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中國創業環境困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Ross Chen

近期看到幾篇討論中國創業環境惡化的文章,報導中國新創生態系所遭受的衝擊有多嚴重。身為一位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讀者。首先好奇的第一點是衝擊是否存在?如果是,那麼影響程度是否如報導所述? 又是哪些結構化因素造成?問題有點複雜,筆者試著爬梳整理相關資料結合網路資料來回答相關問題。

先說結論,當今中國的創業環境相較於前兩年略微復甦,但仍無法回到 2021 年的近年高點。欲解讀當前創業環境好壞,創投基金規模與新創募資狀況兩項指標雖無法完整呈現創業生態,仍然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若創投基金規模增加,可以想見投資人對於當前環境持樂觀態度,預期砸入更多的銀彈來支持新創公司。至於新創的募資狀況則涉及產業、件數和金額,我們可以從這些募資事件看出投資人較為關注的產業、募資階段等資訊,以判斷目前新創募資的難易程度。

關於創投基金規模,根據金融時報整理來自 IT 橘子的數據來看,可以發現美元基金在 2022 年的規模為 173.2 億美金,而今年(截至 8 月) 的數字僅剩 7.32 億美金;而人民幣基金的規模則是從 2022 年的 884.2 億美金下滑至今年(截至 8 月) 的 53.8 億美金。即使今年尚未結束,不過就算按照整年度的數字進行估算,還是可以發現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國內的基金募資皆比前兩年來得更加嚴峻。

引用 FINDIT 整理的資料觀察中國新創投資趨勢變化,無論是以半年、季為尺度來看,還是單獨檢視鉅額交易(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案件,均可發現 2020 到 2021 年間中國新創投資呈現爆炸性成長達到近 5 年高點,而後便持續下滑。雖然 2024 年上半年已揭露的投資金額和案件數比起去年同期有所成長,但與 2021 年相比仍有一段落差。進一步解析今年上半年的狀況,會發現第二季的投資案件數比起前一季多出近 100 件,然而投資金額卻接近腰斬,從 236 億美元跌落至 128 億美元;同時鉅額交易件數在相差僅 1 件的狀況下,金額也從 186 億美元減少至 85 億。針對這樣的現象,FINDIT 給出很好的分析結論,內容提到鉅額交易是觀察市場變化的重要指標。當鉅額交易量能不足,意味著投資人對於中國的指標性新創沒有足夠的信心,而整體投資案件與金額的下滑同時也呼應著當前投資環境冷清的觀點。

花了很多篇幅用數據說明當前中國嚴峻的創業環境,那麼又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我們都知道大環境、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等事件都會影響中國新創生態系的發展,但如果硬要說哪個因素造成的衝擊最大,筆者認為政策乃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 自去年開始加大對於 IPO 的監管力度,等於直接給創投產業一記當頭棒喝。根據第一財經 6 月的報導,目前排隊等待 IPO 的中國企業數量僅僅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6 月單月份撤銷 IPO 的企業數量則高達 106 家,相比去年同期則僅有 25 家。在過去, IPO 是大部分中國新創出場的主要方式,如今部分新創選擇持續觀望,另一部分則礙於資金壓力尋求併購的可能。因此,創投基金過去投出的銀彈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回收,更有甚者必須趕緊找到下家出清。在出場路徑不明朗的狀況下,要想募到新基金的難度自然更高,連帶也影響到整體創投基金的數量。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今年發布的《 2024 年中國 PE/VC 基金行業CFO 白皮書》的資料顯示,中國 PE/VC 的管理人數量從 2021 年的 15,012 家持續下滑至 2023 年的 12,893 家,跌幅超過 10  %。

圖片來源:AI 生成

圖片來源:AI 生成

當今中國創投產業的格局有一部分與 2016 年中國國務院推出一系列關於創業投資的政策有關。該年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國家隊」的加入,讓地方政府、國企等單位出資成立政府引導或產業發展基金,以應對當時早期投資市場的資本寒冬。如今中國的創投基金有超過半數的有限合夥人( LP ) 背後是政府出資,很大程度是當時政策推動的結果。雖然這些政府資金為整體創投產業注入活水,卻也帶來一些問題與衝突。首先是核心目的的差異,對於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引導基金而言,招商引資與就業機會的增長是重中之重,而不是投資回報本身。其次是保守的投資策略,當基金效益關乎相關部門的政績,那麼政府部門多半保持著寧可什麼都不做也不要犯錯的想法,進而介入一般合夥人(GP) 的投資決策,同時定期針對基金成效進行考核。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會將考核結果與預算掛勾,當基金低於考核標準,將影響後續注入的資金規模;反之亦然。總而言之,創投基金需要在扮演著類似 FA 的角色,同時符合地方的產業發展政策下兼顧投資回報,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當市場景氣良好時,大家還可以相安無事;一但經濟衰退將使得所有潛在問題一系列爆發。

