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存在與滅絕:白堊紀的最後時光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恐龍確實曾經存在過地球上,但它們在大約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透過化石證據確認了這一點,化石是證明古生物存在的最佳證據。

raw-image

鳥類繼續演化至今


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後代,屬於「鳥類恐龍」這個分類。從某種意義上說,今天我們看到的鳥類可以被視為恐龍延續,2021年台灣科學家首次確認新世時期鳥類古生物化石。


raw-image

白堊紀早期恐龍分佈


白堊紀早期,盤古大陸逐漸分裂為多個陸塊,導致恐龍種類和生態位的多樣化。各大洲之間隔離,促進不同恐龍群體獨立演化。


  • 北美洲:甲龍類、禽龍類和腕龍科在此廣泛分佈。大型獸腳亞目如棘龍科和鯊魚齒龍科也開始出現。


  • 南美洲與非洲:蜥腳下目的雷巴齊斯龍科與泰坦巨龍類在這些地區佔據優勢,成為主要植食性恐龍。


  • 亞洲:手盜龍類(如馳龍科、傷齒龍科)成為常見肉食性恐龍,甲龍科與早期角龍亞目(如鸚鵡嘴龍科)則是該地區常見植食性動物。


  • 歐洲:此時,恐龍種類相對較少,但隨著氣候變化,植被類型也逐漸演化。


  • 澳洲:原始的甲龍類、棱齒龍類和禽龍類在這裡生存。


白堊紀早期開花植物首次出現,逐漸取代裸子植物。許多植食性恐龍發展出適應新植物的咀嚼方式,如角龍類和禽龍類演化出切割用的喙嘴,以適應新的食物來源。


raw-image

為什麼滅絕


小行星撞擊是目前最為接受解釋。一顆直徑10公里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巨大環境變化。撞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釋放的塵埃和氣體遮蔽了陽光,導致全球氣溫驟降,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引發食物鏈崩潰。在恐龍滅絕前的幾百萬年中,地球氣候逐漸變冷,氧氣含量下降,使恐龍難以適應這種變化,這種長期環境壓力導致恐龍族群逐漸衰退。


