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上述這段話,就是《邊城》這本書的開場白,也是整個故事的焦點。我們來欣賞這段話的優美,既是簡潔,又有大模樣,呈現立場感。套進現代人的視野,彷彿有一台空拍機,畫面由遠拉近,鏡頭Zoom In 。這一段描述了整本書最重要的線索。劇中發生地點:"茶峒",位於四川與湖南邊界處,沿著一條官路,遠見一個小山城,這個小地方民風純樸,有一獨戶人家,本書的主角:老人、女孩子、小黃狗,就住在這小溪旁的白色小塔,只有獨戶,夜裡寂靜無聲,祖孫倆相依為命,自成生命共同體。
當讀友讀這段話時,腦中自有一個豐富的畫面,是否可以感覺這地方四面環山,有山有水,景是美,但孤獨一家常駐於此,倒是有點兒淒涼,山城的生活並不富裕,住在這地方, 肯定生活不好過的。
「老人、女孩子(名字叫翠翠)、小黃狗」二人一狗相依為命。老人是小女孩的阿公,小黃狗的角色是用來輔佐小女孩的玩伴,有了小黃狗,視覺上比較豐富,小黃狗自有幫襯的味道。這小女孩的親身母親呢?在小女孩出生不久後就身殺了!小女孩的母親是老人家的女兒,在故事中是約莫十多年前,老人的女兒未婚情形下生下翠翠。可以想像在民國二十多年的那個保守的時代,未婚懷孕是多麼違背社會良俗的行為!原來這小女孩的媽媽,愛上了一個駐防當地的軍人,這一對暗結珠胎的情侶,女人沒有勇氣私奔,男人受不了輿論壓力,於是這軍人最後服毒自殺,小女孩媽媽忍著情苦,等待生下了嬰兒之後也相繼殉情。這故事啟於一個傷痛的開端!老人家註定一輩子盡受折磨,唉!都是愛情惹的禍。老人家只懂粗活,又是男生,有著隔代教養女娃的難,又怎麼能夠教養好一個黃花閨女呢?
命運的輪迴,總是會再出現;命運似乎重覆作弄人!當小女孩約十四五歲時,慢慢的好像略懂人類間異性相吸本能,似情竇初開,又懵懵懂懂,情戀糾纏之結已揉進她心靈深處,但老人家內心的陰影仍存,如何處理面對?在這本書有深度刻劃!
//
沈從文先生的文筆是很不錯的,這本書有點類似古典文學的用語,我怎覺得跟金庸的文筆有點雷同,字裡行間用的很沈重。既然是談情愛,我分享書中某一段形容女子想念她相好的描述:
〞別離時互相咬著嘴唇咬著頸脖發了誓,約好了「分手後各人皆不許胡鬧」,四十天或五十天,在船上浮著的那一個,同在岸上蹲著的這一個,便皆呆著打發這一堆日子,儘把自己的心緊緊縛定遠遠的一個人。
尤其是婦人,情感真摰,癡到無可形容,男子過了約定時間不回來,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那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板跳到岸上,直向身邊跑來,或日中有了疑心,則夢裡必見那男子在桅子上向另一方面唱歌,卻不理會自己...... "
從上段文字描繪中,明明互相咬著嘴唇咬著頸脖發了誓,還是擔心分開幾十天後,男人會不會變了心?岸上蹲著的這一個女人, 癡到不行=! 一直發呆巴望著溪邊,遠眺著,心情忐忑,連做夢都害怕男人在面前卻不再理會自己。
//
這是一本約九十年前的小說,當年十四五歲女孩是不是就很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情愛的感受?是否很清楚地指出她喜歡的對象?同樣的,男生們是如何評估哪估女生是他想要廝守一輩子的對象?據小說中的描述,只有憑一面之缘就立下判斷!只是在現代人的思維中會比較難以接受與想像。大家或許好奇,這小女孩有多漂亮嗎? 沈從文是這樣描述這女生的:
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我們可以想像這女孩從小在大自然中長大,單純天真。
風日裡長養著--> 皮膚黑黑的
觸目為青山綠水-->眸子清明如水晶
大自然既長養且教育她,所以她沒有心機。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奔放,像小獸物。
從作者的描述,這女孩不是國色天香,面容也非楚楚動人,但就是好相處。在這種邊鄉地帶,人們可能就是在風吹日曬下,皮膚就無法吹彈可破,皮膚也無法白裡透紅,盡是風霜歲月的痕跡,莊傢子可能喜歡這類型的女生。我猜,沈從文先生可能自己也喜歡這種沒有心機活潑可愛的女人吧。但也是因為從小就沒有被教養成懂得人情事故,所以當有二個大男孩都同時喜歡她時,翠翠無法表達出她的想法,不知道從小在山野長大,視野與知識不足嗎?才十四五歲的小孩子,能夠理性的分析未來嗎?不得不說,這是舊時代的悲哀,女孩礙於環境,可不能大方地談山自己內心的渴望吧。
這本書的故事描述這邊陲小鎮裡,老百姓是樸實,但情愛從小又有誰教?是一本悲劇愛情小說。小鎮裡有一對兄弟,分別看上了小女孩翠翠。只弟情與男女情又該如何取捨?
在那個年代,在鄉城,因為民智未開,因為生活簡樸,人們有太多的隱約不敢明示吐露,換成現代人,早就攤開一切,一吐為快。時也、運也、命也。
哥哥為了成全弟弟,遠赴他鄉卻意外身亡,而弟弟因覺得對不起哥哥是因他而死,於是割捨這段情愛,不願再找小女孩。書中最終的結尾是一個令人鼻酸的愁悵。沈從文是這樣寫的:「
那個曾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青年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身為讀者,您會期待男主角回來找女主角嗎? 我寧可沒有,這樣作品才能因殘缺而偉大,因傷感才能留下刻痕。
後記:
據資料顯示,據傳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本來是準備要頒給沈從文的,不過,當年他已先往生離世,這就是一個遺憾。
***********************************
書名:邊城
作者:沈從文
出版社:新視野 2022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