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三星:財報冷,未來短尾求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迎來三星的第三季財報,市場預估三星營收將會下修。原本市場認定11.23兆韓寰,將下降至9-10兆,下修15%左右。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代工持續低迷,記憶體漲價有限,HBM落後海力士跟美光,更重要的是,終端手機銷售衰退,影響到整體三星的庫存跟原物料的準備。

那麼,三星會持續低迷多久呢?未來三星的比重將會怎麼改變?三星會不會持續在半導體上被其他國家追上?三星未來怎麼翻身?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9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科技搶先報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黑麥的沙龍
19會員
79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黑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針對美國禁止輝達H20晶片銷售至中國的禁令,本文分析其成效及影響。首先,回顧美國先前限制ASML設備至中國的經驗。其次,分析AI晶片禁令的困難度。最後,探討禁令對中國和輝達的影響,認為中國自研晶片,加速中國晶片研發。結論指出,美國應更專注於自身AI應用發展,而非過度倚賴禁令,避免加速中國技術提升。
2025/04/29
針對美國禁止輝達H20晶片銷售至中國的禁令,本文分析其成效及影響。首先,回顧美國先前限制ASML設備至中國的經驗。其次,分析AI晶片禁令的困難度。最後,探討禁令對中國和輝達的影響,認為中國自研晶片,加速中國晶片研發。結論指出,美國應更專注於自身AI應用發展,而非過度倚賴禁令,避免加速中國技術提升。
2025/04/25
歐盟為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考慮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高額關稅,改採最低價格限制。此舉將有助於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但特斯拉等公司可能因此受衝擊。中國車廠也積極佈局油電車市場,以規避關稅,搶佔歐洲市場份額。
Thumbnail
2025/04/25
歐盟為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考慮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高額關稅,改採最低價格限制。此舉將有助於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但特斯拉等公司可能因此受衝擊。中國車廠也積極佈局油電車市場,以規避關稅,搶佔歐洲市場份額。
Thumbnail
2025/04/22
Wolfspeed,曾是碳化矽晶片巨頭,如今面臨財務危機,股價暴跌。本文分析Wolfspeed由盛而衰的原因,包括來自亞洲國家的競爭,以及在電動車市場的策略失誤。作者認為,Wolfspeed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明朗,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持續補助,否則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2025/04/22
Wolfspeed,曾是碳化矽晶片巨頭,如今面臨財務危機,股價暴跌。本文分析Wolfspeed由盛而衰的原因,包括來自亞洲國家的競爭,以及在電動車市場的策略失誤。作者認為,Wolfspeed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明朗,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持續補助,否則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摘要 M31 科技公司在 2024 年因晶圓代工客戶需求疲軟、客戶項目延遲及大幅研發擴張,導致營收下滑 70%。然而,公司對 2025 年的基礎 IP 需求復甦充滿信心,預計營收將實現雙位數增長,並恢復到 2023 年的水平。公司計劃更謹慎地控制運營支出,並持續拓展中國、韓國和美國的晶圓代工市場。
Thumbnail
摘要 M31 科技公司在 2024 年因晶圓代工客戶需求疲軟、客戶項目延遲及大幅研發擴張,導致營收下滑 70%。然而,公司對 2025 年的基礎 IP 需求復甦充滿信心,預計營收將實現雙位數增長,並恢復到 2023 年的水平。公司計劃更謹慎地控制運營支出,並持續拓展中國、韓國和美國的晶圓代工市場。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三星電子目前面臨的競爭壓力與市場挑戰,特別是來自競爭對手SK海力士與輝達的高端產品攻勢。文章分析了三星在人才管理、生產模式及技術調整等方面的策略,旨在提升其長期競爭力。此外,針對記憶體市場的價格壓力及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三星電子目前面臨的競爭壓力與市場挑戰,特別是來自競爭對手SK海力士與輝達的高端產品攻勢。文章分析了三星在人才管理、生產模式及技術調整等方面的策略,旨在提升其長期競爭力。此外,針對記憶體市場的價格壓力及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三星在第三季財報中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代工業務持續低迷、記憶體漲價空間有限,以及終端手機銷售衰退等問題。文章探討了三星如何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市場走向。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自給自足趨勢,將對三星的利潤造成壓力。最終,文章指出如不改善市場策略,三星可能面臨成長緩和或衰退的風險。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三星在第三季財報中面臨的各種挑戰,包括代工業務持續低迷、記憶體漲價空間有限,以及終端手機銷售衰退等問題。文章探討了三星如何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市場走向。尤其是中國市場的自給自足趨勢,將對三星的利潤造成壓力。最終,文章指出如不改善市場策略,三星可能面臨成長緩和或衰退的風險。
Thumbnail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終端電子消費產品的庫存就進入了調整階段,許多國外科技廠紛紛祭出裁員,而產品的存貨週轉天數也持續上升,直到這次的財報才明顯有較多庫存調整看到成效.....
