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手上有的是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債、金融債,這些債券ETF都跟股票ETF有許多差異,認識這些差異,對你持有的資產有更多了解,投資時也更能找到符合需求的商品。
當你買入一張債券,發行債券的機構就欠你相應的錢,政府欠你就是公債,公司欠你就是公司債,這張債券約定好不會變的票面利率,按照到期天數給付固定的利息,到期後還你票面價值的本金。
假設甲公司發行了100元5%利率的十年期債券,你原價買入,花了100元,每年會拿到5元的利息,十年到期後收到100元,那麼你在整個持債期間共會收到:
100+100*0.05*10=150
金額是固定的。因此債券收益理論上完全可預期。
然而市場利率是會變動的,當降息時,前一年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高,舊債券就會漲。
因為新債券收到的利息較少,舊債券利息較多,自然更值錢。
反之,當升息時,新發行的債券利率比舊債券高,自然舊債券價格就會跌
債券的本質是持有到期,只要你持有到期,中間價格無論怎麼變化,即使100元的債券跌到剩1元,最終到期都會收到當初約定的100本金+50利息,是真正意義上的「不賣出就沒有虧損」。
因此購買債券時,你只要專注在購買當下,到期年限中收到的保底總利息是否滿意,買下去的瞬間就固定了。
中間價格漲了賣掉,跌了不管他,不違約的前提下沒有風險。
債券ETF是幫你持有一籃子的債券,分散了違約風險,因此比投資單一債券安全。
有人會誤會債券ETF價格會變化,因此直債才有保本功能。
事實上,債券ETF只要你持有到他的平均到期年限,大致上不會誤差太多。
這代表他有多分散,分散的好處是這272家任何一家違約了,影響你的績效也不大。
這代表你在11/22買入的債券,持有26.58年後,每年最少能收到的利息。有時候會因為利率環境等因素多收到一點,但只要沒違約,每年6.13%是保底的收入。
注意,這個6.13%是你買入當下的價格,比方說你100元買,之後價格漲到200元,還是只能一年收6.13元。同理,跌到50元也跟債息無關。
這代表這籃子的債券票面利率多少,這對投資人不重要,因為債券有新有舊,接近到期日的債券本身就值錢,票面低不代表債券沒有資本利得。看最差殖利率就可以。
與資本利得有關的部分,升息1%跌13%,降息1%漲13%,這邊是指市場利率升降,不直接等同聯準會的利率。如果你的目的是長期領息,這跟你毫無關係。
這是代表你買入的6.13%債息能持續多久,只要你持有26.58年,你最終收到的息:
每100元*0.0613*26.58=162.9元
而到期時你賣掉ETF也能拿回本金100元。
買入債券ETF等於付管理費讓經理人幫你組債券梯,債券梯的意思是,他會在存續期間太短時,賣掉舊債券,買入新債券,這個做法能讓你每年拿到的配息大致固定。
由於是一買一賣,如果舊債券價格跌,新購入的債券票面利率就會比較高,如果舊債券價格漲,買到的新債券數量就會比較多,兩者都會讓你收到的債息維持不變。
當然少許誤差免不了,但你持有越久,誤差會越小。
即使利率環境變化8%,最終誤差也僅約1~2%
因此,買賣債券就成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項。
如果債券漲多了,價格反映了3年以上的債息,那我可以賣掉,提早收到3年份的債息。
如果債券跌了,我不理會,繼續收一開始預期的債息。
比方說10元的債券,每年配1元,如果價格漲到13元,我就賣掉買其他的資產。
如果10元的債券跌到7元,我不理會,仍然每年收到1元債息。
無論如何你不會收到跟你預期差太多的收益。
債券ETF的特性,是優點也是缺點。
一檔配10%的高股息ETF,股價上漲股息也會變多。
一檔配10%的債券ETF,無論漲跌都債息都是固定的。
10元的高股息ETF ,配息10%,上漲到20元就會配2元,下跌到5元就配0.5元。
10元的債券ETF,配息10%,價格無論怎麼變化都是1元債息。
因此如果你非常重視穩定,債券ETF的可預期性是更高的。
當然,長期而言,經濟環境向上,股票比較賺錢是一定的。
債券ETF的價格漲跌,與你將收到的債息沒有太多關係。
漲也許會多一些資本利得配息,跌你還是有買入當下的保底債息。
你要關心的只是在雞值錢的時候賣掉,雞不值錢,你可以一直收到固定的雞蛋,直到雞價回到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