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 VK~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公司 Palantir Technologies 在今年第二季財報中,營收獲利都有超出預期的表現,也推升一波股價。這有一部分歸功於他們借助 AI 這股趨勢、推出人工智慧平台 AIP,成為企業 AI 市場重要玩家。
剛好藉這個機會,來研究這家成立超過 20 年的公司 Palantir。在這期的內容會有: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Palantir 這個名字源自《魔戒》中的「真知晶球」(Palantír)。Palantir 希望公司的軟體可以擁有洞察所有事物的能力,就像真知晶球一般。
至今成立超過 20 年的大數據公司 Palantir 認為,數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Palantir 透過旗下產品整合各種數據,幫助政府和企業(這也是他們最大宗的客戶)從這些數據中找出棘手問題背後的洞察,協助客戶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能讓政府單位成為大宗客戶,和當時 Palantir 成立的背景有些關係。
在還沒深入研究 Palantir 整家公司之前,腦袋一直浮現一個問題:為什麼 Peter Thiel 在 PayPal 出場後,是選擇創辦 Palantir、耕耘大數據領域?(這時間軸的另個發展是 Elon Musk 在同時間跑去創辦了 SpaceX)
要回答這問題就需要把時間倒回到 Palantir 成立的兩(2001)年前。
Palantir 最知名的莫過於他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正是 PayPal、Founders Fund 共同創辦人的 Peter Thiel。這時的他以 1.5 億美元把 PayPal 賣給 eBay,有資金也有時間的他可以展開下個新事業。
但為什麼是大數據?為什麼是透過數據來解決複雜問題?
這可以追溯到過去在 PayPal 時期給 Thiel 的靈感。當時他們建立一套檢測詐騙的演算法「IGOR」,可以把它想作防範網路詐騙的數據分析技術,這後來也引起了 FBI 的興趣。
這時 Thiel 就在想有沒有辦法把這套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在更廣泛的領域,像是識別和跟蹤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這主要和當時美國遇上 911 事件有關。
雖然說 Thiel 有錢、有時間可以創業,也發現數據在解決複雜問題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但他不會寫程式,沒辦法自己搞定整個產品,找到對的人對他(或是 PayPal Mafia)來說,也不是太大問題。
Thiel 從兩個方向開始找人:史丹佛大學、PayPal,也試著在之中尋找交集。他找了剛從史丹佛大學畢業一年、曾經在 PayPal 擔任實習生的 Joe Lonsdale、大學畢業兩年的 Stephen Cohen(後來成為 Palantir 的總裁),還有 PayPal 工程師 Nathan Gettings。
把人找齊後,Thiel 在 2004 年資助他們打造 Palantir 的原型。其中,Cohen 最知名的事就是花了八週的時間把原型打造出來。
這裡不得不佩服史丹佛大學的人才密度,如果你記得我們之前聊過 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Reid Hoffman,當時他會加入 PayPal 也是因為他在大學時期和 Thiel 是好友,被找了進去幫忙。
Palantir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有了工程團隊,也有他們打造出的產品之後,這艘船還缺一位掌舵的人,能夠帶領 Palantir 的人是誰?
Thiel 為此面試了各種有執行長經驗的人,但都沒有找到合適人選。最終他選擇了史丹佛大學法學院時期的同學 Alex Karp 來當 Palantir 的執行長,一路從 2005 年做到今天。
雖然 Karp 沒有技術、擔任執行長、政府打交道的經驗,但他擁有法律、社會學等學位,這都讓他的帶領公司的風格成為很獨特的存在。
實際上,Palantir 在早期吸引到許多非常優秀的人才。目前現任的技術長 Shyam Sankar,在 2006 年以第 13 名員工加入 Palantir。他為 Palantir 打造軟體流程、國防技術上建立很多基礎,近年也推動創新指導計畫 First Breakfast 來幫助新興的國防科技公司。(他自己有寫一份電子報,裡面會分享很多他對於技術和打造團隊等議題的想法)
有趣的是,現任 Y Combinator 執行長 Garry Tan 也在 2005 年加入 Palantir 擔任工程師和設計,而且還是 Thiel 親自挖角他。但待了兩年後,他就跑去創業、離開 Palantir。
Palantir 的執行長 Alex Karp。
Thiel 和 Karp 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家能夠整合大量數據、發現隱藏規則,並且協助決策的軟體平台。
雖然一開始有 Thiel 的資金挹注,但錢還是燒得很快,他們需要其他資金來讓他們可以存活下去。Sankar 回憶說,投資者告訴他們,「我們不會給你支票,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生意。」
Karp 也提到,當時他們在為公司籌資的時候,有數十名投資者拒絕他們。之中講了幾個軼事:紅杉資本董事長 Michael Moritz 在整個會議中塗鴉、凱鵬華盈的高層跟 Palantir 創辦人們講說「他們公司最終將會有不可避免的失敗。」
和國防業務有關的公司通常會面臨一種道德困境,2x2 的矩陣,一條象限是這家公司「本質上在做的事情」是好的(醫療照護、國防安全)、壞的(菸草、酒精);另條象限是這家公司在做的事情「讓人感覺」是好的、壞的(製造武器)。
雖然普遍會認為廣義上的國防科技公司,他們本質上在做的事情是好的,保護國家安全、防範反恐任務等,但加上觀感問題後,通常會讓這些公司讓人感覺在做的事情是壞的,這是 Palantir 在早期面臨投資困境的一大原因,也是 Anduril 正面對的困境。
但 Palantir 也很幸運,他們在 2005 年拿到唯一的早期投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風險投資部門 In-Q-Tel 的 200 萬美元。
這筆資金背後的資源對於 Palantir 的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在接下來三年裡,他們利用 CIA 的數據來訓練他們的分析引擎、和情報部門合作開發反恐軟體,並逐步獲得政府、軍方和執法部門的合約。
在 Palantir 早期階段,幾乎沒有大眾聽過這家公司,直到他們在 2011 年協助擊殺賓拉登後,才引發了更多關注。
雖然在國防領域中贏得認可,但他們還是面臨許多道德層面的爭議,像是 Palantir 曾參與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的驅逐工作,透過自家軟體識別非法移民,讓政府單位能夠突襲他們的工作場所並驅逐家庭。或是,Palantir還幫助洛杉磯和新奧爾良的員警部門,使用數據來預測犯罪行為等。
Palantir 很不像是一間典型的矽谷科技公司,也算是一家大器晚成的公司。如果以同時期的公司來看,Google 在 1998 年成立、2004 年上市;Meta 在 2004 年成立、2012 年上市。同時期的這幾家公司,幾乎以不到十年的時間讓公司成立、上市。但 Palantir 花了 17 年到 2020 年才讓公司上市。
Palantir 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決定上市,是有原因的。在 2013 年 Karp 提到,「公司不會尋求上市,上市會使經營像我們這樣的公司變得非常困難。」但這後來遭到員工和投資者的反對,後來在 2020 年促成了上市,到了近期也宣布 Palantir 將納入 S&P 500 index。
這裡花一些篇幅介紹過去 Palantir 的發展歷程,接著來談他們背後的技術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