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稅」、「碳權」,講到「碳匯」,可能有些農友心裡開始產生困惑,小靖要「轉行」了,不寫農業文章了,滿滿經濟學的基調,到底是怎麼回事。要寫這個系列之前,我真的思考了好久,想著這些事不該把農民朋友排除在外,又想著大家到底該瞭解到什麼程度,坦白說真的很傷腦筋。
前面那幾篇的鋪陳都是不得不為之,沒有那些提要就直接進入正題,大家肯定會一頭霧水,不由得產生天翻地覆的錯覺,這世界走到現在這個狀態,每個人都脫不了關係,或許我們不會看到末日來臨,但未來的子子孫孫肯定難以逃離,何況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各種的不適。
該冷的時候不冷、好久沒有一滴雨、病蟲害越來越難治、天災的影響不斷破歷史紀錄、農作物沒有最難種只有更難種、市場高價是因為田裡沒有東西...這些問題一天一天壓得人無法喘息,以前說「氣候異常」,成了常態之後,我們只能接受「氣候變遷」。
過去「花掉」的,現在開始「存回去」,是否來得及,還是未知數,但不做就只會越來越糟,直到無法挽回,誰知道能不能找到第二個地球搬過去,所以我們只能顧好目前唯一的地球。我們去瞭解「土壤碳匯」不只是為了「賺」碳稅、碳權,而是為了從最接近自己的立足點造出一點可能性,你一點、我一點,或許真能聚沙成塔。
土壤儲存碳指的是「腐植質」,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二氧化碳進入,死亡後埋在土壤當中,沈積很長一段時間後成為腐殖質,只要不接觸空氣,便能持續封存,大部分土壤中的腐植質存在超過100年,不會分解成二氧化碳。
有幾個最有效的土壤碳匯,我們可以先知道,分別是「深根作物」、「覆蓋作物」、「永久牧草地」及「泥炭地」。
根據研究,一公頃多年生的「深根作物」每年大約可以增加0.35噸的碳含量。作物根系更進入土壤深層,暴露在空氣中的機率便會降低,二氧化碳就越不容易跑掉。
關於「覆蓋作物」,小靖在《農業關鍵字》當中就有提到過,連結會放在文末,覆蓋作物的碳儲存能力,整年累積下來一公頃約有0.27至1.03噸,特別是在剛開始實施覆蓋耕種的頭幾年,效果最顯著。
「永久牧草地」有別於耕地,對土壤的干擾最小,可以儲存更多碳,被認為是土壤碳匯之中最有前景的項目。在缺乏農業勞動力的地區,必須選擇長期休耕的情況下,或許可以轉作永久牧草地。
「泥炭地」是世界上碳密度最高的陸地生態系統,通常在潮濕和缺氧的環境下累積,生成的速度非常緩慢,雖然只佔全球土地的百分之三,卻儲存了全球土壤有機碳總庫存的五分之一。但目前有許多泥炭地正在退化、乾枯,將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泥炭地復育刻不容緩。
以正在進行經濟栽培的耕地來說,我們依然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增加土壤碳匯,下回再述。
相關閱讀:農業關鍵字-覆蓋作物
https://fuyirita.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