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封德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封倫,字德彞,以字行。嗯,又是一個有「德」字,並以字為主的人。

封倫是「觀州蓚人」,由於州郡的名稱在隋唐大幅的改動,會有些看起來跟過去相比顯得陌生的地方。不過「蓚縣」很有名,就是渤海高氏,北齊皇室的老家。

封倫的阿公,也很有名,就是北齊開國重臣之一的封隆之。對高歡來講是荀彧等級的幫手,不認識就算了。封倫的母親,也是涿郡盧氏所出,當代漢人中頂尖的名門。

在隋朝發起平陳戰役時,封倫就已經加入楊素旗下打工了。不過只是個文書,不是打仗的將軍,甚至他還有一次從戰船上摔進水裡,差點淹死。但封倫完全沒打算把這事告訴老闆。

後來,楊素受命興建離宮,讓封倫擔任土木監。快完工時,隋文帝楊堅來巡視,認為過度華麗奢侈,非常生氣。楊素正擔心會不會被懲罰,封倫卻很輕鬆的說:「楊公莫憂,等皇后來到,我們肯定是有功無過。」

隔天,獨孤皇后就把楊素叫去,大大表揚了一番他的功勞。楊素出來之後就問封倫,你怎麼知道會如此發展?

封倫說:「皇上個性節儉,看到華麗的東西就生氣,這大家都知道。可皇后是女子,本來就喜歡美麗的東西。她看了開心,跟皇上說上兩句,自然會是這樣的結果。」

楊素這個人心眼極小,碰到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大多要想辦法折辱打壓。就只有封倫,非但經常得到賞賜,凡有重要事務,楊素也都會要他一起來參詳。

只因這個揣摩上意之道,楊素自嘆不如,又非用不可。

順帶一提,封倫跟李靖一樣,都被楊素評論過是可以上宰相之位的人。但李靖你就看不出為什麼。而以楊素深沉的心機,也願意相信封倫,最終乾脆把他推薦到隋文帝身邊,做為自己的耳目。

後來,楊素過世,封倫就改為依附在虞世基底下:他有挑的,他看準虞世基只是得到隋煬帝寵幸,沒半點本事,經常要出包。這時候封倫上來雪中送炭幾下,虞世基還有不引其為知己的?

《舊唐書》直接說,隋朝政務的敗壞,與其怪罪虞世基或楊廣,還不如算在封德彞頭上。

奸臣的章,那是蓋下去了。

等到宇文化及反亂,封倫連忙又找了一個新的靠山:化及太蠢,智及太奸,封倫挑了宇文兄弟中的宇文士及。無他,就是因為化及跟智及的弒帝計劃,並沒有讓宇文士及參與。

封倫不認為宇文兄弟能成為贏家,而宇文士及是最有機會幫助他脫離這個漩渦的人。他建議宇文士及不要涉入過深,做點運糧什麼的工作最好。終於是碰上李淵來挖角,兩人一同歸降大唐。

宇文士及被發派去跟秦王李世民一起打仗,而封倫則靠著之前兩任隋帝近侍的身分,繼續被李淵錄用成為內史近臣。因果只有寫這樣,也可以猜想封倫只要指點一些「以前皇宮內史是如何如何的禮儀」,李淵就不能不用他了。

武德三年,封倫更升上了中書令。

有一次,李淵經過秦始皇墓,感嘆一個人耗費那麼多人力物力來蓋墳墓,到底有甚麼意義呢?

封倫就說:上行下效,如風行草偃。秦漢帝王這麼搞,官員也就跟著蓋,於是埋藏了無數的珍寶。如果人死後無知,這些東西就白白浪費了。但如果魂靈仍在?看到這些珍寶被挖出來,也只是讓自己心痛不已吧。

李淵哈哈大笑,隨即要封倫擬詔:「未來從上到下,都要薄葬。」

都說封倫是個風向雞,眼看李世民軍權在握要征討東都,還有不跟上的嗎?但是,這場戰役,比誰想像得都要持久。李淵也萌生了退兵之心。一開始,只是去信暗示李世民。可作為東都元帥參謀的封倫,怎麼會看不懂皇上想縮手了?

