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意義

存在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本有一種文化,認為生命應該像櫻花當紅正豔之時掉落,這樣才能留住最青春美麗的樣子,這樣的文化說好聽點看透生死玄關,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也是另一種不能接受生命進程的反抗。

很多時候我都用這樣的角落來理解日本這個國家、民族或文化,他們四面環海,很多人都是靠海為生,也跟台灣一樣常有颱風肆虐,加上火山地震這些天災頻仍,常常生死難料,所以就有了與眾不同的生死觀,而他們在影視電影裡面所創造出來的「酷斯拉」,在某些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對於火山地震的恐懼縮影。

人是不可能永遠年青的!可是當你在年青的時候在媒體上創造了一個年青完美的形象,當年華老去、今非昔比,如果這時人家還是拿以前的標準和你現在比較,這時的人比人就是「過去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了,那氣死的到底是誰?

這種文化或想法和安樂死這個話題一起想的話,就會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首先都是自我選擇生命的結束,一個是面對世事無常,為了留住最美的瞬間,選擇讓生命停格,一個則是不堪疾病痛苦,一心尋求解脫,有沒有逃避生命本身?則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個台灣知名作家談到這個話題,最後也輕生了!他的輕生是逃避還是對於生命的終極了解我們無從得知,不過一談到這件事時我總是不自覺地想到「杏林子」劉俠的身影。

他年少時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後來病情嚴重到只剩下少數幾個地方可以動,其中包括手指,然後他就用這些可動的地方一字一字地寫文章,最後成為一個作家,激勵無數人心。

或許他相信自己身帶任務,要用文學來療癒這個世界,所以即使身體日漸雕像化卻依然沒有阻止自己用寫作來改變世界的決心,他後來還是因為外傭的不當對待,這才離開了世界,即使他才是最有資格安樂死的那個人。

我的意思是,除非真的沒有辦法,才選擇這「最終的方式」,在有辦法的情況下,還是要努力認真的活著,因為每個人在這世間都有他的用處,自然界的原理是「存在有存在的理由」,「不存在也有不存在的理由」,你如果真的要「人為干預」,一定要在充份權衡利弊得失以後再作決定,不能只是一時興起、一意孤行,所有的考慮全是單向片面,或是僅僅只是為了一個浪漫的理由。

一個好的作家是用他的生命、人格來寫作,他經歷重重的痛苦掙扎以後,透過作品來告訴你他所得到的智慧,讓你可以很輕易地就跨過他所曾面對的難關,而不是選擇逃避,這並不是面對讀者的最好方式。

一個人的人格修養最能看出來的時候是在兩個時候,一個是面對名利,一個是面對生死,面對名利變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香港的「保麗龍」,至於面對生死玄關,我有空應該還是會看「杏林子」充滿生命希望、堅毅不屈的勵志書,至於知名作家的言情小說?我從以前就少看,現在和以後應該也不會看吧!對我而言,小說是用生命寫的,不是用筆寫的,用筆寫的很簡單,用生命寫的得看你做不做得到那樣的境界?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探討了酬庸政治對於職場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公務機關中的現象。不僅闡述了酬庸政治的本質和後果,也剖析了在職場中無能者如何藉由關係上位,造成職場倫理的崩壞。文章呼籲需選賢與能,並強調應尊重多數人的意見選擇適合的領導者,以建立健康的職場文化。最後,提到真正人才的選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本文探討了最近一起校園暴力事件中教師遭學生攻擊,警察介入執法引發的爭議。文章分析了校園自治與政府公權力介入之間的矛盾,以及相關法律和道德規範對教師與學生的影響。特別考慮到當前教育體系下,教師角色的變化和未來應如何更有效地校園暴力問題。透過事件,文章呼籲大家對於教育政策的反思與改進。
本文探討臺灣公務員系統中存在的霸凌問題,分析其對人權及民主社會的影響。作者指出政府機構在職場文化上出現的扭曲現象,並呼籲需要以身作則來確保公務員的心理和生理安全;盼望透過工會組織來提升公平性與保障勞動權益。文章強調,只有確保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優秀人才。這不僅關係到效率,更是維護公信力的關鍵。
有人說「態度決定高度」,我卻覺得「細節決定勝負」。 近些年我都不看台灣隊的比賽,除了我加油的比賽常常會輸的魔咒以外,另外還有一件事讓我看不下去,那就是比賽時對於細節的處理。 、
大學時代在台北師大附近的地下道看到幾本當時所謂的「禁書」就買了下來。 這些禁書是牆國文學國師「魯迅」所寫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等,這些左派文學在當時是禁止閱讀的書,至於為什麼禁止閱讀?如果你看過「返校」就知道了,還好我買禁書那時已經是白色恐怖的末期----。
最近在媒體上聽到一個新名詞叫「向上管理」,可是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向下霸凌」。 這其實是哲學的四種推論之一,分別是「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向上霸凌、向下霸凌」、「向上管理、向下霸凌」及「向上霸凌、向下管理」。
本篇文章探討了酬庸政治對於職場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公務機關中的現象。不僅闡述了酬庸政治的本質和後果,也剖析了在職場中無能者如何藉由關係上位,造成職場倫理的崩壞。文章呼籲需選賢與能,並強調應尊重多數人的意見選擇適合的領導者,以建立健康的職場文化。最後,提到真正人才的選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本文探討了最近一起校園暴力事件中教師遭學生攻擊,警察介入執法引發的爭議。文章分析了校園自治與政府公權力介入之間的矛盾,以及相關法律和道德規範對教師與學生的影響。特別考慮到當前教育體系下,教師角色的變化和未來應如何更有效地校園暴力問題。透過事件,文章呼籲大家對於教育政策的反思與改進。
本文探討臺灣公務員系統中存在的霸凌問題,分析其對人權及民主社會的影響。作者指出政府機構在職場文化上出現的扭曲現象,並呼籲需要以身作則來確保公務員的心理和生理安全;盼望透過工會組織來提升公平性與保障勞動權益。文章強調,只有確保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優秀人才。這不僅關係到效率,更是維護公信力的關鍵。
有人說「態度決定高度」,我卻覺得「細節決定勝負」。 近些年我都不看台灣隊的比賽,除了我加油的比賽常常會輸的魔咒以外,另外還有一件事讓我看不下去,那就是比賽時對於細節的處理。 、
大學時代在台北師大附近的地下道看到幾本當時所謂的「禁書」就買了下來。 這些禁書是牆國文學國師「魯迅」所寫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等,這些左派文學在當時是禁止閱讀的書,至於為什麼禁止閱讀?如果你看過「返校」就知道了,還好我買禁書那時已經是白色恐怖的末期----。
最近在媒體上聽到一個新名詞叫「向上管理」,可是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向下霸凌」。 這其實是哲學的四種推論之一,分別是「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向上霸凌、向下霸凌」、「向上管理、向下霸凌」及「向上霸凌、向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