(以上圖片引用自網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不賣產品只賣故事的安
84會員
198內容數
❤️
2025/04/28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介紹了鯊魚的種類、體型、習性、攻擊性以及感官系統。包括巨齒鯊、大白鯊、公牛鯊和虎鯊等著名鯊魚的詳細資訊,並闡述鯊魚的獵食方式和感官能力。
Thumbnail
2025/04/24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Thumbnail
2025/04/24
西亞兩河流域孕育了人類文明的搖籃,本文探討了蘇美爾文明與巴比倫文明的發展歷程、文化成就以及其對後世文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歐貝德人、楔形文字、六十進制、曆法計算、占星術和漢摩拉比法典等關鍵要素。
Thumbnail
2025/04/21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Thumbnail
2025/04/21
古猿從樹棲到直立行走的演化歷程,探討環境變遷、骨骼結構演變與運動模式分化如何促成直立行走。文中介紹數種古猿,包括原康修爾猿、森林古猿、祿豐古猿、地猿和南方古猿,比較其形態特徵與運動能力,並分析撒海爾人、地猿、南方古猿與人屬的演化關係與基因交流。最後,闡述稀樹草原化、能量效率提升等演化驅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九月最後一次 vocus 創作者推薦來啦!從日本獨旅專家、與兩歲娃的南法親子旅行,到台灣健行筆記,結合色彩與符號學的文化觀察,還有透過斜槓的前往理想生活的路途,邀請你跟著 vocus 創作者,用一百種視野探索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5 九月最後一次 vocus 創作者推薦來啦!從日本獨旅專家、與兩歲娃的南法親子旅行,到台灣健行筆記,結合色彩與符號學的文化觀察,還有透過斜槓的前往理想生活的路途,邀請你跟著 vocus 創作者,用一百種視野探索這個世界!
Thumbnail
在溫哥華這座被大自然擁抱的城市,不會游泳的人也能在水裡泡一泡~~感受清涼和放鬆。 剛到溫哥華時,我去史丹利公園騎腳踏車,意外經過了 Second Beach Pool。那一眼真是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 ̀ω•́ ),泳池的前方就是開闊的 English Bay,看到泳池裡的人群漂浮在海天之間。
Thumbnail
在溫哥華這座被大自然擁抱的城市,不會游泳的人也能在水裡泡一泡~~感受清涼和放鬆。 剛到溫哥華時,我去史丹利公園騎腳踏車,意外經過了 Second Beach Pool。那一眼真是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 ̀ω•́ ),泳池的前方就是開闊的 English Bay,看到泳池裡的人群漂浮在海天之間。
Thumbnail
七星山主峰已走過幾次,這次要探探沒走過的夢幻湖↔️東峰段路線,補上「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中的七星山段。因為不喜歡原路折返,所以規劃一個簡易 小O路線,可以免費停車,還能把心頭好的秋芒看好看滿,很推薦的路線唷!
Thumbnail
七星山主峰已走過幾次,這次要探探沒走過的夢幻湖↔️東峰段路線,補上「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中的七星山段。因為不喜歡原路折返,所以規劃一個簡易 小O路線,可以免費停車,還能把心頭好的秋芒看好看滿,很推薦的路線唷!
Thumbnail
2025年9月1日起,臺新多張信用卡將整合為臺新Richart卡,並推出七大刷卡方案。本文詳細分析各方案優缺點、停卡教學及其他信用卡推薦,協助讀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Thumbnail
2025年9月1日起,臺新多張信用卡將整合為臺新Richart卡,並推出七大刷卡方案。本文詳細分析各方案優缺點、停卡教學及其他信用卡推薦,協助讀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恐龍曾經主宰地球,但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科學家通過化石證據確定了這一點。現代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隨著盤古大陸的分裂和生態位的多樣化,恐龍在不同大陸獨立演化。小行星的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並引起了劇烈的環境變化。本篇文章探討了恐龍的演化歷史及其滅絕原因。
Thumbnail
恐龍的帥氣特色、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全都在「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 本系列將分為三種不同的面相,一一向讀者們介紹恐龍的各種秘辛, 世界上究竟存在著多少恐龍呢?恐龍以前是怎麼生存的呢?現在還有活著的恐龍嗎?讓我們一起跟著「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三本書籍,揭開恐龍充滿魅力的神秘面紗吧!
Thumbnail
恐龍的帥氣特色、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全都在「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 本系列將分為三種不同的面相,一一向讀者們介紹恐龍的各種秘辛, 世界上究竟存在著多少恐龍呢?恐龍以前是怎麼生存的呢?現在還有活著的恐龍嗎?讓我們一起跟著「驚奇的恐龍世界」系列三本書籍,揭開恐龍充滿魅力的神秘面紗吧!
Thumbnail
在中生代大部分時間裡,非鳥類恐龍(以下簡稱恐龍)在全世界都有著極高的數量與多樣性,牠們擁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廣泛的體型分佈,還演化出功能各不相同的生理系統。考慮到恐龍各個類群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認為氣候很可能是在塑造不同恐龍類群演化與地理分佈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過去對恐龍的研究顯示出恐龍在非熱帶
Thumbnail
在中生代大部分時間裡,非鳥類恐龍(以下簡稱恐龍)在全世界都有著極高的數量與多樣性,牠們擁有著各式各樣的形態,廣泛的體型分佈,還演化出功能各不相同的生理系統。考慮到恐龍各個類群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認為氣候很可能是在塑造不同恐龍類群演化與地理分佈上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過去對恐龍的研究顯示出恐龍在非熱帶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白堊紀晚期北半球的勞亞大陸與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在動物組成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北半球的植食動物以鴨嘴龍科與角龍科為代表的鳥臀目為主,頂級掠食者大多是暴龍科,而南半球的植食動物則多為泰坦巨龍類,頂級掠食者以阿貝力龍科與大盜龍科為主。這被認為是因為兩塊大陸徹底分裂形成海洋屏障阻隔了兩側動物的擴散遷徙所形成
Thumbnail
白堊紀晚期北半球的勞亞大陸與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在動物組成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北半球的植食動物以鴨嘴龍科與角龍科為代表的鳥臀目為主,頂級掠食者大多是暴龍科,而南半球的植食動物則多為泰坦巨龍類,頂級掠食者以阿貝力龍科與大盜龍科為主。這被認為是因為兩塊大陸徹底分裂形成海洋屏障阻隔了兩側動物的擴散遷徙所形成
Thumbnail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生代與恐龍時代劃上等號,但其實在三疊紀中期以前,恐龍在陸地上根本不算優勢物種,恐龍開始嶄露頭角要等到三疊紀晚期,要真正稱霸陸地生態系須等到下面事件發生以後。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Thumbnail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中生代與恐龍時代劃上等號,但其實在三疊紀中期以前,恐龍在陸地上根本不算優勢物種,恐龍開始嶄露頭角要等到三疊紀晚期,要真正稱霸陸地生態系須等到下面事件發生以後。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進入中生代後陸地大型動物由鱷魚的祖先—偽鱷類,以及哺乳類的近親二齒獸類所稱霸,那中生代的代表—恐龍有在哪裡呢? 恐龍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中生物的統稱,是一類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陸棲動物,也是人類認知範圍內最著名的古生物。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