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慢慢的讓它趕快出來,」實習生這麼告訴我。
諮商研究所的碩二實習是以學年度計算:上個學年度的學生在六月底結束實習,前往一整年的全職實習後,新學年的實習生就會在9月進到機構裡,開始一整個學年的實習。
前幾天一位前任實習生聊天,他提到申請研究所的狀況。多數研究所的報考人數大抵在數十人到上百人之間,有些研究所的報考人數是一雙手數得完,可是諮商研究所的報考人數,往往是兩、三百人起跳,甚至可能高達四百人以上,在搶百分五不到的錄取機會。
不意外的是,諮商研究所沒有大學科系的限制,只要大學畢業、無論工作經驗都可以報考,換句話說,完全沒有先備知識的限制,因此,我收過的實習生,大學背景相當多元:數學系、政治系、視覺設計系、歷史系、大眾傳播系、社會系、財務金融系…。反正,只要考得上就行了。
這次討論的實習生,可以很清楚的反應出當事人選用物件的各種意涵,而且講得有模有樣:城堡—安全,軌道—可控,蜘蛛—害怕…,聽得我津津有味,可以感受到督生的腦袋清晰,閱讀或圖象理解力頗佳,才能將會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物件一一唱名對應。
「你觀察很仔細,這些連結也講得很有道理;不過,你見到當事人的這些作為,你感覺如何呢?」我問。
「…」督生當機,大概是沒料到我會直接問他的感受或想法。
「OK,沒關係,我換個問法:你猜,當事人選用這些物件,他是想表達什麼嗎?」
「…我想不到…」
那年夏天在京都市裡逛,目標是將「洛陽三十三靈場」走一遍。
京都市說大不大,畢竟當時平安京*是仿照洛陽城的縮小版規模建造,可以想像是一片和諧的皇城,裡頭居住的百姓幾乎都是依著皇族生活起居而維持生計。在那個天災人禍不斷的年代,生命幾乎無所憑恃,只能將大量的不安投注在佛國世界,由此尋得安定。
至於我,則是去了多次京都、讀了《京都33祝福》後,決定以徒步的方式了解這座城市,設定了這個目標;什麼時候走遍這三十三座觀音寺便顥得其次了。
這天天氣晴朗,我來到壬生寺,慢慢走了一圈,找到觀音的所在,拿起手機像是參拜般的拍了照。
古早人每到一個地方會拜碼頭、拜山神,現代人到景點到餐廳,使用手機拍照,動作不同,儀式感意義感卻是無二。
那天回到旅館檢視一天的收穫時,才發現這張十一面觀音的照片,玻璃裡映出是自己的頭,觀音頓時成了觀自在。
自己的所在。
「那也沒關係;」我說:「你在拍片現場,會不會有自己的紀錄觀點或是想要捕捉的畫面呢?」
「嗯嗯,」督生點點頭。
「攝影機擺放的位置,光線的來源、照射的角度,取景時人物佔畫面的比例或位置,其實都有影響吧?」針對督生的過去背景,我舉了他相對容易了解的例子來說明;也幸好我曾經當過攝影助理,對於拍照尚有一定的了解,多少可以聊上一些。
「嗯嗯,」督生點頭更用力,似乎能理解我能說什麼。
「攝影師似乎躲在鏡頭後方,但別忘了,攝影師的視角也很重要;同樣的,諮商歷程中,心理師的感覺也很重要,絕對不會消失不見的。」
「…」督生陷入沈默,似乎在思索我說的話。好一陣子後:「我會慢慢的讓它趕快出來」
到底是要快快還是慢慢,你搞得我好亂呀!不過我沒有這麼說出口。畢竟諮商是段歷程,督導也是。
‥
‥
‥
‥
*平安京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9%B3%E5%AE%89%E4%B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