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又大又甜的番茄嗎?這個願望終於不再是夢!

想吃又大又甜的番茄嗎?這個願望終於不再是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現代番茄雖然個頭越來越大,但味道卻不如從前。原來,這是我們過去育種過程中一些「自作孽」的選擇造成的。比如,為了讓番茄看起來更漂亮,育種家選擇了能讓整顆番茄均勻變紅的基因,卻不小心降低了番茄累積糖分的能力。另外,讓果實變大的基因也會造成甜度降低,畢竟植物每天產生的養分是有限的,要麼養大個子,要麼存糖分。

又大又紅的番茄卻不甜,怎麼回事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又大又紅的番茄卻不甜,怎麼回事呢?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但最近,科學家們找到了突破這個限制的方法!他們發現了兩個關鍵基因,這兩個基因會抑制番茄中負責製造糖分的酵素。當研究團隊把這兩個基因關掉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番茄的糖分含量提高了30%,但果實的大小卻幾乎沒有改變!

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在不犧牲果實大小的情況下,讓番茄變得更甜美可口。

這個研究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對更美味番茄的期待,也展示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如何幫助我們突破作物改良的瓶頸。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在市場上買到這種既大又甜的完美番茄了!

想看更多嗎?點這裡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81會員
58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