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迷思大破解:高股息、月配息真的那麼美嗎?
最近有關 00929 配息只有 0.05 的話題引發熱議,不少人覺得被「高股息」、「月配息」
吸引進場,結果卻不如預期。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投資 ETF 的真相是什麼?
00929的配息風波,你還敢衝嗎?
最近00929只配了 0.05,引發一片罵聲!這檔ETF以科技股為主,而科技股的特性就是波動大,起伏就像坐雲霄飛車。
所以,如果你對這種高波動無法招架,甚至有「玻璃心」傾向,那可能要再三思是否適合持有。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高風險高收益」的刺激。
高股息真有想像中穩定?
看到「高股息ETF」,是不是覺得像一個可靠的錢袋?但別忘了通膨的影響!
假設某ETF股息殖利率是 8%,而每年通膨率是 2%,當年實際收益只剩下 6%。幾年下來,這點收益可能完全被物價上漲吃掉。再加上部分ETF本身成長性有限,當本金增長趨緩時,高股息的吸引力其實大打折扣。
月配息?季配息?背後隱藏的風險
每月領現金確實有安全感,但你是否想過,錢從哪來?
有些公司可能是 借錢 或 賣資產 來支付股息,這種模式根本就是「拆東牆補西牆」。
投資應該是看公司的賺錢能力,而非追逐短期回報的頻率。
- 選股或選ETF時,應該更看重公司基本面,例如:
- EPS(每股盈餘) 持續成長
- FCF(自由現金流) 穩定為正
- 淨利率 長期高於10%
ETF分散風險?選太多反而踩雷!
分散風險不是胡亂買一堆ETF,而是看這些ETF的 成分公司 是否夠好。
與其擁有多檔普通的ETF,不如深耕研究幾檔高質量的ETF或挑選個股。這樣不僅能真正做到風險分散,還能提高資金效率。
投資ETF,不如擁抱優質大公司
我自己的投資經驗是,早期買入了一些ETF,結果發現,真正賺錢的是那些「穩定成長的大公司」。ETF的本金增長有限,而優質個股卻能帶來長期複利效應。
美國市場的啟發:從張忠謀談起
張忠謀先生曾提到,很多美國公司經營超過百年,他早期曾在美國受過教育,之後也在美國公司待業過,他將這種優良文化、經營模式的「美式思考」結合「台式經營」,讓台積電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領航者。這也啟發了我:
- 台灣的好公司雖然不多,但美國市場卻擁有大量具備百年經營經驗的企業。
- 投資這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公司,往往比追求表面高股息更穩健。
如果你想參與獲利,不妨思考美國的好公司吧。最簡單的美國大盤也是不錯的選擇:)
結語:
ETF 不是壞選擇,但它絕對不是萬能的投資工具。找到真正值得投資的標的,深入研究它們的基本面,才是長期穩健增長的關鍵。讓我們一起成為更聰明的投資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