如何解讀中國當前的創業環境,個人認為這更像是中國創投產業調整體質的過程。無論是創投、新創乃至於政府都會藉由此次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視角。新的政策推動又會促使新一批的巨頭崛起,而如何在風口時高歌猛進,低谷時耐心等待機遇,就是新創領導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參考資料:

  1. FINANCIAL TIMES
  2. FINDIT
  3. 第一財經
  4. Frost & Sullivan
  5. 暗湧 Wave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重點:投資人對於元宇宙的興趣持續減退。如果要引起投資人重新關注,XR 設備的採用率將是一大關鍵
在這次講話中,Sam Altman強調了初創企業成功的三大關鍵:創造出一個能夠讓人們自發性推薦給朋友的優秀產品、找到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以及擁有具有傳教士性質的創辦人。本文探討了這些關鍵並提出實際案例,瞭解如何落實Sam Altman的觀點。
📌 重點:韓國中小企業和新創企業部周三宣布將成立「The Startup Korea Fund」的創投基金,旨在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加入新創生態系,以支持韓國成為全球創業中心。
作者:Ross Chen 📌 重點:Google 正在探索收購 B2B 銷售軟體公司 HubSpot 的可能姓,儘管併購價格與加強反壟斷管理的監管環境可能阻礙該交易發生
📌 重點:根據生成式 AI 功能為用戶提供的價值,大致可以分成核心(core)、升級(Upgrade) 和附加(add-on) 三大類別,創辦人可進一步考量成本等因素,來制定相對應的定價與收費模式。
📌 1句摘要: 隨著AI興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美國科技巨頭的業務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獨角獸公司的繁榮時代已經過去,投資者和新創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和調整。
📌 重點:投資人對於元宇宙的興趣持續減退。如果要引起投資人重新關注,XR 設備的採用率將是一大關鍵
在這次講話中,Sam Altman強調了初創企業成功的三大關鍵:創造出一個能夠讓人們自發性推薦給朋友的優秀產品、找到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以及擁有具有傳教士性質的創辦人。本文探討了這些關鍵並提出實際案例,瞭解如何落實Sam Altman的觀點。
📌 重點:韓國中小企業和新創企業部周三宣布將成立「The Startup Korea Fund」的創投基金,旨在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加入新創生態系,以支持韓國成為全球創業中心。
作者:Ross Chen 📌 重點:Google 正在探索收購 B2B 銷售軟體公司 HubSpot 的可能姓,儘管併購價格與加強反壟斷管理的監管環境可能阻礙該交易發生
📌 重點:根據生成式 AI 功能為用戶提供的價值,大致可以分成核心(core)、升級(Upgrade) 和附加(add-on) 三大類別,創辦人可進一步考量成本等因素,來制定相對應的定價與收費模式。
📌 1句摘要: 隨著AI興起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美國科技巨頭的業務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獨角獸公司的繁榮時代已經過去,投資者和新創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和調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導言 隨著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的陰霾中迅速復甦,各地區的經濟表現卻顯現出不同的速度和程度。這種不均衡的復甦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在美國、中國和歐盟之間。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我認爲西方記者有時候對中國的社會分析不準確,當然這不歸咎于他們。這源自於中國政府長期對外國媒體的防範政策——即外國媒體不可雇傭中國人,又因爲是外國記者直接調查會遭遇重重阻力,導致報道經常失真。 下面我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根據我的社會觀察,對文中的一些“説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其目的是讓新聞更接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
Thumbnail
2023全年,香港 ipo 新股集資大約 $5.9B,金額 20年以來最低 (還未計算通脹) 。就算在 2020 ,19肺炎開始,香港也能籌得超過 $50B ! 中國政府政策是一大原因,除了 “不可抗力”,中美關係,外國勢力撤資外 等等原因外。主要是因為中國證監 (全名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導言 隨著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的陰霾中迅速復甦,各地區的經濟表現卻顯現出不同的速度和程度。這種不均衡的復甦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在美國、中國和歐盟之間。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我認爲西方記者有時候對中國的社會分析不準確,當然這不歸咎于他們。這源自於中國政府長期對外國媒體的防範政策——即外國媒體不可雇傭中國人,又因爲是外國記者直接調查會遭遇重重阻力,導致報道經常失真。 下面我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根據我的社會觀察,對文中的一些“説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其目的是讓新聞更接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
Thumbnail
2023全年,香港 ipo 新股集資大約 $5.9B,金額 20年以來最低 (還未計算通脹) 。就算在 2020 ,19肺炎開始,香港也能籌得超過 $50B ! 中國政府政策是一大原因,除了 “不可抗力”,中美關係,外國勢力撤資外 等等原因外。主要是因為中國證監 (全名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