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書宅 –冬。至
年底快到了
雖然每年都覺得時光匆匆
但今年真的是感覺特別匆匆
完成了許多會被說是“人生大事”的事
解鎖了很多曾經沒有過
也遇到多次或遠或近的離別
可以了 39的這年
真的是努力的奔跑過
準備跟2024說再見
但我想
很多在今年發生的事
都會一直在生命中烙印著的吧
=========本期內容=========
這期共有3本書評:
*無名之子 – 就大概是個序幕
https://vocus.cc/article/674c5ac8fd897800012ea2c0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 – 我的心得也要很透明
https://vocus.cc/article/672a227cfd897800010c7ff4
*侑人生圖書館 - 有個人會捧著書,從迷霧裡向你走來
https://vocus.cc/article/6730a2d8fd89780001702d95
本月新書書報:
*像這樣的小事
*各種悲傷
*彼得.施雷米爾的奇幻之旅:出賣影子的男人
=======12月書報=======
12月書報 – 年。末
這個月的將出版新書
似乎都帶著點冬天的寒冷感
有失去、有悲傷、有貪圖某種溫暖而帶來的失去
但這就是人生吧
在2024的最後一個月
是這樣一些書
似乎也是一種回顧檢視的徵兆
+++++文學+++++
1. 像這樣的小事
By 克萊爾.吉根
像這樣的小事
我是被書名吸引的
畢竟生命中很少轟轟烈烈
大多都是一些小事
就像雷蒙卡佛說的“一件很小、很美的事”
也很是一些很小、但很刺痛的事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
被這些小事反反覆覆的扎在身上、扎在心裡
然後停下、深吸一口氣
再繼續往前
我們都是如此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097?loc=P_0004_003
在表面和諧中不尋常地展示日常生活的暴力。
(中略)
「克萊爾・吉根的小說就是這麼純粹,美麗、溫柔,扣人心弦,短短一本書卻能將你擊碎,我在火車上邊讀邊哭,哭到淚流滿面。」──席尼‧墨菲
種種微不足道的小事,便累積成了一生。
都是小事,為何會時刻恐懼擔憂呢?
為什麼愈近的事物愈難看到?
一九八五年愛爾蘭冬天,大寒肆虐。幾週後到聖誕節期間,煤炭商人比爾‧費隆忙得焦頭爛額。冰凍的小鎮裡,只有三種人得以自由出入鄰舍前後門:神父、醫生、運煤炭工人。一個冷冽清晨,當比爾親自為當地修道院送煤炭時,他意外發現一名衣衫不整、赤腳的女孩被鎖在煤倉裡……
感人肺腑、暢銷全球的小說《像這樣的小事》,是一部關於希望、無聲勇氣,和人性同理心的故事。俯仰之間,喚醒讀者良善與改變的可能性。
「聖誕節總是會激發出人們最好的一面和最壞的一面。」
烏鴉滿天的十二月。我們究竟是習於受苦,還是乾脆視而不見?
