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摘:魯迅《野草》

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野草》這本書是魯迅的第一本散文詩集,收錄他從1924年~1926年的散文23篇。


久聞魯迅盛名,但我確未曾讀過他們一本書,這是我第一次讀他的作品。而1924年距今恰100年了。這是一個老作品,讀100年前作品,其文筆真的與現代常見文學作品之筆法很不相同,讀其書,需融入當時的背景,其論述之詞相對於今,我感觸最深的是每一句之構成較長,用詞是古典的,想法是含蓄的,表達是深層的。不過,不管是古或今,一位成功的作家,其文學造詣均為上乘,思想是有深度的,只是表達的手法不同而已。總之,此書我感覺是於其他作品大異其趣!


這本書魯迅的表達手法舉例如下:

「魂靈被風沙打擊得粗暴,因為這是人的靈魂,我愛這樣的靈魂;我願意在無形無色的鮮血淋漓的粗暴上接吻.。。。」這一句「我願意在無形無色的鮮血淋漓的粗暴上接吻」。這一句中直接使用了「無形無色的」加上「鮮血淋漓的」二個形容詞直接串接在一起表達一句話。

咱們現代人慣用短句,也許這句話可能會被某人這麼描述:「魂靈被風沙打擊得粗暴,因為這是人的靈魂,我愛這樣的靈魂;風沙它粗暴強吻,我的魂靈沾滿鮮血。」


在《復仇》這篇散文中,有一句話也是很長:「人的皮膚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鮮紅的熱血,就循著那後面,在比密密層層地爬在牆壁上的槐蠺更其密的血管裡奔流,散出溫熱。」「密密層層地」+「爬在牆壁上的槐蠺」「更其密的血管裡奔流」(PS:槐蠺

:生長在槐樹上的尺蠖。這詞我還真沒見過@@)


「。。將見那鮮紅的熱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溫熱直接灌溉殺戮者。。。」,這句話中構成要素為 「鮮紅的熱血」+「激箭似的」+「以所有溫熱」+「直接灌溉殺戮者」。


以上列舉都是我觀察到這本書中作者魯迅表見的表達方式,再相較近十年來我見到的短言描述法大異其趣。特別現代網路社群媒體盛行,訊息多且快,片段式訊息快速流入眼簾,短語式的快簡易始能符合實況。


例如: 作家黃山料的文筆:「單身久了,想得多了,重新進入一段關係好難。單身的日子,也教會你「自己」有多重要。」這句話共用了五個分段。「單身久了」+「想得多了」+「重新進入一段關係好難」+「單身的日子」+「也教會你「自己」有多重要」。這個單身脫離社交疏離感,感悟到自己多重要,被白話式的解構成很散零的簡易詞,易觸及閱讀者之心靈深處,被認同。我心裡反思若是魯迅的話,可能就不會如此描述成超級感性的肉麻。當然,就商業立場,書要暢銷要大賣,還是要有行銷策略,除了作者外表GOOD LOOK,文筆佳的基本功外,必需要鎖定有目標市場,符合消費者需求(偏好)才行。


//

*********************

書名:野草

作者:魯迅

出版:新視野 2023年6月  

*********************

raw-image



我讀的這本書魯迅《野草》,由新視野於2023年6月出版,這本書中編籍者所撰的前言非常精采,共用11頁描述魯迅寫這本書的背景,概因作者身成在20世紀初北洋軍閥統治下極度苦悶,心境頹唐,既未失理想,但又孤單、寂寞,於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反雛。詩集中形式多樣、想像豐富,富抒情性與音樂性,運用象徵手法,是本符著象徵主義的散文集。編者亦評論《野草》這本書與魯迅其他作品間最大特徵是它隱藏著深邃的哲理性與傳達的象徵性,在現實與人生經驗中體悟生命哲學,用他美形式呈現出來。


另外,在本書中每篇散文後,均附上一位名家的評析,我特別愛看這些名家解讀,名家就是名家,他們的評析有著我沒有的文學深度。總之,讀這些文學作品,會比讀一些雞湯文或書,比較能刻出心靈深度,不似船過水無痕之虛。


假如這本書任一篇文章是由考生在台灣的重大升學考試中出現,我相信評卷老師會大為驚嘆!給予很高評價。

但相對的市場上有些暢銷作者慣用(爛用)詞藻推疊,看似有理,但又觸不到真,其似是而非的相對語句(註1),應該騙不了批定好壞的評審老師們吧? 


