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流中的漩渦Vortex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漩渦是氣流的重要特徵,在流體力學中會將氣流分成主流(primary flow)與二次流(secondary flow)以便於分析,主流是由無旋性及無黏滯性的流體所形成的特徵,也就是所謂的理想流體,而在真實流體中會因為與邊界摩擦或其他干擾而產生的擾流則統稱為二次流,最常見的就是在流體邊界所產生的邊界層,在邊界層中所呈現的是一堆的漩渦,這些漩渦通常是無用的能量,使得可用的流體能量減少,也是造成航空發動機中壓縮機失速的原因。

圖一、通道漩渦

圖一、通道漩渦

葉片間的漩渦最早的研究可能起始於195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通過葉片間通道後的氣流有上下相對的漩渦產生,如圖一,參見文獻[1],這些漩渦是由邊界層內的漩渦擾動所造成的。在1960年代又觀察到馬蹄漩渦的存在,參見文獻[2],


圖二、馬蹄漩渦與通道漩渦

圖二、馬蹄漩渦與通道漩渦

但直到1970年代學界才開始熱衷於二次流的分析研究,文獻[3]在1980年提出其漩渦模型,如圖二。圖中入口氣流的邊界層在葉片的前端被切分成兩股氣流,並形成漩渦,在葉片凹面(壓力面)形成的馬蹄漩渦與葉片凸面(吸力面)形成的通道漩渦,其旋轉方向相同,並在葉片的尾端匯流在一起。

漩渦的定量描述以朗肯漩渦(Rankine vortex)模型影響最大,朗肯是著名的蘇格蘭科學家,華氏溫度系統中的絕對溫度單位R也是以他的名字Rankine命名的,這是一個二維的模型,其漩渦的速度分布描述如下:

圖三、朗肯漩渦的周向速度分布

圖三、朗肯漩渦的周向速度分布

徑向速度為零,
周向速度由剛體漩渦及勢渦兩部分所組成,簡單地說可視為一個半徑為rf的圓盤在觀察截面上旋轉,而圓盤外的流體為理想流體,

其數學式如下:


raw-image

這個模型大致符合學界對漩渦周向速度的觀察,即漩渦中心速度為零,速度隨著半徑增加而增加,到達最大速度後,其速度則隨半徑增加而緩慢減小,因此後續推演出很多方程式用來解釋漩渦在流體中的現象,但這個模型最大的缺點有兩個:一是不現實,實際流體中不存在剛體漩渦,二是此模型由兩個漩渦模式以人為方式組合而成,交界處存在異點(singular point),導致其速度無法作微分,不利於應用在相關的流場方程式,後續雖也有修正的模型,但都無法解決上述的缺點。

圖四、測量的漩渦周向速度

圖四、測量的漩渦周向速度

實測的周向速度分布如圖四,參見文獻[4],其速度分布與朗肯漩渦模型近似,但當速度接近最大時,速度增加的幅度會變小,且最大速度的半徑處是連續可微分,微分值為零。這個實驗數據明顯上下兩條曲線不對稱,是因測量截面沒有與漩渦中心前進的方向垂直導致,正確的速度分布預期介於這兩條曲線之間。

圖五、朗肯漩渦與實測的速度比較

圖五、朗肯漩渦與實測的速度比較

圖五以對準漩渦中心及其最大周向速度位置來比較朗肯漩渦的速度分布,可以看出朗肯漩渦的速度值偏低,若以此模型進行計算會低估能量損失。

流體力學教科書中有另外一個以非穩態Navier-Stokes公式推導出來的周向速度分布,

raw-image
圖六、非穩態周向速度分布

圖六、非穩態周向速度分布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解析解,但由於非穩態,又是空間一維的狀況,上課時通常只有簡單的介紹,再推演方程式,在應用上很少被提及,其速度分布曲線如圖六,這個速度分布與實測的漩渦速度分布非常相似,當時間t等於某個固定值時,也可視為在某個時刻下,氣流截面的漩渦速度分布。


依據文獻[5],此速度可以改寫成

raw-image


方程式(一)

