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書名有種惡趣味,就是把「動」拆成「重」跟「力」,小說說的也是一個個反動份子集結成冊的故事,加上紅色的圓點像是槍擊後的彈孔(個人腦補),跨越時空又扭曲、重組了重要臺灣史事件的元素,確實有種進入重力不穩感,讀起來有時輕飄飄、有時沉重,有時又覺得好像知道點什麼,但其實沒有真的這麼知道什麼的趣味。
先從登月說起,不痛不癢的切入反重力的元素。太空人的經驗確實代劃時代的改變,但彼時的臺灣,可真的是米國人都上太空了,結果島內還在殺豬公。就小說情節而言,切入軟禁的橋段再把各種元素揉再一起,是一種時空、事件扭曲的手法,也可能是作者說的反重力,而這些反動的事件,在不同的時空有著差不多的指向,隱隱約約可以看出個輪廓,但又因為雜湊,有了其他的特徵,讓小說跟現實有一些重疊,但不全然相同。
反重力的對象,恐怕不僅是在太空科學上,而是各種政治上的。不管是國內政治、國際政治,都有許多正在發生的動盪。學生遊走在校園間,米國人忙著上太空、越戰和修好與支那的關係,而臺灣則是保釣、退出聯合國和一系列黨外活動。那個時空背景下的個人,在國家的尺度中扭曲,而國家則可能在國際政治間扭曲。這些擰住個人、小國的力量,毋寧是像重力一般,貌似難以抗拒,卻總有一股力量不斷衝撞。
擺脫重力的想望,展現在方方面面。那些成功的案例,成了展品周遊在各處。好像那些美好的想望,都將成為實際。但實際上太空人擺脫了重力,能免不了吃喝拉撒,日常的糾纏和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恐怕才是真實人生。每一個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好像要抓住一個位置,但多數人其實就是偶然的碰上了個激浪,捲向何方時也命也。
小說有趣在每個驚悚的歷史瞬間,都因為故事的敘事角度不同,而有了新的詮釋和變化。若說臺灣近代史研究已經經歷了一種壓縮過的民主轉型,用了極短的時間略過了轉型正義的歷程,直接從威權蹦的一下到了民主社會,那麼在故事腳色間,也有這麼幾個蹦的一下,人生就全然的翻轉改觀。
大人物的周遊流轉和小人物的不斷磕碰,擺脫時空再重新審視,竟也和翻看小說有著類似的感覺。轟轟烈烈曾幾何時,最後終將成了書後的年表上的一行字,甚至寫不上大歷史的一筆。該記得什麼?留下什麼?反重力之後的然後呢,恐怕是每個人都必須自問直面的問題。若說萬有引力是物體間不可擺脫的力量,那麼或許事件間也有程度不同的影響力互相作用著。雖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那也可能是敘事尺度的問題,一如古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尺度不同造成觀察到的現象解釋不同。
推薦給也喜歡帶點科幻元素的朋友,這本書展現了歷史小說元素和科幻小說元素交錯的可能,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趣。也推薦給對臺灣史、白色恐怖時期事件有興趣的朋友,或許不同的敘事視角,可以帶來不同詮釋和理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