對了~ 我對魯迅不熟悉,以上都是我個人偏見,若有偏誤,請專家多指正。



(註1):舉例某暢銷作者的文字表達內容:(幾乎使用了近五十個字表達一個粗淺的想法)


我想學會目中無人

不再考慮別人死活

畢竟恣意妄為之人

往往活得快樂許多

因為他們從未在乎別人感受




我本身在投資行為上,有理論基礎及多年的實務經驗。雖然讀過的財經書籍至少有二百本以上,但仍然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永遠是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希望彼此有緣的人,在投資之路上能夠得到應有的報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夕這位多產的作詞家,作品數量高達4000首以上,您印象中有哪些呢? 像那英演唱的「出賣」、A-Lin「失戀無罪」、王菲唱的「紅豆」、阿妹 「我最親愛的」等等都是........ 他也是個高產量的作家,30多本以上。以上之作品,令您印象是哪些呢?
王定國的文筆,似古典,有文典味,帶點柔軟,有點兒隱諱,給人留點想像空間。關於愛情是有那麼一點殘缺,經歷摧毀後的重生,激發了底層的情感,同時再衍生記憶裡屈辱,悲慟與恐懼並存。如此人生的不完美才夠韻味猶存。
《擺渡人》(Ferryman),全球暢銷300萬本,一書擺渡千萬讀者的心靈。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那個擺渡人呢?(本書已被電影公司買下版權,故事的場景奇幻,也真的很適合被拍成電影)。
林夕這位多產的作詞家,作品數量高達4000首以上,您印象中有哪些呢? 像那英演唱的「出賣」、A-Lin「失戀無罪」、王菲唱的「紅豆」、阿妹 「我最親愛的」等等都是........ 他也是個高產量的作家,30多本以上。以上之作品,令您印象是哪些呢?
王定國的文筆,似古典,有文典味,帶點柔軟,有點兒隱諱,給人留點想像空間。關於愛情是有那麼一點殘缺,經歷摧毀後的重生,激發了底層的情感,同時再衍生記憶裡屈辱,悲慟與恐懼並存。如此人生的不完美才夠韻味猶存。
《擺渡人》(Ferryman),全球暢銷300萬本,一書擺渡千萬讀者的心靈。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那個擺渡人呢?(本書已被電影公司買下版權,故事的場景奇幻,也真的很適合被拍成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1984年,由皇冠出版社印行的第二本書是《春衫猶濕》,這是一部書信體愛情小說,當年在皇冠雜誌連載時,曾引起海內外頗大的迴響,甚至收到美國和歐洲讀者的來信。二十餘年後,中國大陸網站居然還有讀者在詢問、傳抄、討論這本濃情蜜意的書,讓我感到十分意外與高興。  此書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讀者喜歡這個書名,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Thumbnail
讀了半天《戰國文字通論》,有點累,於是找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讀⋯⋯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1984年,由皇冠出版社印行的第二本書是《春衫猶濕》,這是一部書信體愛情小說,當年在皇冠雜誌連載時,曾引起海內外頗大的迴響,甚至收到美國和歐洲讀者的來信。二十餘年後,中國大陸網站居然還有讀者在詢問、傳抄、討論這本濃情蜜意的書,讓我感到十分意外與高興。  此書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讀者喜歡這個書名,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這部小說是我第一本「歷史小說」。 實際上很多討論者會認為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哲學小說」。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Thumbnail
魯迅的《藥》為一篇反映社會現實的短篇小說,內容大意為革命烈士為遊行示威慷慨赴死,然而他的鮮血卻被無知迷信的大眾認為是癆病的治方,使得主角爭搶著「人血饅頭」去治兒子的病。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Thumbnail
讀了半天《戰國文字通論》,有點累,於是找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讀⋯⋯
《文藝春秋》引起共鳴與同感並不意外。而且這種共鳴,所招喚起的情懷,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同代人」。就算不是標準文青——其中作者展現出一種承襲前代的廢材氣息(例如駱以軍?),卻也正是是這種「廢材」與「偏差」散出的寂寞氣息,形塑起這一代,甚至前溯與後推鄰近世代文青臉譜——,在接觸「漢聲小百科」、「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