其中常數Kb = 1.25643...,rf 是最大周向速度所在的半徑,速度分布與實測數據的比較相當符合,如圖七。

圖七、方程式(一)與實測數據比較

圖七、方程式(一)與實測數據比較

raw-image


正如颱風或是在浴室洗臉台放水時產生的漩渦,漩渦的形狀是圓錐形的,隨著漩渦的前進,其半徑為逐漸地變大或縮小,在漩渦速度的研究中,常會使用速度的等角圖來觀察分析,在其前進的截面上取卡氏座標(x,y,z, z為漩渦中心的前進方向)的某一方向如x或y方向的分速度相對於z方向速度角度tan-1(wx/wz)或tan-1(wy/wz)的分布,

圖八、朗肯漩渦x分速等角圖

圖八、朗肯漩渦x分速等角圖


當朗肯漩渦沒有加上徑向速度時,漩渦的半徑會維持相同,也就是圓筒形的漩渦,若假設z方向的速度均勻不變,其x分速的等角圖分布會如圖八,在中心剛體漩渦部分為密集的直線,直線與x軸平行,封閉曲線最內圈類似碗的形狀,上下兩個碗型的中心連線在y軸上,與x軸垂直,y分速的等角圖則如圖八轉90度。


圖九、實測的x分速等角圖

圖九、實測的x分速等角圖

如前述文獻[4]實測漩渦所得的x分速等角圖如圖九,明顯的差異有二,一是封閉曲線最內圈的形狀不像朗肯漩渦的碗形而接近橢圓形,這是由於周向速度分布不同產生,其二是上下兩個橢圓中心的連線與x軸夾角不垂直,這是由徑向速度分量造成的。

圖十、含徑向速度漩渦的x分速等角圖

圖十、含徑向速度漩渦的x分速等角圖


文獻[5]提供含徑向速度漩渦的x分速等角圖,其z向速度假設為定值,圓形虛線為其周向速度最大值的位置,其分布圖以較接近實測的數據。



圖十一、壓力梯度與旋轉方向對等角圖對稱線的影響

圖十一、壓力梯度與旋轉方向對等角圖對稱線的影響

文獻[6]提供漩渦外形(壓力梯度)、旋轉方向對等角圖的影響,如圖十一,以對應的第一個圖(位置2,2)說明,漩渦前進方向壓力增加(dp/dz>0)時,漩渦半徑會逐漸增加,若其逆時鐘旋轉,其等角圖中的對稱線與x軸的夾角為正值。

因此當我們觀察等角圖時就能判斷漩渦所在的壓力梯度、外形與旋轉方向。


圖十二、漩渦軸向速度分布

圖十二、漩渦軸向速度分布

漩渦的前進方向的速度也不會是定值,文獻[5]推導的速度分布如圖十二。

流場分析對現在的科學家仍舊是一個很複雜問題,就如描述流場現象的完整Navier-Stokes方程式解不出來,即便使用數值方法仍舊要依賴一些假設,再佐以實驗數據修正參數,才能取得看起來還可以的結果,對於漩渦特性的探討或許能對流場的現象有進一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Hawthorne, W. R., Rotational Flow Through Cascades, Part I: The Component of Vorticity, Quart. 3, Mech. Appl. Math., Vol. 8, 1955, s. 266-279

[2] Klein, A., Untersuchungen über den Einfluß der Zuströmgrenzschicht auf die Sekundärströmungen in den Beschaufelungen von Axialturbinen Forsch. Ing.-Wes. 32, 1966

[3] Langston, L.A., Crossflows in a Turbine Cascade Passage 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Power, Vol. 102, No.4, Oct. 1980, s. 866-874

[4] Eckerle, W. A. & Langston, L.S., Measurements of a Turbulent Horseshoe Vortex Formed Around a Cylinder, NASA Contractor Report 3986, June 1986

[5] W.Y. Huang, Theoretische Analyse von Strömungsfeldern mit einem räumlichen Wirbelmodell, Dissertation, 1999.

