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含有「土壤」共 6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李偉文的沙龍
2024/11/23
氣候變遷下的秋天
今年的秋天不像印象中秋高氣爽適合登高望遠的好時節,一方面是接二連三的秋颱來襲,另外是東北季風帶來綿綿不絕的陰雨天。 過往台灣的秋天是一年氣候最穩定晴朗的季節,因此許多戶外的大型活動都在秋天舉辦,同時幾乎大部分學校的校慶運動會、園遊會也都在11月前後,但是今年的天氣都讓活動主辦單位傷透腦筋。 比如
#
雨林
#
熱帶雨
#
土壤
1
留言
老葉報報
2024/11/22
臨界水分閾值與永久凋萎點
聽過「永久凋萎點」(Permanent Wilting Point,PWP)嗎? 「永久凋萎點」指得是,當土壤已經乾到植物無法從中吸取到水分的程度。 還有,什麼是「臨界水分閾值」?
#
植物
#
缺水
#
土壤
3
1
❦ 莊小昕
喜歡
謝謝老師分享!這篇內容非常好看!
老葉報報
2024/11/21
土壤質地如何影響生態系統的水分限制
植物從哪裡吸收水呢?當然是土壤囉!但是土壤的含水能力,因為顆粒的大小而有不同;近幾年的暖化,更會加速蒸散作用。 但是,不同的土壤面臨到升溫,水分蒸發的速度不同,而它們存水與供水的能力,也受到土壤質地的影響。 到底什麼樣的土壤,受到暖化的影響比較大呢?
#
植物
#
土壤
#
農作物
3
2
❦ 莊小昕
喜歡
謝謝老師分享,全球暖化影響的層面真的太大了……
細雨徐行的沙龍
2024/11/21
生物炭於水質淨化及相關應用之彙整
生物炭作為碳移除主流技術方案之一,目前大部分的應用途徑多與土壤相關,例如土壤改良劑以及搭配肥料使用達到緩釋效果。但只要是生命週期最終階段能夠穩定長期固存,都具有碳移除潛力。本文詳細介紹了生物炭之生產方式、特性以及包含水質處理在內的多種常見應用方案及其機制。
#
生物炭
#
碳移除
#
水質
5
留言
靖在不言中
2024/11/19
多出來的碳權
碳權(carbon credit)簡單來說就是碳排放權,在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簡稱《京都議定書》)中制定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碳排放許可權(carbon allowance)便是源自於此,並由碳權衍生出交易機制,出售未使用的碳排放權,碳權竟也成了商品。 在這篇文
#
碳權
#
碳匯
#
二氧化碳
1
留言
艸門東的沙龍
2024/11/19
被火紋身的小孩
這次要介紹的植物,其實也算常在路邊山裡被當雜草的一款,第一次認識它,是在大學時期植物學的戶外課中,經由教授的介紹,讓我對它印象深刻,直到數十年後再見,感覺分外有種熟悉感。 為何對它印象深刻呢?因為這植物呀,在它的葉面上有著像是被碳火灼傷V字痕,名字也跟其相關,叫做—火炭母草。
#
中草藥
#
火灼傷
#
植物
1
留言
付費限定
Jauh Tom的啦滴賽
2024/11/16
《火星上的一座城市》第10,11章-糞便、食物與循環
### 第三部分:口袋伊甸園:創建不那麼糟糕的人類生態箱 10. 輸出與輸入:糞便、食物與循環 太空人生的偉大「閉環」哲學** 想像一下,你站在火星的荒漠裡,頭頂是毒霧般的紅色天空,腳下踩著有毒的塵埃,而你的第一個念頭居然是:「午餐吃什麼?」歡迎來到太空定居生活的核心議題之一:如何處理
#
太空
#
糞便
#
地球
喜歡
留言
JC Talks
2024/11/15
按步就班是上策~鬆土咖啡預約味蕾豐收
很多年前,《愛拚才會贏》這首台語歌紅遍大街小巷,歌中一句「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按步驟、老老實實的去打拚,總有出人頭地、歡喜豐收的一刻。
5/5
鬆土咖啡
#
鬆土
#
農耕
#
照起工
36
8
IvyTravelChannel
2
想知道JC怎麼找到這麼多有趣的咖啡廳呢?不僅名稱,連餐廳都好特別,每次都很佩服你的眼光
Allen聊聊大小事
2024/10/24
【種土】觀後感之二: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將訊息傳給好友,讓他們務必來看這部片」 從「種土」的故事中 我想要分享的另外一個點是:「向外溝通」 首先真的要感恩導演顏蘭權對於議題的敏感度 毅然決然的蹲點拍攝本片的兩位主角 八年的時間是如此大的毅力與決心 如此的付出才有辦法讓這個「基礎建設級別」的議題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
紀念館
#
基礎建設
#
分享
喜歡
留言
付費限定
Down to Earth 親土生活
2024/10/17
開耕了
種蕃茄 經過了一個雨季的荒廢,還有颱風季因為區域排水溝不通造成淹水大半月的浩劫,經過慢慢整頓,農場終於進入可耕狀態,迎接秋冬種植季的開始。 正覺得進度落後,今天先拿寬鋤頭除草,再拿深鋤頭挖深,順便確保水平基準線,這樣以後淹灌植株吃水才能一致,不會有深有淺。再種下蕃茄,間隔穿插蔥株來避忌蟲害。
#
淹水
#
農業
#
土壤
2
3
陽台觀察者
又是一個好的勞動天了,恭喜nipa開耕了。❤️ 也謝謝分享把水留住,滋養土壤的智慧。我住家曾想收集雨水利用,可惜大樓頂樓的排水孔直接通到地下室,管線深埋柱子裡,想中途截水出來用也沒辦法。但開心知道nipa有自己的土地可以打造自己的儲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