有時候,真正的故事並不想被人述說。
「克萊爾‧吉根有本事用一段話講述一個故事,或者將一本小說壓縮成幾千字。」──《紐約客》
簡潔的力量。克萊爾・吉根寫得不多,也不常發表文章。但評論家、讀者和書商都注意到了。這是一本小書,作者筆下的小鎮範圍可能很小,卻細節豐富,語言純樸,接近完美。習慣了艱苦的生活時,人可能沒有能力去偏離常態,因此這場道德偶遇下的良心危機,贏得全球書迷熱烈的回響。長達廿五年寫作生涯,克萊爾・吉根總共只發表近十四萬字,集結成五部作品,被翻譯超過三十五種語言。儘管她的作品很少,卻被編入學校教學課綱,並贏得了許多獎項和獨立書商的熱情追隨者。
《像這樣的小事》全書共四萬字,作者寫了將近十年。麻雀雖小,卻是個雞蛋與高牆的故事,兼具普世及警世棈神,二○二一年出版後,成為里程碑的代表作。
(後略)
2. 各種悲傷
By 瑪麗安娜.萊基
小時後常在想
這世上有針對各種事情的算數
例如有<八百萬種死法>
有<死前要做的99件事>
有<十一種孤獨>(我很喜歡這本書)之類的
但似乎很少看到對用悲傷的統計
是否悲傷是人類最深且廣的情緒
所以難以分類、涵括
如同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同”
悲傷
可能是一種“無邊際”的情緒吧
所以看到這本書
就覺得 嗯,想看看寫了多少種悲傷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229?loc=P_0004_027
我和維澤小姐都是失眠專家。
從小在我內心的畫面,從來就沒有毛茸茸的小羊跳過柵欄。
在我想像的草地上站著的,都是狡猾世故的老羊,你在內心輕輕喊一聲「跳呀」,牠們動都不動。
「你還得早起呢。」老羊咩咩地訕笑著。
每一種難以啟齒的困擾,都打造出一個古怪、憂鬱卻美麗的小世界
《各種悲傷》是一部文學選集,準確和幽默地剖析了失眠、告白失敗、無端受氣、強迫症、飛行恐懼甚至更糟的情況。
作者瑪麗安娜.萊基透過溫柔又含蓄,幽默又帶點荒誕的筆法,描寫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各種困擾情境。書中的文章最早以專欄的形式刊登在德國《今日心理學》雜誌上,包括一系列短文隨筆、小故事與回憶錄。每位主角內心飽受各種困擾──深受失眠所苦的維澤小姐、無法克服幽閉恐懼的波爾先生、初嘗失戀天崩地裂的麗莎、無法抑制雙手顫抖的瓦迪姆先生……日常中的各種悲傷困擾著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每個小人物。
在作者敏感的洞察力與細膩的文字下,各種心理困擾,不被描述成病態,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讓讀者用一種好奇但友好的眼光,同理書中每個角色的困境。宛如一部充滿意象的短篇故事集,讓人不自覺沉浸。如何學會忍受你的怪癖,如何與自己處得更好,以及如何應對大腦中最嚴重的裂縫,都能在裡面找到答案。
世上多數人看起來都乾淨整齊,內心深處卻猶如沙發底部雜亂無章。
(後略)
3. 彼得.施雷米爾的奇幻之旅:出賣影子的男人
By 阿德爾伯特.馮.夏米索
這本書我曾經買過舊版的<失去影子的人>
(群星出版)
注意到新版的書名
更…破題了
而且定調了他是自己的選擇
舊版更像難以判斷
在那當下
他是否是完全清醒的自由意志
亦或是更像我們在人生中常因為那一刻的迷惑
而做出難以收拾的決定
故事細節有點淡了
但依然記得讀完的…蒼白感
是一種理解以及說不出口
最後只能嘆氣的感受
影子當然有很多隱喻的可能
是自己的黑暗面
是慾望
也是自我
而你
願用什麼來交換各種慾望?
=========以下為摘錄於博客來之書介=========
出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625?loc=P_0004_047
(前略)
彼得.施雷米爾是個平凡的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尋求機會。他在一場奢華的聚會上偶遇能從口袋拿出各種寶物的神祕灰衣人。受到誘惑的施雷米爾,拿出自己的影子與灰衣人交換數不盡的財富。然而,這卻讓他付出了意想不到的代價──沒有影子的施雷米爾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怪物。陷入絕望的他,下定決心踏上尋回影子的道路。
在這段孤獨的旅途裡,施雷米爾遇見忠誠的僕人班德爾、狡猾的騙子拉斯克,以及美麗的戀人米娜,眾人交織的命運將通往何方?最終,當灰衣人再度現身,施雷米爾能否戰勝魔鬼的低語,取回自己的影子,抑或抵擋不住欲望的沉淪,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中略)
書中主角彼得.施雷米爾為了追求財富,選擇出賣自己的影子,卻因此失去了社會認同,無法融入人群。這正反映了當時歐洲社會的階級分化,以及人們對於物質與身分的追求。
作者透過影子對身分認同、社會階級、物質與精神的衝突等提出深刻的反思,而這些議題在當代社會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反映出當代人們普遍的欲求與焦慮。
(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