[6] Binder, A., Instationäre Strömungsvorgänge im Laufrad einer Turbine       Dissertation, RWTH Aachen, 1986

分享關於航空渦輪引擎的知識與工作經驗,歡迎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all及surge是常被提到在壓縮機內不正常的現象,對發動機有很大的威脅,本文簡單說明其現象、發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依照測量標的要求的合格標準選擇合適校驗範圍及精度的量具,並依據量具的校驗範參照ASTM E29及ASTM SI10SI10正確紀錄數值的位數與單位。
特殊製程是對比於傳統的機械加工製程而言,這些製程無法像機械加工後使用量測等非破壞的檢測方式來確定製程後的品質,其認證包含客戶認證與Nadcap認證
航空發動機維修工廠的流程包含進廠檢查、制定工作範圍、拆解、清洗、檢查、修理、備料、加工組裝、試車、簽放、計價及運送
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 提高渦輪葉片耐熱耐腐蝕耐疲勞的方向有:提高耐熱蝕的材料、導入冷卻氣流、隔離熱氣流
stall及surge是常被提到在壓縮機內不正常的現象,對發動機有很大的威脅,本文簡單說明其現象、發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依照測量標的要求的合格標準選擇合適校驗範圍及精度的量具,並依據量具的校驗範參照ASTM E29及ASTM SI10SI10正確紀錄數值的位數與單位。
特殊製程是對比於傳統的機械加工製程而言,這些製程無法像機械加工後使用量測等非破壞的檢測方式來確定製程後的品質,其認證包含客戶認證與Nadcap認證
航空發動機維修工廠的流程包含進廠檢查、制定工作範圍、拆解、清洗、檢查、修理、備料、加工組裝、試車、簽放、計價及運送
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 提高渦輪葉片耐熱耐腐蝕耐疲勞的方向有:提高耐熱蝕的材料、導入冷卻氣流、隔離熱氣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有刷馬達的轉子生產案例當中,一直有個讓筆者覺得有趣但又雞肋的設計,此舉會讓生產難度大幅度地提升,但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那就是斜槽轉子。 斜槽的設計是為了降低馬達頓轉轉矩的存在,雖然名為轉矩,但卻是個不受歡迎的存在;一般人較常接觸的場合僅在嘗試用手去轉動馬達時,在剛要轉動的瞬間,會有種卡卡的感覺,那
Thumbnail
圓形為空心線圈中最常出現的形狀,但很多設計者在規劃時,常常漏了一點,導致實際生產的尺寸有落差,那就是爬層空間。 如下圖所示,過往在空心線圈排列規劃時免不了兩種形式,左側的方形排列以及右側的緊實排列兩種,生產上是右側較為接近現實。但無論是左右兩種規劃,設計者往往都忽略了從線圈從第一層往上爬至第二層時
Thumbnail
解決了馬達設計上的難題,下一步就是馬達生產上的困擾,以下分為不同的部分一一說明之。 一、繞法變化 平角線若採用傳統馬達繞線法,首先會遇到進出口線的空間問題,導致平角線無法使用傳統馬達線圈的堆疊方式;如下圖所示,會有起繞線堆疊在線圈最內側,需要有額外的空間讓線材跑出來,但平角線缺乏任意成形的自由度
Thumbnail
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 提高渦輪葉片耐熱耐腐蝕耐疲勞的方向有:提高耐熱蝕的材料、導入冷卻氣流、隔離熱氣流
渦輪引擎是依據布雷頓循環而設計的設備,藉此熱力循環說明增加壓縮比及燃燒溫度對渦輪引擎性能的了解
Thumbnail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Thumbnail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細線併繞將會導致槽滿率的下降,本文就來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多線併繞時,往往會於繞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類絞線排列,反倒使原本理想中的細線排列分佈,絞成了一個大圓線的配置,導致更多的間隙使得馬達槽滿率下降。 在線徑與並聯股數換算中有一個計算例,是4股的0.3m
Thumbnail