與李世民一番討論後,封倫親自回返長安,說服李淵持續作戰到底。

戰後,封倫也留在李世民身旁,兼職天策府司馬。

封倫不僅主張跟王世充決一死戰,當突厥要求李唐臣服時,他也是主張和不如戰,就此展開連年對抗的「功臣」。他雖然在天策府任職,同時也還是負責吏部尚書的工作,為人稱道。

封倫既是李世民的謀士,也是李淵的心腹,同時更與李建成交好。幾次李淵想要廢建成改世民,又放棄的原因,並不是李淵三心二意「而已」。封倫,就是不斷勸阻李淵,不可廢長立幼的人。

然而一直要到封倫過世後數年,李世民才得知,自己傾心信賴的長輩,其實不斷在背地裡阻擾自己。

封德彞死於貞觀元年,位居尚書右僕射,與蕭瑀並立。

資訊來說大概寫演義的時候就差不多知道了。

主要是,封倫本身是一個博學者,又從隋文帝時期就在朝廷,對於李唐這種新興王朝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我們也看得到,封倫早年依附高官,終至顛沛。等到了李唐,他就從接觸李淵進而親近李淵的兩個兒子……

有發現問題嗎?

這表示在東都之戰前,封倫就已經知道「李淵的皇位不會長久」。而且這跟突厥會否入侵無關。

回想一下武德前三年,李淵主要的舉動。

第一對李密突厥低頭,第二討平隴西,第三經太原出兵河北,第四太原被奪(李淵本不欲拿回),第五山東開戰。

如果時間點抓在第四跟第五間,那麼要廢李淵的,我會選太原世族,包含代人。相對這個地區的族群,也會更屬意主張奪回太原,並且成功實踐的李世民。

北魏也曾經有出現過一次「太上皇」時代。

事實上,太原世族的主要人物溫大雅,在武德初年本為黃門侍郎,這是非常親近李淵的位子。但很快就又轉出工部,更在東都戰後,去到了李世民的陝東道大行臺擔任工部尚書。

而且溫大雅的傳記內容,少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要知道,他本身是史家,著有《大唐創業起居注》,詳細記載了李淵起義到稱帝的過程。這種家族內,必自有家傳。從《舊唐書》同時收錄溫大雅兄弟三人,也可以看出端倪。

但還是那句:溫大雅本人的內容非常少。幾乎只有經歷,不記故事。像是杜如晦的更精簡版本。

甚至,雖然封倫的一些兩面三刀行為,在死後被人揭發出來。但大議之後,李世民也僅是針對封倫死後追贈的部分作收回。

《舊唐書》把封倫直接算成大奸臣,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而我們一直想追尋的貞觀到底發生哪些事情,更是種種語焉不詳。這一切的一切,奇妙的通過封德彞,有了一條線索。

封倫跟隨隋煬帝在江都的期間,見過一些事,並且在李唐服務時說了出來,因而得罪了當事人。

許敬宗。

這個在貞觀十年前,完全不入流的人物,後來卻掌握了除皇帝之外的所有隋唐英雄名臣。

「敬宗自掌知國史,記事阿曲。」

許敬宗憑著自己的喜好,改動了一些記錄。

《舊唐書》列出了一些考證差異,但可怕的是並未寫出,是誰是何時才發現「武德貞觀實錄」的不準確性。

越晚,想要還原就會越困難。

對一般人來說,這些事不影響政治,不影響軍事,不影響民生,甚至出個妖女都還比較嚴重。但懂史的人絕對知道,長達三十年,不知真假的記錄,有多麼可怕。

而且,許敬宗修的是國史。如果整個唐朝都沒被踢爆,那後續又有多少因果會隨之變動?

