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取捨,都在累積勇氣與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人生陷入挫折時,我常去廟裡。一開始,我只是求神佛「保佑我多賺點錢,讓我能支付家裡的負擔」。後來,我祈求「賜給我智慧與勇氣」,到最後跟神佛說「感謝賜給我的一切。」

一開始祈求賺錢時,我發現開始接到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學生。面對這些挑戰,我害怕自己無法勝任,因此花了很多時間備課、充實自己,也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不斷反思與調整。

反思需要勇氣看見自己的執著與盲點,調整則需要智慧找到利己利他的平衡點。

《心經》:「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那時,蠟燭兩頭燒的生活讓我疲憊不堪——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顧阿嬤,還要面對長輩龐大的債務帶來的恐懼與絕望。在那些時刻,我向神佛祈求智慧與勇氣,協助度過難關。

勇氣賜給我力量克服恐懼;智慧則像一把銳利的劍,能切斷妄想,幫助我看清事物的本質,做出合適的選擇。

勇氣為能量的分水嶺

在霍金斯的能量表中,勇氣的能量值為200,這是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分水嶺。勇氣能沖破恐懼的枷鎖,帶領我們面對膽小、自卑與懦弱。

活在當下的每一刻,其實都需要極大的勇氣。有時須積極面對,拿出力量與妄想搏鬥;有時只能讓事情發生,不牽掛走向,順其自然。而這些,都須面對內心的自我懷疑並克服因掌控欲所衍生的貪念。

放下需要智慧

突破,不是逃避或繞過困難,而是真誠面對當下的處境與內心的渴望,進而超越它。然而隨著一次次面對內心的恐懼,我不斷突破自己的盲點,雖然得到很多力量,但也讓我過度內耗。

我以為我能承擔整個家族的業力,也以為拯救家族是我的使命。但其實我能承擔的只有自己的人生,而我唯一需要拯救的,也是我自己。照顧好自己,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後來,我漸漸放下對「救苦救難」的執念,走出無能為力的失落感,改為好好修煉自己、珍惜當下的美好、做好眼前的事。如此一來,才有餘裕平衡身心,將自身的美好擴散出去,形成良性的循環。

如今,我常向神佛感謝:「感謝賜予我的一切。」感謝生活中的挑戰,讓我有機會累積勇氣與智慧。每一次突破,都讓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讓我活得真實且踏實。

吳若權《人生每件事,都是取捨的練習》

raw-image

「練習取捨,並非尋找對錯,而是在心底涵養一份面對的勇氣,理解事實,訓練洞察,勇於主動。」——吳若權


推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愚閱之旅
2會員
17內容數
歡迎來到「愚閱之旅」,這裡分享生活啟發。 「故事是意義的載體,透過紀錄生活故事,覺察自我,看見意義。」
愚閱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4/12/22
「把每件待辦事項,都賦予自主的意義,視為自己想要規劃或執行的工作,以化被動為主動的態度轉念,認為每件事都是我真正想做,也樂於學習的課題,時間的標籤因此而翻轉,原本的『非自主時間』,就變成是『自主時間』。壓力變小,痛苦消失,即使稱不上快樂,但至少可以保持自在與平靜。」——摘自 吳若權 《大人的青春,就
Thumbnail
2024/12/22
「把每件待辦事項,都賦予自主的意義,視為自己想要規劃或執行的工作,以化被動為主動的態度轉念,認為每件事都是我真正想做,也樂於學習的課題,時間的標籤因此而翻轉,原本的『非自主時間』,就變成是『自主時間』。壓力變小,痛苦消失,即使稱不上快樂,但至少可以保持自在與平靜。」——摘自 吳若權 《大人的青春,就
Thumbnail
2024/12/20
「認命」是認清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努力方向,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接受現實並專注當下,能減少焦慮,活出平凡中的踏實與幸福。
Thumbnail
2024/12/20
「認命」是認清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努力方向,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接受現實並專注當下,能減少焦慮,活出平凡中的踏實與幸福。
Thumbnail
2024/12/17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Thumbnail
2024/12/17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面對生活挑戰,從祈求外在幫助到學會積累內在的勇氣與智慧。透過直面恐懼、突破困難並學會放下執著,最終以感恩之心珍惜當下,實現身心平衡與良性循環。
Thumbnail
面對生活挑戰,從祈求外在幫助到學會積累內在的勇氣與智慧。透過直面恐懼、突破困難並學會放下執著,最終以感恩之心珍惜當下,實現身心平衡與良性循環。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人生嘛,痛苦是難免的。但看你有沒有種下克服它的勇氣,這才是關鍵。就像古龍在《離別鈎》裡說的:"只要是人,就有痛苦,只看你有沒有勇氣去克服它而已,如果你有這種勇氣,它就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否則你只有終生被它踐踏奴役。" 人生啊,痛苦有時從各個角度湧現,失敗、失望、疾病、別離,總是讓人心碎得無法
Thumbnail
人生嘛,痛苦是難免的。但看你有沒有種下克服它的勇氣,這才是關鍵。就像古龍在《離別鈎》裡說的:"只要是人,就有痛苦,只看你有沒有勇氣去克服它而已,如果你有這種勇氣,它就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否則你只有終生被它踐踏奴役。" 人生啊,痛苦有時從各個角度湧現,失敗、失望、疾病、別離,總是讓人心碎得無法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煩惱的心,帶動我們身、口、意三種惡業的行為,除煩惱就要用智慧,來幫助我們、指導我們,那是用佛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也就是用佛所說的法和菩薩修行的法門;然後呢,自己開智慧之後,又用智慧來破除自己的煩惱,從此以後,煩惱再也不起,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了。所以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聖嚴法師:「煩惱的心,帶動我們身、口、意三種惡業的行為,除煩惱就要用智慧,來幫助我們、指導我們,那是用佛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來幫助我們,也就是用佛所說的法和菩薩修行的法門;然後呢,自己開智慧之後,又用智慧來破除自己的煩惱,從此以後,煩惱再也不起,這就是修學佛法的目的了。所以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人總是「好為人師」,總覺得自己是為了別人好,怎麼得不到對方相對的回應。然而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不同,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套用在每個人身上,那其實是自己魔性的展現。 修行一樣要回歸自己,自業自消、自性自度,他人的心性我們無法度,不是想方設法去改變他人,而是改變自己去影響他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人總是「好為人師」,總覺得自己是為了別人好,怎麼得不到對方相對的回應。然而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不同,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套用在每個人身上,那其實是自己魔性的展現。 修行一樣要回歸自己,自業自消、自性自度,他人的心性我們無法度,不是想方設法去改變他人,而是改變自己去影響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家中發生了很多事,讓我重新檢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以及其他人際關係。 修行真的都是在生活中修,家庭、婚姻、職場、社區、鄰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不擅溝通的人,每次遇到問題,我就會選擇忽略或是逃避,把情緒悶在心裡,任其發酵、翻騰,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來家中發生了很多事,讓我重新檢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以及其他人際關係。 修行真的都是在生活中修,家庭、婚姻、職場、社區、鄰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不擅溝通的人,每次遇到問題,我就會選擇忽略或是逃避,把情緒悶在心裡,任其發酵、翻騰,
Thumbnail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鋸子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
Thumbnail
這本書是吳若權作者根據心經授課多年後的心得,以下我擷取我比較有感的鋸子跟大家分享。 鏡花水月,都是會流轉的,都是無常,但是他們在當下都認真盛開、綻放,是真實得存有。 當能力足夠,就相信自己:若能力未竟,請交付上天。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它們只是捨不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