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初選擇去荷蘭就是看上這個國家不用第二外語,只要英文程度符合就可以前往了。荷蘭是所有歐洲國家裡英文程度最好的國家,英文在荷蘭不只是日常溝通,也可以保命自救。例如我在海牙的時候,錢包連著居留證一起被盜,當時我就是用英文報案的。
但英文並不是荷蘭的官方語言,荷蘭語才是。所以當你去超市採買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你只能憑著包裝上的圖案跟內容物採購,否則你就得要一直用手機在旁邊翻譯。但這點小事總是可以熬過去的。
大部分的時候無論你在買東西、看病、在餐廳點餐、到銀行開戶、客訴、到市政府辦事,通通都可以講英文。
在荷蘭念大學,英文必須達到歐洲共同語言框架的B2,這跟在荷蘭上班需要的是同個等級,畢竟念書要用的語言可不比上班要少。
在荷蘭念書會有大量的作業跟討論,這些都逼得你不得不把英文學好,因為這直接關乎你的成績。然而在台灣,我們的語言教育卻只強調讀和寫,而不是聽和說。我的英語口口就是在前往荷蘭前那幾個月積極練習的,然而還是有同學會聽不懂我的發音。所以我當時在課堂之外,還會持續用*回音法練習。
聽力就更困難了。在台灣大多數人用的教材學習的都是美國腔,然而我在的不是美國,而是荷蘭。雖然大多數荷蘭人講英文都有個腔調,還算能夠理解,但如果你的課堂像我一樣有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同學,你就得要用猜的,用你能聽得懂的上下文,去猜測對在說什麼。
有口音不能直接代表語言程度。所以就算你的英文有濃厚的亞洲腔,那也無須在意,發音是可以學習的。我記得我們的英文評測方式不是單純的考試,而是在期末會有每個人上台報告的時候。我自認自己的發音還算可以,然後我的結果卻只有B2,有濃厚口音的德國同學,他的英文程度居然有C1。我在報告後請教他,要如何把英文提升到C1,他說,你必須熟悉文法、使用更複雜的句型結構,還有更高級的字彙—也就是,要念書。
只有幾個月準備英文的我,或許能夠準備到B2等級就該慶幸了吧。
而無論你畢業後決定留在荷蘭工作,或是在其他國家上班,我認為留學時應該要把握時間把英文學到最好,尤其如果你在課堂有很多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更是一個好機會。我在當時課堂內外的努力,都在我第一份在荷蘭的工作中,發揮到最大的效益—我可以聽得懂十幾種英文口音,還可以和這些同事溝通協作。我充分感受到,把自己浸在說外語的環境能夠進步得有多快,畢竟你必須要在這個環境中生存,而生存就仰賴和周遭環境溝通。
*回音法(Echo method),台大外文系史嘉琳教授Karen Chung所獨創,簡單的說就是聽完句子後馬上模仿,直到能夠盡可能模擬出發音為目標,跟所謂的影子跟讀法(Shadow method)是不一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