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想降低對台灣晶片的依賴,但台灣不打算讓出這個關鍵角色。台灣與其半導體產業,堪稱全球經濟的“咽喉”。從手機到人工智慧模型,各式產品都依賴台灣擅長生產的晶片。然而,這座自治的島嶼,即便被中國視為領土的一部分,在中美對峙中無疑會成為焦點。如果台灣的晶圓廠遭到摧毀或產出被禁運,全球供應鏈將陷入混亂。這也是為何美國、中國、日本等國積極推動晶片生產的多元化,藉由補貼在本地或他國生產。
分散供應鏈對其他國家來說再合理不過,唯獨台灣例外。對台灣而言,這樣的改變既威脅經濟也關乎國家安全。若產業規模縮減,不僅經濟受損,台灣的戰略價值也會下降,這可能削弱西方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力度,反而讓中國得以在不損失晶片供應的情況下更容易對台灣採取行動。因此,即便各國政客和企業大佬都在宣揚“晶片自主”,台灣卻拼命要維持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台灣是晶片生產的首選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於 6月 4日的法說會表示:
「第一優先是台灣,第二優先也是台灣,第三優先仍然是台灣。」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也在 5月 20日的就職演說中宣示,台灣將成為“矽島”,並誓言在 AI領域保持領先。
“護國神山”地位有多重要:看半導體產業如何支撐台灣經濟就知道
台灣人稱半導體產業為“護國神山”。全球超過九成最先進的三奈米製程晶片皆由台灣生產,這些高端製程主要由台積電負責。晶片產業對台灣經濟舉足輕重,去年佔國內生產毛額的 13%,其中台積電便貢獻了 8%;晶片同時佔台灣出口的四成。
全球湧現補貼浪潮:美歐日晶片自主的豪賭,台灣該如何接招?
各國對降低對台依賴的行動早已展開,並且愈演愈烈。美國在 2022年通過《晶片法案》,拜登政府補貼包括英特爾、三星等在內的企業,共計 220億美元,目標是把先進半導體帶回美國本土。德國、印度和日本等國也有大規模補貼計畫,日本政府支持的企業 Rapidus 計劃在 2027年生產出兩奈米晶片。台積電也在美國和日本設廠,聯電與世界先進則分別在新加坡和印度建造晶圓廠。
表面上看,這些計畫似乎會逐漸削弱台灣在全球晶片產業中的核心地位。台灣在 10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市佔率從 2019 年的 90%以上下降至 2022年的 70%,預計 2032年將進一步降至 47%。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和波士頓諮詢集團的分析,美國的市佔率則會從零提升至近30%。台積電在台灣的長期資產比例也從 2016年的 98%降至 2023年的 81%。
成本高昂的技術博弈:台積電如何巧妙布局產能與製程優勢?
然而,細究之下情況不盡然如此。魏哲家向投資者保證,台積電仍有八到九成的產能會留在台灣。隨著技術不斷推進,海外晶圓廠的製程可能很快就會落後。亞利桑那州的首批晶圓廠將生產四到五奈米的較舊製程晶片,而台積電在台灣的晶圓廠則計劃於 2025年生產兩奈米晶片,並於 2028年生產 1.4奈米晶片。台灣科技部長吳政文 5月 22日強調:
「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依舊會優先在台灣推動。」
台灣的成本優勢依舊無可取代。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指出,美國的晶圓廠建設成本是台灣的四到五倍。
打造「護國神山 2.0」?端看台灣產業如何領先 AI 佈局
台灣政府及企業現正努力拉大與世界的差距,AI成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台灣官員稱之為“第二座護國神山”。美國半導體企業 Nvidia擁有 88%的 GPU市場份額,這些提供 AI運算的晶片主要由台積電製造與封裝,過程相當複雜,需要將多顆晶片疊加於晶圓之上。台灣還組裝了九成的伺服器,這些伺服器使用 Nvidia的晶片。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月時稱台灣為“AI工業革命的基石”。工研院副院長林傑夫表示:
「台灣希望協助國際企業成為下一個 Nvidia。」
去年,台灣政府通過立法,提供半導體公司 25%的前沿技術研發稅額減免,及 5%的先進設備購置抵扣。政府另一個重點是發展晶片設計,目標是在 2033年前,將台灣晶片設計的市佔率從 20%提升到 40%。其核心目標是吸引智慧財產權進駐台灣。
如果,現有的補貼熱潮無法撼動台灣在晶片產業的領導地位,那什麼能威脅到台灣呢?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美國政府可能會以國安為由,要求一定比例的先進晶片必須在國內採購。
護國神山面臨哪些隱憂:半導體產業的能源與勞動力挑戰
台灣還面臨其他挑戰。2023年,台積電消耗了全島8%的電力,而台灣的電力供應約八成仍依賴化石燃料。台灣在減碳進程緩慢的情況下,企業可能要為有限的再生能源競爭,或在 2026年歐盟新碳稅實施後支付碳關稅。台灣還面臨人口老齡化與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台灣在 2018年推出“金卡”簽證吸引外國人才,但來台的外籍勞工中,願意為本地企業工作者寥寥無幾,主要因薪資較低。
中國市場如何逐漸脫鉤:中台科技鏈重塑的低端競爭
另一個潛在威脅是西方和台灣正逐漸與中國脫鉤。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米勒指出,在西方技術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壓力下,中國已在一定程度上自台灣脫鉤。2023年,台灣對中國的晶片出口下降 18%,從 580億美元降至 470億美元。中國雖然技術上還不足以威脅台積電,但在中低端市場上卻有競爭優勢:中國的 10至 22奈米製程產能占比預計將從 6%增至 2032年的 19%。
應對“灰色地帶”風險
儘管全球對半導體產業進行補貼和分散化佈局,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核心地位依然堅固。雖然風險無法完全消除,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緩解。在富裕國家的敦促下,部分消費產品可能會選擇使用較不先進的晶片,以減少對台依賴。台積電可以通過擴大庫存來應對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干預:2023年,台積電的庫存達到 87天,較 2017年的 46天增加近一倍之多。
若中方真的入侵,台積電的設備大多數來自荷蘭企業 ASML,這些機器可在入侵情況下遠端停機。然而,戰爭風險始終籠罩在台灣晶片帝國的上空。一位半導體高層在新竹被問到最糟情況時無奈表示:
“這時候晶片已經不是重點了。我們不希望人們只喊著‘救晶片,不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