《新唐書》因此,將許敬宗列為奸臣傳第一人。

以《舊唐書》的寫法,當代應該有人知道,也有在議論。甚至你也知道,民間傳奇也有不少「擅改生死簿」的故事。我也不知道後續能不能找到,朝廷有處理這件事的痕跡。

當然,國史不是許敬宗一個人編的,不過就好像我們在做遊戲。在符咒裡面放了小熊維尼,就是整個團隊也發現不了的。

做個總結,封倫當年就是得罪了許敬宗,所以他的國史本傳,都被挑「惡事」來寫。

其實政治場上,欺上瞞下,多方結盟,依附有力者,不過也就是常態罷了。唐太宗在貞觀十七年才處理封倫「熒惑儲籓」之罪,無疑是在給警告。

用腳趾頭猜也知道,換太子一定就發生在這附近。

跟打拳一樣,打得多了,你就能看見那虛空中的線。

除非對方能「柔若無骨」的打過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2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3
褚遂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到唐高宗之間,最大的奸臣。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10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知道,西藏高原上怎麼還有一個國家。當他們下山來的時候,連天可汗都震驚了……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2025/03/06
取代東突厥而立的新霸主:薛延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封倫,字德彞,唐初重要的宰相之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懂得向上管理,在武德年間,便深得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的信任,並遊走其間。
Thumbnail
封倫,字德彞,唐初重要的宰相之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懂得向上管理,在武德年間,便深得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的信任,並遊走其間。
Thumbnail
正如演義所說,很少人知道楊廣在做什麼。又有幾個人發現,李淵的任官軌跡跟著楊廣走呢? 那是一個神秘到我不知道該不該說「信任」的關係。 更進一步,我們要來聊聊李淵為何在政治場上,被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
Thumbnail
正如演義所說,很少人知道楊廣在做什麼。又有幾個人發現,李淵的任官軌跡跟著楊廣走呢? 那是一個神秘到我不知道該不該說「信任」的關係。 更進一步,我們要來聊聊李淵為何在政治場上,被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政要》評其「亙古而來,未之有也」,《新唐書》讚嘆「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君主,但論者認為,太宗策動父親李淵叛隋自立,繼而策動政變登基,他才是真正的唐朝建國者。唐太宗在位廿三年,開創了貞觀之治,是隋唐盛世的展現者。 從民族角度,太宗的父系屬於漢族,母系有胡族背景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政要》評其「亙古而來,未之有也」,《新唐書》讚嘆「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君主,但論者認為,太宗策動父親李淵叛隋自立,繼而策動政變登基,他才是真正的唐朝建國者。唐太宗在位廿三年,開創了貞觀之治,是隋唐盛世的展現者。 從民族角度,太宗的父系屬於漢族,母系有胡族背景
Thumbnail
「胡大恩果然來降。」李淵道。 站在大唐皇帝李淵面前的,共有兩人。 一是李淵親信,禮部尚書,李綱。另一人,恭恭敬敬的彎下了腰,道:「皇上洪福齊天,毛賊豈敢不從。」 再抬起身來,卻是道宗首座袁天綱。
Thumbnail
「胡大恩果然來降。」李淵道。 站在大唐皇帝李淵面前的,共有兩人。 一是李淵親信,禮部尚書,李綱。另一人,恭恭敬敬的彎下了腰,道:「皇上洪福齊天,毛賊豈敢不從。」 再抬起身來,卻是道宗首座袁天綱。
Thumbnail
大家是不是都聽過五府千歲呢? 熟知的五府「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又有什麼特別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吳府千歲。 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內容裡寫到,五府千歲是隋末的人氏。當時隋煬帝執政蠻橫無道,而且戰爭頻傳,百姓生活已民不聊生。而李、池、吳、朱、范五人,是意氣相投的生死結拜
Thumbnail
大家是不是都聽過五府千歲呢? 熟知的五府「李、池、吳、朱、范」五位千歲,又有什麼特別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吳府千歲。 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內容裡寫到,五府千歲是隋末的人氏。當時隋煬帝執政蠻橫無道,而且戰爭頻傳,百姓生活已民不聊生。而李、池、吳、朱、范五人,是意氣相投的生死結拜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之所以能夠篡掉北周,跟他本身是皇后的父親有關。但事實上,當時的周宣帝有五個皇后。楊堅憑什麼脫穎而出,成為宣帝之子的唯一輔政? 就是因為劉昉跟鄭譯兩個關鍵人物。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之所以能夠篡掉北周,跟他本身是皇后的父親有關。但事實上,當時的周宣帝有五個皇后。楊堅憑什麼脫穎而出,成為宣帝之子的唯一輔政? 就是因為劉昉跟鄭譯兩個關鍵人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