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研究的路上,選擇博士生的標準往往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次與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的討論,讓我仔細思考了這個話題。當時我向他解釋了許多細節,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答案就是:
**「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這樣的人並不多見,而我的觀察也顯示,只有同時具備這兩種特質的人,才能在博士研究中真正發揮潛力。以下,我將描述兩種常見但問題頗多的學生類型,並說明為什麼需要避開他們。
▋有自己意見,但缺乏技術底氣
這類學生通常是在較一般的學校完成大學學業,到了台大念碩士後,突然變得意氣風發。他們像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洋溢著一種「雞犬升天」的自我膨脹感,認為自己已經是學術圈的翹楚。
他們的自信常常毫無根據,言談間充斥著傲慢與輕視。這讓我聯想到七宗罪中的「傲慢」。我曾經遇過一位碩士同學,在他的原本學校中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剛見面時,我確實感到些許震撼,但隨著時間推移,我才明白,原來「神」的標準有時可以如此低。
這類學生缺乏真正的技術能力,卻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深信不疑。他們在研究合作中很可能成為阻礙,因為他們既無法提出可行的解法,也不願接受別人的建議。
▋有技術底氣,但缺乏自己意見
另一種常見的學生,是那些在台大完成大學學位,但碩士選擇到其他學校就讀的學生。他們往往在大學階段具備不錯的技術能力,但卻因為在台大求學時遭遇挫折,逐漸失去了自信與方向。
這些學生的氣質帶著一種「畏首畏尾」的喪感。他們在高中時可能是「文學王子」或「科學公主」,但進入台大後,遇到了「諸神的黃昏」,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是最優秀的那一群人。
這樣的學生雖然有技術能力,但缺乏自己的見解和主見。他們習慣於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但在博士研究中,這樣的心態無法支撐長期的探索。他們需要的是方向感和對研究議題的強烈興趣,而非單純的技術操作。
▋理想的博士生:兼具意見與底氣
在我看來,最理想的博士生必須同時具備**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擁有自己意見的學生,能夠針對研究問題提出獨到見解,擺脫跟隨他人的思維模式。技術底氣則代表他們有能力把想法付諸實踐,不會因技術限制而止步。
這樣的學生在研究中能夠自我引導,找到前進的方向。即使遇到瓶頸,也能有條不紊地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等待別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避免與上述兩類人共事
在研究生涯中,選擇合適的夥伴至關重要。與那種只有意見卻缺乏技術底氣的學生共事,往往只會讓團隊陷入無謂的爭論。而與只有技術能力卻毫無主見的學生合作,則會讓團隊缺乏創造力與方向感。
在博士研究這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上,唯有那些既能提出自己想法,又能穩扎穩打地實現這些想法的學生,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
希望這些觀察能對想申請博士學位的學生有所啟發。博士研究不是單靠技術能力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憑空想像就能有成果的。找到自己的意見,並建立足夠的技術底氣,這才是通往學術成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