台灣新聞媒體和網路上幾乎是盲區,幾乎沒有什麼人在關注和討論當地局勢。
台灣媒體環境長期的封閉,導致島外的資訊和國際大事件幾乎都流不進來,民眾陷入井蛙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請注意,我再次強調並不是說「完全看不到」、或是「完全沒有人報導」。
我想表達的是媒體環境對於這些國際大事件的關注度和討論度,實在是太低了,導致大多數民眾無法獲取或關注更多這些方面的資訊。
為了填補台灣和世界的新聞資訊差,雪大決定要創立「破繭而出俱樂部」,目標是將那些重要但被媒體忽略的世界大事,分享給讀者朋友。
所謂的繭,指的當然就是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過濾泡、回聲室等概念都描述了一個共同的擔憂:在選擇性的信息接觸中,人們可能會陷入一種自我強化的反饋循環,從而失去了接觸多種信息、不同觀點的機會。
這個複雜的社會,沒有絕對的黑與白、是與非。
許多問題有很多成因,受到包括個體、技術、場景與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但是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經常把這個多因和多果的問題,簡化爲是非對錯的問題。
希望通過自己的寫作專長和比一般人更多元豐富的新聞資訊來源,可以幫助更多台灣讀者朋友跳出同溫層、撕裂信息繭房,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最終順利破繭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