Thumbnail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終端電子消費產品的庫存就進入了調整階段,許多國外科技廠紛紛祭出裁員,而產品的存貨週轉天數也持續上升,直到這次的財報才明顯有較多庫存調整看到成效.....
Thumbnail
本週操作 這週超廢,除了在群聯做了一個韭判斷,拿本來要380補群聯的錢去買138勝一,被打臉的莫名其妙外,也就是三陽填息做了小價差,然後把6月砍出去的倉都建回來。 自有持股追蹤 群聯: 上週本來是要在董座加碼點的附近再補回,但是越想越不對(女權附體?),覺得GG法說已經預示消費性電子不好,i
Thumbnail
本週操作 這週超廢,除了在群聯做了一個韭判斷,拿本來要380補群聯的錢去買138勝一,被打臉的莫名其妙外,也就是三陽填息做了小價差,然後把6月砍出去的倉都建回來。 自有持股追蹤 群聯: 上週本來是要在董座加碼點的附近再補回,但是越想越不對(女權附體?),覺得GG法說已經預示消費性電子不好,i
Thumbnail
高通公司(QCOM US):5/4(週三)盤後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獲利符合市場預期,但核心業務手機晶片的銷售額年下降 17%,且提出低於預期的展望預估,高通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超過 4%。
Thumbnail
高通公司(QCOM US):5/4(週三)盤後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獲利符合市場預期,但核心業務手機晶片的銷售額年下降 17%,且提出低於預期的展望預估,高通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超過 4%。
Thumbnail
因爲供過於求、客戶砍單、晶片價格暴跌,1600億美元規模的記憶體晶片行業正在遭遇歷史性的崩潰,即使是業內巨頭三星也難以獨善其身。
Thumbnail
因爲供過於求、客戶砍單、晶片價格暴跌,1600億美元規模的記憶體晶片行業正在遭遇歷史性的崩潰,即使是業內巨頭三星也難以獨善其身。
Thumbnail
聯發科的股價已經從高點腰斬,目前手機市場需求疲軟,且各家大廠表示最差的狀況還沒過去,預期2022Q4將有更慘烈的庫存修正,那目前的聯發科值得投資嗎?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聯發科的股價已經從高點腰斬,目前手機市場需求疲軟,且各家大廠表示最差的狀況還沒過去,預期2022Q4將有更慘烈的庫存修正,那目前的聯發科值得投資嗎?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Apple覺得「賣手機很難做」(原因可能是大家不買iPhone了、生態系利潤太爛了、或是必須撤回美國做成本太高了等等),想要再轉型做更厲害的東西來賺錢,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Apple覺得「賣手機很難做」(原因可能是大家不買iPhone了、生態系利潤太爛了、或是必須撤回美國做成本太高了等等),想要再轉型做更厲害的東西來賺錢,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Apple覺得「賣手機很難做」(原因可能是大家不買iPhone了、生態系利潤太爛了、或是必須撤回美國做成本太高了等等),想要再轉型做更厲害的東西來賺錢,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Apple覺得「賣手機很難做」(原因可能是大家不買iPhone了、生態系利潤太爛了、或是必須撤回美國做成本太高了等等),想要再轉型做更厲害的東西來賺錢,你覺得他們會做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