目前學界已知,對球路影響巨大的兩種主要空氣作用力,是馬格努斯力 (Magnus Effect) 和 縫線偏移尾流 (Seam-Shifted wake) 。 這篇文章會解釋這兩種力的原理與影響,並說明如何運用。
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單拿材料製備的 「鎳基合金」 來說, 就基本被美德日壟斷了, 更別提整個發動機的研發了。 那爲啥又說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依照慣例,我們從小學知識說起。 發動機向外噴射的東西越多越快,產生的推力也就越大,學術點說,這叫動量守恆定律。 截至目前這一刻,所有的航空航天
Thumbnail
風機的風是透過扇葉旋轉,創造出兩端的壓力差,進而推動空氣。 然而,系統散熱和我們平常吹電風扇不一樣,機箱裡常常是堆滿東西造成所謂的系統阻抗。於是乎我們可以想像,風機的壓差是我們輸入的能量,會等於出系統剩下動能加上被系統損耗的能量。
Thumbnail
在有刷馬達的轉子生產案例當中,一直有個讓筆者覺得有趣但又雞肋的設計,此舉會讓生產難度大幅度地提升,但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那就是斜槽轉子。 斜槽的設計是為了降低馬達頓轉轉矩的存在,雖然名為轉矩,但卻是個不受歡迎的存在;一般人較常接觸的場合僅在嘗試用手去轉動馬達時,在剛要轉動的瞬間,會有種卡卡的感覺,那
Thumbnail
圓形為空心線圈中最常出現的形狀,但很多設計者在規劃時,常常漏了一點,導致實際生產的尺寸有落差,那就是爬層空間。 如下圖所示,過往在空心線圈排列規劃時免不了兩種形式,左側的方形排列以及右側的緊實排列兩種,生產上是右側較為接近現實。但無論是左右兩種規劃,設計者往往都忽略了從線圈從第一層往上爬至第二層時
Thumbnail
解決了馬達設計上的難題,下一步就是馬達生產上的困擾,以下分為不同的部分一一說明之。 一、繞法變化 平角線若採用傳統馬達繞線法,首先會遇到進出口線的空間問題,導致平角線無法使用傳統馬達線圈的堆疊方式;如下圖所示,會有起繞線堆疊在線圈最內側,需要有額外的空間讓線材跑出來,但平角線缺乏任意成形的自由度
Thumbnail
渦輪葉片分為前置的定子葉片及後置的轉子葉片,渦扇引擎中,通常會有一到二級的高壓渦輪葉片及4-6級的低壓渦輪葉片 提高渦輪葉片耐熱耐腐蝕耐疲勞的方向有:提高耐熱蝕的材料、導入冷卻氣流、隔離熱氣流
渦輪引擎是依據布雷頓循環而設計的設備,藉此熱力循環說明增加壓縮比及燃燒溫度對渦輪引擎性能的了解
Thumbnail
行進中的球,因表面形狀相對速度方向不對稱,產生了不對稱的邊界層分離,以及使球不同位置受到的空氣作用力大小不同,最終導致空氣作用力的合力,出現「垂直速度方向的分力(f)」。 這個分力 f,源於表面形狀 s 的不對稱,而球若有旋轉,則每個時刻的 f 都可能會變化。 既然如此,那不如擴充表面形狀(s)
Thumbnail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提到細線併繞將會導致槽滿率的下降,本文就來深究其原因。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多線併繞時,往往會於繞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類絞線排列,反倒使原本理想中的細線排列分佈,絞成了一個大圓線的配置,導致更多的間隙使得馬達槽滿率下降。 在線徑與並聯股數換算中有一個計算例,是4股的0.3m
Thumbnail
目前學界已知,對球路影響巨大的兩種主要空氣作用力,是馬格努斯力 (Magnus Effect) 和 縫線偏移尾流 (Seam-Shifted wake) 。 這篇文章會解釋這兩種力的原理與影響,並說明如何運用。
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單拿材料製備的 「鎳基合金」 來說, 就基本被美德日壟斷了, 更別提整個發動機的研發了。 那爲啥又說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依照慣例,我們從小學知識說起。 發動機向外噴射的東西越多越快,產生的推力也就越大,學術點說,這叫動量守恆定律。 截至目前這一刻,所有的航空航天
Thumbnail
風機的風是透過扇葉旋轉,創造出兩端的壓力差,進而推動空氣。 然而,系統散熱和我們平常吹電風扇不一樣,機箱裡常常是堆滿東西造成所謂的系統阻抗。於是乎我們可以想像,風機的壓差是我們輸入的能量,會等於出系統剩下動能加上被系統損耗的能量。