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在不在乎土壤碳匯,只要是農民,沒有人會輕易忽視養分管理。
只不過這裡我們著重在「腐植質」,小靖以前的文章就有提過,腐植質不易分解,是土壤當中最主要的有機成份,對整個土壤生態來說非常重要,也是土壤有機碳的來源,而「微生物」的參與在這當中也佔了很重要的位置。
當然,不只是固碳來增加土壤碳匯,也能保證另一項正循環,增加土壤有機碳可以提升土壤條件,便能讓作物更好的生長,除了環保,也能促進農業發展。
簡單說,就是減少化學肥料、增加有機肥料,「有機肥料」指自然產生並含有碳的肥料,比如「糞肥」、「堆肥」,把「綠肥作物」、「覆土作物」翻埋土中,甚至是引入「蚯蚓」、「有益微生物」等。
所謂的「增加」也必須要「適度」,過猶不及,過量添加糞肥也會發生養分不平衡的狀況。有些糞肥可能要防範可溶性鈉和重金屬的累積,及對地下水的氮污染。牲畜在接受治療之後,糞肥可能會含有藥物殘留,造成些許不穩定因素。綜合考量之後,要在不損害環境的前提來做糞肥的最大施用量。
堆肥的使用最好能在種植之前,並且要避免在極端氣候時期施用,例如乾旱、雨季、霜雪期等。比起化肥,堆肥的養分沒辦法讓作物直接利用,因此堆肥替代化肥的初期,產量可能會下降,但堆肥的養分會慢慢釋放,具有長期的經濟效益。
對高經濟栽培的耕地來說,完全不使用化肥是不切實際,土壤當中的養分儲藏不能滿足高產作物的需求,為了維持土壤肥力,就要添加各種必需營養素,而化肥的養分濃度較高,可以同時施用微量及大量營養素,甚至能以葉面噴灑的方式迅速獲得補充。
因此,在養分管理上,合理使用化學肥料並不影響土壤碳匯的累積,養分的失衡才會是真正的威脅。搭配上一篇提到的精準農業,更能改善肥料的施用,把各項調整到最佳狀態,沒有任何的多餘,也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生物肥料在過去的文章已經提到很多,這是利用微生物來增加土壤中營養的有效性,或是保護作物根部以促進吸收,這類產品已經相當成熟且穩定,農民朋友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做合適的選擇,應該要注意的大概就是不要被商人話術混淆了。
最後來談一下蚯蚓這個奇妙的生物,對土壤來說,蚯蚓真的是非常重要,無論是對土壤結構、有機物分解、養分循環,甚至是對病原體的控制,在整個土壤生態系統,蚯蚓的存在都有著正向的影響。曾經不被重視,許多...蚯蚓已經「被消失」的地區,便需要透過人工接種,把牠們養回來。
蚯蚓被達爾文認定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世界上大部分的土壤都是經由蚯蚓活動及排泄物的填充,歷時千百萬年才逐漸形成。但失去的東西要找回來,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牠們被消失的原因若是沒有消除,比如殺蟲劑的濫用、耕犁的大量擾動等。再來是農民可能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便無法有效的利用。
土壤碳匯的增加不僅這兩篇文章提到的方法,只不過對臺灣盛行的慣行農業來說,這幾項是比較容易被理解與操作的。
上一篇:耕地如何增加土壤碳匯-作物多樣性與精準農業
https://vocus.cc/article/675e153dfd89780001f2298c
【相關閱讀】
期望以價制量的碳稅與碳費
https://vocus.cc/article/6737dce1fd897800015db7a2
多出來的碳權
https://vocus.cc/article/673d0fd7fd89780001e304c0
大自然的恩賜-碳匯
https://vocus.cc/article/6744155dfd89780001dc634f
把碳種進土壤裡-土壤碳匯
https://vocus.cc/article/674fa1a1fd89780001b5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